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属高校名单

教育部属高校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75所)。

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我国高校划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而“全国重点大学”提法目前已不再使用。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高校”创办时间:20世纪末(全国高校体制调整)学校类型:中央部属高校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属性:985、211、111、珠峰计划现任校长:32所副部级校长、43所正厅级校长所属地区:75所全国分布(部分省、直辖市)院士:439人科学研究:863、973、10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1](简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校”)[2]是中央部属高校较大的一个系列,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校徽)(19张)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目前总数为75所。

建国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多为目前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

1959年,当时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上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

除少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高校以及行业特殊性强的高校继续由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和其他少数部门管理外,多数高校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管理为主。

中国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划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

而“重点大学”的提法目前已不再使用。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

然而,这些部门确直属一些高校,因此对所属高校重新划分,就成了当时教育界一个重大问题。

1998年划入教育部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1、湖南大学(原机械工业部)2、东北大学(原冶金工业部)3、东华大学(原纺织工业部)4、江南大学(原轻工业部)5、合肥工业大学(原机械工业部)6、中南工业大学(原中国有色金属公司,2000年合并为中南大学)7、武汉理工大学(原建材总局)8、北京科技大学(原冶金工业部)9、北京化工大学(原化学工业部)10、吉林工业大学(原机械工业部,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2000年划入教育部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1、北京邮电大学(原信息产业部)2、电子科技大学(原信息产业部)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信息产业部)4、中央财经大学(原财政部)5、上海财经大学(原财政部)6、西南财经大学(原中国人民银行)7、中国政法大学8、西南交通大学(原铁道部)9、中国地质大学10、中国矿业大学11、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12、中国农业大学13、南京农业大学14、华中农业大学15、北京林业大学16、东北林业大学(原林业部)17、河海大学18、中国药科大学19、中央音乐学院20、中央美术学院21、中央戏剧学院22、中国传媒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23、北京交通大学24、北京中医药大学2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财政部、司法部)2001年划入教育部高校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长安大学2003年划入教育部高校1、华北电力大学(原电力工业部)全国分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注:(1)黑色字体为:九校联盟成员高校;(2)同一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3)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即原西南师范大学)。

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指导直属高等学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规范并监督直属高校办学行为;承担直属高等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和改革工作;配合有关方面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等有关工作。

领导介绍:司长陈维嘉;副司长贾德永;巡视员陈志龙;副巡视员牛燕冰。

内设处室:综合处;发展改革处;高校领导工作处。

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号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直属高校)行政主管宏观管理1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1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2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3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4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5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6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7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8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9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0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0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1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2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3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4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5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6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7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8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29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0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1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2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3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4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5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6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7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8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39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0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1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2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3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4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育部科技部45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6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7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8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49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0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1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2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3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4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5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6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7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8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59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0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1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2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4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5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6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7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8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教育部科技部69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0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1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2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4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5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6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7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8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科技部79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0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1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2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3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4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5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6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7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8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89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0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1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3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4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5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6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7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8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99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0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1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3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4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5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6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7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8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09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110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教育部科技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校徽)(19张)绩效排名(2008)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发布:高校评价对高校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