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天宫课堂——南明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陈天宇南明小学四年级一班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禅杖神奇的天宫课堂——南明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一、神舟十号出山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追寻千年的飞天梦想;“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成功绕月及“神舟九号”女航天员的成功飞天,使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变为现实;“神舟八号”与“天宮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更彰显中国空间技术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
将于2013年6月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必将再一次在古老的神州大地掀起一股新的航天科技热潮,极大地激发国人对航天的热情。
为让广大民众更加真实了解并亲身感受航天事业,传播和普及航天科普知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了航天体验活动。
我们将举办“神舟十号”发射现场观摩助威团活动。
借助这一崭新的载人航天科普平台,宣传中国航天,为中国航天事业培育一颗颗航天梦想的种子。
二、神舟十号发射1、发射瞬间2013-06-11 下午17时38分发射。
图为神舟十号飞船发射瞬间。
2、在轨飞行二、神十航天员有事1、太空教师王亚平--------像很多中国人一样,王亚平的太空梦源自10年前杨利伟飞天那一刻。
(1)王亚平航天梦那时,23岁的王亚平还是一名加入空军飞行部队刚两年的运输机飞行员。
睁大眼睛看直播时,一个念头瞬间击中了她:中国有男飞行员,也有女飞行员;现在中国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她没有想到,10年后的自己会以中国女航天员的身份远征太空;仅仅在战友们面前讲过飞行计划的她更没有想到,10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
在太空中向青少年讲授失重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对即将进行的授课充满信心。
准备教具,研习实验内容,了解心理知识,她的备课细致入微。
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烟台的农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小她7岁的妹妹。
也许是在自幼干农活的经历中学会了坚韧,也许是在多年热爱的长跑之路上磨砺出隐忍,王亚平总是比同龄人懂事早。
初中毕业,家里人希望王亚平读中专,不愿放弃大学梦的她背着家人报考高中。
高中毕业那年赶上空军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原本想当医生或律师的她被飞行员职业深深吸引,一路过关斩将进了军校。
第一次跳伞,8个女同学看着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兴奋不已。
指令一下,一个接一个稀里糊涂跳了下去。
接着跳第二次,机舱里突然间鸦雀无声——第一次的新鲜与好奇褪去后,袭来的是恐惧……那天返回的车上,大家唱起了《真心英雄》,王亚平和战友们一样泪流满面。
9年驾驶运输机驰骋蓝天,王亚平安全飞行1600小时,出色完成奥运会开幕式消云减雨、汶川抗震救灾、山东抗旱等任务。
热爱天空,所以成长;热爱更远的太空,所以义无反顾奔赴新的事业。
2010年5月,王亚平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超重训练最为艰苦。
刚加入航天员队伍时,王亚平一直没能突破二级,身体的极限让她难以承受。
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老大哥”们讨教,一面加班加点增强心血管和肌肉练习。
第二年,超重训练成绩轻松达到一级影。
(2)小村里走出的女飞将1996年底,济空招飞办到烟台招飞行员。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17岁的王亚平在路边擦自行车,同学路过时和她闲聊几句后推荐她去参加考试,“经不住大家的怂恿,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体检”。
王亚平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通过招飞考试,和其他12名学生一起成为女飞行学员,继而在4年后成为航空兵某师女飞行员。
空军招飞局济南选拔中心原主任程学哲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王亚平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聪明,活泼、要强,在选拔时的各种模拟考试中体现出非凡的聪慧和灵气。
烟台当地媒体曾经采访过王亚平小学的体育老师王智兴。
根据报道,王智兴介绍,王亚平身体素质相当好,是“天生的体育能手”。
王智兴说,从三年级开始,王亚平开始参加校、区运动会,一直到高中从未间断,都是参加长跑项目。
由于个头比较矮,王亚平没被体校选中,这才给空军留了一条好苗子。
和程哲学对王亚平的评价一样,王智兴说王亚平非常有上进心,“能争第一绝不要第二”。
2、再度飞天的英雄聂海胜他身材挺拔,笑容憨厚,一如8年前。
聂海胜与妻子2005年那个秋季,41岁的他在神六飞行中度过了115个小时。
8年后,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将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率领神十乘组飞向太空。
拥有“英雄航天员”称号和少将军衔的他,不得不一次次面对人们的疑惑:为什么还要飞?“飞行是我的职业,我的使命;无论将军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荣。
”聂海胜说,只要我还能飞,就要做好一切准备;只要任务需要,就当义无反顾。
“谁说拿了一次奖牌的运动员就再也不参加奥运会啦?”两次飞行后,聂海胜将成为中国飞得最远、在太空生活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他希望这个记录很快被打破:在未来空间站时代,中长期飞行将成为常态。
他更希望这个纪录由自己打破: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只要任务需要,我希望自己还能飞进中国的空间站。
神六、神十航天员聂海胜,高空,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
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
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
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
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
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
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爆炸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
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这个家的日常生活,也是紧紧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
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
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
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
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
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平时聂海胜住在航天员公寓,双休日才回一趟家。
这两天里,聂捷琳一到晚饭后,就动员女儿陪聂海胜去广场转圈散步,不转上两小时不回来。
饮食上,这两天她就瞄着豆制品往家买,最多是买点牛肉,高脂肪的食品坚决不买。
以至于女儿常常抱怨:“爸爸一回家我就没好吃的了。
”聂海胜过去英语基础较差,而小小年纪的女儿在这方面却颇有天赋。
家里常见的情景是,女儿煞有介事地提问,父亲认认真真地回答;或是父亲老老实实地背课文,女儿在一边扯着嗓子叫唤:“不对,不对,重来一遍!”航天员大队领导告诉记者:“我们每一个航天员的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妻子,聂海胜爱人对他事业的支持,更是全心全意。
他的训练成绩始终在往前走,家人的支持是重要精神因素。
”3、神十准航天员张晓光-------干不动农活从小就爱唱歌,每次回村都挨家串亲,每次回村都挨家串亲戚体育并不突出但是爱唱歌能顺利的考上飞行员,在外人的印象中,张晓光应该在体育上是强项,但是在家人眼中却不是这样的。
“干农活都干不动。
”张晓光的姐夫刘凤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张晓光在体育上其实不是很突出,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
大姐说他:“五六岁穿开裆裤的时候,就能把样板戏唱的有板有眼。
”小时候由于家中不富裕,张晓光在县里念高中时,为了省路费基本都是一个月回家一次。
张晓光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除了侍弄家中的地,还要上班,晚上还做鞋贴补家用。
1997年,张晓光的儿子在四川出生,孩子满月的时候张晓光还给母亲打电话报喜,谁知5天后老人就脑血栓过世了。
张晓光一直遗憾母亲没看见孙子,他也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现在张晓光近80岁高龄的老父亲住在黑山县里,张晓光给他父亲买了楼房。
老人耳朵背,但提起儿子老人还是满是自豪,家人说老人去北京时都不忘带张晓光爱吃的特产干豆腐。
“老疙瘩”五六岁能唱《沙家浜》张晓光,1968年出生,来自锦州市黑山县白厂门镇城西村,是1998年选出的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
张晓光姐夫刘凤全告诉记者,张晓光是家里的“老疙瘩”,他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在刘凤全眼中,童年的张晓光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
“那会儿我们村里有文艺队,每回我们到各村演出都把他领着,他上台翻几个跟头再唱几首歌给大家助兴,像《沙家浜》和《红灯记》这样的曲目,他五六岁就会唱了,而爬树也是他的强项,小时候可淘了。
”刘凤全说。
“他对我们都特别好,家里用的穿的都是他给寄的,今年春节虽然没回来,但给每家都汇了3000元,让我们用这钱买新电视。
”刘凤全告诉记者,这些年来,3个外甥和外甥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是由他一并承担的。
一张车票差点耽误了参军1985年,张晓光高三的时候,一所军校到学校招生,张晓光也报名了。
刚开始的时候,张晓光的参军梦并不顺利,小时候放爆竹的时候,爆竹横着飞过来,在他额头上留下来一个小小的疤痕,因为这个疤痕,老师觉得他很难通过体检。
但张晓光没有放弃,他仍准备到锦州参加一次体检,争取争取。
但不巧的是,张晓光因为回家换衣服没有赶上客车,于是就打算乘火车去锦州。
张晓光到火车站后发现,自己兜里钱不够买车票的。
张晓光失望地朝站外走,这时,他碰到高中同学刘英福。
刘英福说,你跟我去,差的钱我给你垫上,即使考不上,咱还去锦州见世面了呢。
刘英福给张晓光垫了两毛钱,俩人去了锦州。
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去锦州市区,靠着交警的指引才找到了航校。
戏剧的是,三天的体检,刘英福在视力环节被刷了下来,而张晓光则通过了全部体检,而后又通过笔试,最终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三、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是指在太空中进行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
授课目的是让广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
2013年6月中旬,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女飞行员)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为了做好本次科普教育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也进行相关训练。
本次活动将在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进行,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来最终确定。
授课内容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主要是使中小学生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