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学生的常见问题

初中物理学生的常见问题

《初中物理》学生的常见问题一、二力平衡(一)主要是不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主要就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并且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平衡力,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请你完成(二)学生要注意:要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离开了物体去谈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二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同时性;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同时消失的,无先后之分。

二、密度(一)很多学生不理解密度的概念要全面理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因此密度既不是质量,也不是体积,而是不同物质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就是说密度与物质的形状、体积、质量等都无关。

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二是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要注意同种物质的密度常常随物质所处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如水的密度和冰虽然是同种物质,但由于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也是不同的。

(一)没有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离开了物体去谈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二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同时性;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无先后之分。

(二)没有注意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要注意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主要就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并且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平衡力,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五、摩擦力(一)不会画力的示意图如要画出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应该是受三个力,即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如图2所示。

注意:力的示意图是初中力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要注意复习好。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学好力学的重要基础,通常采用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一简洁有效的方法。

但是:压力的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点,阻力的方向,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时混淆在一起,是进行分析受力的难点。

关于力的示意图画法:一般为了研究问题简便,在考虑物体静止或直线运动时(不考虑转动),把物体受的所有力都可以画到重心上。

其步骤是:A)确定研究对象,隔离受力物体;B)分析物体是处于下列哪种状态(静止、匀速直线或其他状态);C)可按重力、支持力(或拉力、弹力等)、摩擦力顺序分析,不能想当然地增加或减少力;D)再按照受力示意图的要求,分别画出每一个力的示意图。

(二)不会运用力的平衡来答题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的木箱,李明同学用200牛的水平拉力拉木箱没拉动,他又请来吴力同学他一起拉。

若王力用350牛的水平拉力和李明一起沿同一水平方向拉木箱,此时恰好将木箱匀速地拉动。

求先后两次拉木箱时所受摩擦力各是多大?第一次拉木箱,f1=200牛;第二次拉木箱,f2=550牛。

要学会应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答问题。

六、压强(一)最大的难关就是没有成知识系统(二)想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一题多解,受益良多)如图4所示,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取走金属块A,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3:2,金属块A、B的边长之比l A:l B=2:3,则金属块A与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ρA:ρB=________。

答案:27:16七、浮力关于浮力,举几个例子什么都明白了例题里面什么都会讲明白,这个没有例题是不行的,很空洞。

例题1、如图7所示,有两个小球M和N,密度分别为ρM和ρN。

图7甲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M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图7乙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N使其浸没在油中静止。

小球M所受重力为G M,体积是V M;小球N所受重力为G N,体积是V N。

小球M和N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

所受浮力分别为F M和F N。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油的密度为ρ油,且ρ水>ρ油>ρN>ρ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G M<G NB.V M>V NC.F N<F MD.F N>F M答案:AD例题2 质量为1kg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700cm2。

水桶内装有30cm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8甲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2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时,如图8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00Pa(g取10N/ kg)。

求:1.水桶内水的质量为多大?2.F的大小为多大?答案:1.m=34kg;2.F=224N例题 3 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航行)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的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G1 G2,F1 F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G1 > G2,F1 < F2例题4一个载有重物的气球在空中受到1000N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所载重物再增加100N后,载重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大小均不变,气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是____N。

上升时,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大小是____N,方向是____,气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是____N。

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题。

解题中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有:力的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阻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以气球和所载重物为研究对象,因为气球和重物上升和下降时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气球和重物受到是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阻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分析相反。

气球竖直上升时,阻力方向竖直向下;气球竖直下降时,阻力方向竖直向上。

设:浮力F=1000N,气球竖直上升时,气球和所载物体重力用G表示,阻力用f表示。

下面降时,浮力、阻力大小不变,增加的载物重设为G1=100N。

画出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力分析如图示。

列出气球和重物受力的平衡方程:(2)-(1)G1-f =fG1=100Nf = 50N因为:F=1000N,f = 50N,代入(1)式,求出G = 900N。

『正确答案』气球上升和下降时,都受平衡力,所以物体的合力为零;上升过程中,重力和阻力方向都向下,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G + f = 1000N,合力方向向下;气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50N。

八、牛顿第一定律(一)不理解(不能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牛一)要正确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静止的物体总是想“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总是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没有关系,一切物体也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有惯性,它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它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以后在高中就会学到)。

2)惯性定律是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高度概括、总结、推理,得出的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定律是一条运动规律,它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会怎样运动”。

“不受外力作用时”是该定律成立的条件,由于我们周围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但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总结出来的,并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注意:“或”指物体不受外力时运动状态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是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

因此,定律中的“或”不能写成“和”。

正是由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九(十)、功与功率、机械效率(一)无法区分功率、机械效率概念,导致解题错误要注意功率、机械效率两个概念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性能的好坏,即机械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是有用的。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两个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联系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十一、欧姆和欧姆定律(一)学生不能理解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大小只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接面积有关,还和外界的温度有关。

因此,虽然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以得到R=U/I,但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无关,如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仍然存在。

公式R=U/I仅仅表示,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之比。

(二)使用注公式意事项:一一对应、统一单位(三)不能比较两个重要探究(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自身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还和外界的温度有关。

(2)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四)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不正确和全面欧姆定律反映了同一段导体上两端的电压U、导体中的电流I、和这段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

使用时应该注意三点:(1)同一性,即电压、电流、电阻是对应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2)同时性,即电压、电流、电阻是对应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在同一时间的三个物理量;(3)因果性,要明白,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的,而电阻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五)技巧总结:串联电路的基本模型通过前面的几个典型的有关串联电路计算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到当几个用电器串联时,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及分配特点,可以求解各个方面的问题。

以最基本的两个电阻R1、R2串联为例,串联后电流、电压、电阻共有九个物理量,知道其中的任意一个电阻上的两个物理量和其它电阻上的另外一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六个,具体情况见下表:(六)技巧总结:有关并联的有关的计算,要紧紧抓住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灵活应用欧姆定律。

1.求电流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分别求出每一个支路的电流,再求总电流;也可以先求出总电流,再根据并联的电流特点,求出分电流;2.还可以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求出各个支路的电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