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工艺学》第一讲 绪论
⑤从宫廷、官府到民间都有了“烹人”、“庖人” 专职饮食 “烹人”—— 宫廷中专管膳食之人 “庖人”—— 民间中专司饮食业人员 包括“膳人、医师、食医、兽医” 职责: a.提供六畜(马、牛、羊、猪、犬、鸡)、六兽 (狼、鹿、野猪、野兔等)、六禽(雁、鸽子等) b.辨别肉的品质,哪些可吃,哪些不能吃。
2、菜系的形成
①当地的物产和风俗习惯 ②各地气候差异,形成不同口味 ③各地烹饪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菜肴特色
3、菜系的特色
①川菜 ②粤菜 ③鲁菜 ④苏菜 ⑤浙菜 ⑥闽菜 ⑦徽菜 ⑧湘菜
①川菜
特色: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 麻、醋椒为主要特点。
宫保鸡丁
烹调工艺学
食品工程学院 烹饪管理系 李超 haoqi82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地位 第二节 烹调的起源与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中国菜肴的构成及特点和菜系的形成及 特色 第四节 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区别及烹调工艺学 的研究内容 第五节 烹饪工艺的基本要素
第六道:春卷
第七道:炒面
第八道:烤鸭
三、从烹饪的发展来看
1、烹饪著作世界之最 2、烹饪技法、菜式世界之最
中国名菜集锦
四、从名人的言论来看
孙中山先生:“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 后,惟烹饪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 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中国烹 调之精良,尤非欧美所可并驾。”
④烹调的应用能使食物得以储存,人类逐渐形 成了定时饮食习惯,可以空出等多时间从事其 它生产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⑤烹调的产生,使先民制作了更多的炊具、餐 具,开始讲究食礼,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二、中国烹饪发展的主要过程
1、萌芽时期 2、形成时期 3、发展时期 4、昌盛时期 5、烹饪发展的新时期
荷包里脊
②官府菜
a.孔府菜 对菜肴的制作极为考究,要求不仅料精,细作, 火候严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于变换调剂,应 时新鲜,以饱其口福。 孔府菜的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有些系沿用 传统名称,此类多属家常菜;有的取名古仆典雅, 富有诗意。
一品豆腐
②官府菜
b.谭家菜 谭家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尤其重火功和调味 的工艺特点,讲究慢火细做,谭家菜以燕窝和鱼 翅的烹制最为有名。
二、从外国友人的评论来看
中国人有四大国宝——中国的医学、中国的艺 术、中国的戏曲和中国 的烹饪 从舆论上,日本研究中国烹饪的专家——菠多野 须美曾经著文赞道:“衣食同源,精力旺盛的源 泉——中国饭菜。”
外国人最爱吃的八大中国菜
第一道:糖醋里脊
第二道:宫保鸡丁
第三道:麻婆豆腐
第四道:馄饨
第五道:饺子
酸奶烤牛肉
法国香草蜗牛
中亚菜系
中国
日本
韩国
东南亚
欧洲菜系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俄罗斯
土耳其
穆斯林菜系
法国菜的特点
①制作独特 ②菜名独特 ③风味独特
①制作独特
a.选料广泛、讲究
①制作独特
b.讲究菜的鲜嫩
①制作独特
c.讲究原汁原味
①制作独特
d.用酒调味
②菜名独特
法国菜的菜名别有风趣,许多菜肴往往是用地 名或人名来命名的。 如“里昂土豆”, “马赛鱼汤”等。
里昂土豆
马赛鱼汤
③风味独特
法国菜的特色汁多味腴,菜肴精巧如画,满足视 觉;扑鼻的酒香满足嗅觉;入口的美味满足味觉 法国菜的烹调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烤、煎、烩、 焗、铁扒、焖、蒸等。
鹅肝酱
焗蜗牛
洋葱汤
沙朗牛排
马令古鸡
马赛鱼汤
土耳其菜的特点及特色
土耳其菜特点——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 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 土耳其菜特色——“转烤羊肉”极受欢迎 ,还喜 欢 用面粉、牛奶、糖和榛子做的 各种甜味食品。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地位
一、从世界菜系的情况来看 二、从外国友人的评论来看 三、从烹饪的发展来看 四、从名人的言论来看
中国烹饪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与完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先 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从世界菜系的情况来看
中国菜系、法国菜系和土耳其菜系
特色:讲究刀工、制作精细、变化较多、富有乡 土气息。
油焖春笋
龙井虾仁
西湖醋鱼
⑥闽菜
特色: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
雪花鸡
太极明虾
佛跳墙
⑦徽菜
特色:它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擅长烧、炖、 蒸,而少爆炒。其烹饪芡大、油重、色 浓、朴素实惠。
蜂窝豆腐
火腿炖甲鱼
红烧果子狸
⑧湘菜
特色:以熏、蒸、干炒为主,口味重于酸、辣, 辣味菜和烟熏腊肉是湘菜的独特风味。
霸王别姬
辣味合蒸
麻辣子鸡
第四节 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区别及烹 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一、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和区别 二、烹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一、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和区别
1、烹饪和烹调的定义 2、行业区别
1、烹饪和烹调的定义
烹饪——是指人类为满足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 把食物原料用适当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制造成 餐桌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是人类饮食活动的 基础之一 。 烹调——则仅指做菜的烹饪技术 烹饪 家庭——家务劳动 饮食企业——服务性的第三产业
3、发展时期(秦汉至隋唐)
②炊具的改进促进烹饪技术的发展 炊具的改进——从陶器、铜器发展到铁器时代, 出现铁锅、炒勺、铁铲,促进了炉灶、烟囱的改 进,提高了灶的火力和温度控制,铁导热性好, 加快了烹调速度。 烹调技术方面——出现多种烹调技法,如:炒、 炖、煎、煮等 食谱搭配——有主、副食、热菜、凉菜 调味方面——有咸口、甜口、 红、白案有了明确的分工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宿沙氏
1、萌芽时期(史前至殷商时代)
③陶器开始使用 有了鼎、鬲、甑等,用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 出现,致使由自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发展到能 人工打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①铜器的使用 这个时期对烹饪起最大促进的是发明了铜器, 有了铜刀、铜锅(鼎、釜)等炊饮具。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④(西周)最早的“八珍”名菜 淳熬——肉酱油浇饭 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 捣珍——烧牛、羊、鹿里脊 炮豚——煨烤炸炖乳猪 炮牂——煨烤炸炖羔羊 渍 ——酒糖牛羊肉 熬 ——类似五香牛肉干 肝 ——网油烤狗肝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②食物原料有所增加 学会了种植和驯养,有了“五谷、五菜、五畜、 五果”和“五味”之说,商朝有了酱、饴、姜、 蜜、桂、椒等多种调味品。
五谷——麻、黍、稷、麦、菽
五菜——葵、韭、藿、薤、葱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③烹调技法多样化 烹调上已经能够运用烘、烤、烧、焖、煮、蒸, 后期用铜锅和动物油脂可以炸、炒。 调味有所发展,已能酿造酱油、醋、酒、且能制 作多样的酱
3、发展时期(秦汉至隋唐)
③有很多烹饪方面的著作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他编著的《齐民要术》 一书论述了农业,特别对烹调方法、面点发酵 制作方法写得详细。
4、昌盛时期(两宋至明清)
①饮食业繁荣昌盛 ②烹饪技术达到繁荣兴盛 ③烹饪技艺交流促进烹饪技术的发展
5、烹饪发展的新时期
全国解放后,在全国建立了大批烹饪技校、高职, 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建立了专科院校,使学术、 烹调技法发展到一个更高的科学水平。
1、萌芽时期(史前至殷商时代)
直接烹调法:烘、烤 间接烹调法:煮、蒸 ①从生食到熟食的第一次飞跃
1、萌芽时期(史前至殷商时代)
②发明了火和盐,食物原料增多
刮削器
打磨的石刀
石斧
骨锥
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了“渔、猎、牧和人工养殖” 神农氏发明了“种植”、“医药” 宿沙氏发明了“煮海为盐”。
三丝鱼翅
③寺院菜
特色是以荤托素,以假乱真。
④民间菜
特色是取材方便、制作易行、调味适口,朴实无 华
素鸭
素鸡
⑤市肆菜
特色是技法多变、品种繁多、应变力强、适应面 广。
椒盐排骨
2、中国菜肴的特点
①选料讲究 ②刀工精细 ③配料巧妙 ④烹调方法多样 ⑤菜肴品种丰富 ⑥调味品丰富多彩 ⑦精于运用火候 ⑧讲究盛装器皿
第二节 烹调的起源与中国烹饪的发展 过程
一、烹调的起源 二、中国烹饪发展的主要过程
一、烹调的起源
1、烹的起源 2、调的起源 3、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1、烹的起源
原始人学会了钻木取火、击石取火
2、调的起源
原始人又学会了盐的利用
3、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①彻底改变了茹毛饮血、生吞活嚼的野蛮生活方 式,使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②食物原料烹调时,可以杀菌消毒,便于养分的 消化吸收,为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 ③扩大了食物的食用范围,使先民相继由山林迁 往平原、江河岸边,最终脱离了与野兽为伍的恶 劣社会环境,开始了集居的部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