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元日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瞳瞳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宋临川人,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
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瞳瞳: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 :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炮竹声声,告别旧年举杯同庆,迎接新年大红对联,美好心愿(二)理解古诗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
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 面古时候叫一一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一一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一一对联”。
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2指名朗读。
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 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
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学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一一《清明》。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清明)3.简介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 u n ji u m u魂酒牧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
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欲魂酒借何牧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汀是酒”谷+欠”是欲”昔+仁'是借”牛+攵”是牧”形近字比较:魂一魄洒一酒猎一借牧一牡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2)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窄。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作者简介图片,弓I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
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古诗教学。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鱼,不如受之一渔’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清明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