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缺陷改进与分析_基于中捷股份的案例

内部控制缺陷改进与分析_基于中捷股份的案例

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以下简称∀ 中小股民诉讼#) , 经浙江省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 中捷股份、中捷控股于 2010 年 9 月 15 日前向原告以现金形式支付赔偿金额; 原告放弃对蔡 开坚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减半, 由中捷股份、中捷控股 承担。上述 中小股 民 诉 讼 赔 偿 金 额 及 相 关 诉 讼 费 合 计 约
1. 1. 2 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原则 ( 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
过程, 覆盖公司及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 制衡性原 则。内部控制 应在治理 结构、机构 设置 及 权责 分配、业 务流 程等方面 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同 时兼顾运营效 率。 ( 3)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 对重要 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和控制。( 4) 适应性 原则。内部 控制 应 与公 司 发展 战 略、经 营规 模、业 务 范 围、 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 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 以调整。( 5)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 预期效益, 以适当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1. 2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198( 2011) 05 0049 02
1 企业外部信息的不对称
中国企业缺乏信用原因很多, 但最根本原因在于信息 的不对称。 社会分 工、专 业 化不 断 发 展和 产 生的 知 识 分工
使得绝大多 数市场上 交易双 方的 信息 日益 不对 称。市 场中
此外单 位内部 控 制 职能 的 人员 素 质不 适 应 岗位 要 求, 也会影响内 部控制功 能正常发挥 。
2 案例概述
中捷缝 纫机股份有 限公司 是经 浙江 省人 民政 府上 市工 作领导小组批准成立, 于 2001 年 8 月 9 日由浙江中捷缝纫 机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其成立于 1994 年 8 月, 是由 玉环县中大 工业缝纫 机厂、蔡开 坚、蔡 昌文、李 瑞元、沈 招荣
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一般是不同的, 一方对自己经 营状况及其 信贷 资金 配 置风 险 等真 实 情况 认 识 较为 清 楚, 而对方则较难知晓, 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称。
市场交 易双方对市 场信息 拥有 量的 不对 称主 要是 指这
两类信息不对称: ∀ 隐藏行动# 在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 关信息, 但签约后有一方可能利用对方不了解的签约后的 信息给对方带来损失, 如偷懒或消极怠工, 这样就容易导致 ∀ 逆向选择#。∀ 隐藏知识# 即签约时一方也会隐瞒只有 个人单独知道的信息即私人信息, 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 从
而容易导致∀ 道德风险#。比如甲企业在引进乙企业 大 型设备的时候, 由于对该设备了解不多, 引进后才发现原来 该设备是乙企业早已经被淘汰的设备, 对设备的∀ 隐藏知 识#导 致了乙企业 的失信。 甲企 业在 引进 设备 时买 了保 险, 恰巧买回设备不久发生火灾, 本来甲企业完全可避免烧毁 该设备, 但因引进的该设备是次品, 所以甲企业听任大火烧 毁设备, 而后找保险公司索赔, ∀ 隐藏行动#导致了甲企业失 信。以∀ 旧车市场上劣车驱逐良车# 为代表的逆向选择所描 述的现象在 我国相当 平常。
2010 年 8 月 26 日, 在杭州市中院法官主持下, 股民诉 中捷缝纫机 股份 有限 公司 、控 股股 东 中捷 控 股集 团 有 限公
司、蔡开坚虚假 证券信息纠纷案的原被 告双方达成全面 和解。
2010 年 9 月 1 日, 中捷股份发布了关于中小股民诉讼 的公告, 具体如下: 截止 2010 年 8 月 27 日, 以本公司、控股 股东中捷控 股集团有 限公司蔡 开坚 为被 告的 证券 市场 虚假
和姚 文献 等六 位股 东设 立的, 分 别持 有 公司 61. 00% 、 35. 50% 、1. 16% 、0. 78% 、0. 78% 和 0. 78% 的股权。其注册 资本为 508 万元, 法人代表蔡开坚, 主营业务为工业缝纫机 的生产和销售。2004 年 7 月, 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 股票简称∀ 中捷股份#, 股票代码 002021。公司现 法定代表人李瑞元, 注册资本 43, 678. 08 万元。公司主要从 事中、高档工 业 缝纫 机 的开 发、生 产 和销 售。 经营 范 围 为: 缝纫机、缝纫机配 件、各 种生 铁铸 件制 造。经 营本 企业 自产
摘 要: 企业信用存在的问题, 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毒瘤, 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不安。企业信
用的匮乏, 是企业本身发展壮大的致命障碍, 同时极大地阻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
问题的原因不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 而根源在于有效的制度、文化环境建设的缺失。
关键词: 企业信用; 产权; 制度
该公司从 2006 年开始占用公司资金知道 2008 年才发 现, 信息不真实, 披露不及时。说明该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 没有起到应 有的作用 。 3. 1. 3 监 督
因个人工作原因, 其精力有限, 加上距离公司路途较 远, 存在无法按时出席会议或只能委托出席的情形。对公 司生产经营 状况、管 理和 内 部控 制 等 制度 的 建设 及 执 行情 况、董 事会决议 执 行情 况 等缺 少 必 要的 调 查和 了 解。 而且 公司临时董事会均以传真形式召开, 在保证董事充分发表 意见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 独立董事对公司高管人员 的监管在大 多情况下 是形式重于 实质。 3. 2 中捷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应采取的对策
3 基于中捷股份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及对策
3. 1 基于中捷股份分析内部控制的缺陷的分析 以下主 要结合中捷 股份这 个案 例对 其内 部控 制缺 陷进
行分析。 3. 1. 1 内部控制环境
公司实际控制人指示相关人员划拨资金, 相应资金月 平均占用额约 2 亿元。这说明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 不足。 3. 1. 2 风险评估体系
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 经营本企业生 产、科 研 所需 的 原辅 材料 、机械 设备 、仪器 仪 表、备品 备 件、 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 国家核定公司经营商品除外) 。
2008 年 4 月 22 日, 中捷股份发布 关于中捷控股集团 有限公司违 规占用资 金导致中 捷股 份可 能被 实行 退市 风险
No. 5, 2011
现代商贸 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 ade Industry
2011 年第 5 期
内部控制缺陷改进与分析
基于中捷股份的案例
康志敏 余 霞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 , 430074)
摘 要: 2010 年 4 月 26 日, 由五部委联合发布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该指引连同 2008 年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 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 合理的保证 。内部控制 存在的固 有局限性包 括:
( 1) 判断, 即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 为失误而导 致内部控 制失效。
( 2) 串通, 主要是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 或管理层凌 驾于内部 控制上。
( 3) 故障, 即使内控设计的再好, 也会出现故障, 比如员 工可能会误 解指令。他 们可能做 出错误的判 断。
( 2) 公司应进一步加强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 根据设定 的目标, 全面系统收集信息, 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 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确保风险 可控。
( 3)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防漏堵漏, 防范 公司经营管 理风险。公 司尽量 多的 安排 以现 场形 式召 开会 议, 以保证全体董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充分发表意见。
1. 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1. 1. 1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 制是一 个 由企 业 董 事会、管理 层 和其 他 员 工实 施的、旨在为下列 各类目标 的实现提供 合理保证 的过程。
( 1) 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 2)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 3) 符合适用的 法律和法 规。
因此, 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 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可以促 进公司实现 发展战略 。
( 4) 管理层凌驾, 即使有效控制的主题 那些一般具有 较高诚信水平和内部控制意识的主体中, 管理人员也可能 具有凌驾于 内部控制 之上的能力 。
( 5) 成本和效益, 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也 会影响其效能, 当实施某项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发生 损失时, 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范!共同标志着中国版的内部控制体系正式成立。这说明中国在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中捷股份案为例, 说明内部控制存
在的缺陷与 改进意见 。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中捷股份; 内部控制缺陷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198( 2011) 05 0048 01
1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分析
( 4) 协调好公司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三 者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发挥三者的监督职能。发挥好审计 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职能, 将公司审计工作推向 深度和广度, 确保公司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 5) 公司因大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事件被中国证监 会立案调查, 现任领导应以此为教训, 深入开展自查、自省, 积极推动加强公司制度建设, 致力于提高全体董、监事、高 管及相关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司 规章制度运作, 使公司的内部控制更加有效。依法召集、主 持董事会会 议。
基于以上对中捷股份的案例的分析, 本文对该公司内 部控制的建 议主要有 以下几点:
( 1) 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经理层之 间的职责权限, 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规范运作
并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公司董事会重 新聘任了内 部 审 计机 构 负 责 人 。公 司 实 行 有 效 的 聘 用 制 度, 建设好企业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