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5篇

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5篇

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5篇
又是一年端午到。

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一)
又是一年端午到。

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唐代诗人文秀有一首诗这样写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据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

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他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

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

我想如果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抵御各种灾难,屈原还会去投江吗?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粽叶飘香,端午吃粽,缅怀屈原,永生不忘!”期盼下一年的端午。

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二)
端午节到了,往年这时候,我都会痛痛快快,大吃一番。

可是今天,我却觉得手里香喷喷的粽子沉了许多。

因为我上了一堂课,一堂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课,一堂关于屈原的课。

闻着粽香,我的思绪飘回到千年前。

我化为屈原的书童。

屈原扎着高高的头发、飘着长长的胡须,穿着墨绿色的长袍,在
家奋笔疾书地写着国家法律。

过了一会儿,只听“砰、砰、砰”几声,门开了,是上官大夫。

他一进屋就要求看屈原正在拟定的国家法律,屈原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

我看见上官大夫使劲地皱了皱眉头,瞪着眼睛走了,把门摔得震天响,我心里的不祥之感油然而生。

我赶紧跑去问屈原为什么不给上官大夫看。

他表示,在法律未拟定好前,谁都不能看。

就算是官职高的人也没有特权:他只是按法律做事。

我看到屈原的神情是那么庄严,那么果断。

20年后,汨罗江边,我又看见了屈原,他的头发依旧高高扎起,依旧穿着墨绿色的长袍,依旧飘着长长的胡须,仿佛若有所思。

这时候的汨罗江仿佛更冷了,江风仿佛更寒了。

我知道屈原是要投江,但是我想,就算楚国灭亡了,屈原也可以隐居呀。

况且,屈原这么有才华,别国的君主也一定会很赏识他的。

想到这里我急忙跑上前去劝阻他:“屈大夫,屈先生,您要干嘛呀!”但他的身影还是固执地消失在了滚滚江水之中。

我多么希望我真的是屈原的一个书童;我多么希望我能在屈原投江的时候拉住他;我多么希望当时没有老百姓纪念他;我多么希望我们如今还没有端午节……
我知道屈原是去学习了伯夷、是去学习了叔齐,他们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之下,屈原也不会做其他国家的官,这就是屈原的精神吧。

突然,只听“啪嗒”一声,汨罗江在我眼前消失了……
“云云,干什么呢?粽子都掉碗里了。

”妈妈的声音突然从耳边响起。

“啊?哦。

”我从碗里拿起了粽子,咬了一大口,心里却沉甸甸的。

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的作文(三)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

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为国忠诚。

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

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在过端午节时,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等许多习俗。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或纪念屈原的死。

又祭屈原街道里散发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发出的清香,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是个传统的节日,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挂香包……人们用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节日。

当然,也会想到那位与端午有关的诗人--屈原。

那种悲苦的命运,让人对他同情,对他怀念,于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梅尧臣的这首《五月五日》,写的就是屈原,那种悲哀,那种凄凉,那种孤独,那种感伤,让人也跟着忧愁。

屈原啊,你很痛苦吧,自己费尽了心思想要帮祖国,却遭到奸臣的陷害,眼看着残暴的秦军攻入楚国,焚烧楚国的宫殿,屠杀楚国的人民,伴随着你种植在宫殿花园里的心,也同样被烧成灰烬,没有心的你,就象一棵没有根的树,所以你选择了死,以死来证明你的心,跳下了那汨罗江,你就这么的一跳,便结束了一切。

在你跳下的那一刻,你看到了那悲痛的人们,在为你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