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
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宋朝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3.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4. 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B.繁荣与开放
C.商业经济空前活跃D.中外交往与冲突
5.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
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6. “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
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
”材料中“你”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刘禹锡
7. 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
A.冲击了唐朝统治B.推翻了唐朝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8. 贺州市昭平县素有茶乡之称。
史书记载我国唐朝:“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
”由此可见,唐朝()
A.茶叶成为主要食B.饮茶之风盛行全国
C.茶叶输往世界各地D.喝茶只是江南人的习惯
9.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元朝的中书省C.唐朝的节度使D.北宋的通判
10.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其中“一路”是指“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1. 北宋和辽经过长期的战争签订澶渊之盟。
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有利于北宋统一中国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12.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
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戚继光
13.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
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4. 元末有人写诗云:“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这反映
了()
A.汉族妇女擅长音乐B.少数民族妇女喜欢音乐
C.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D.当时妇女受教育条件较好
15. 某同学选用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16.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这里的“第二种”是指A.火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7.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B.寻找黄金和香料
C.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D.称霸亚洲
18. “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
即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材料描述的场所是()
A.中书省B.三司C.厂卫机构D.军机处
19. “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反映清代的社会现象是()
A.思想禁锢B.官场腐败C.军备废弛D.贫富分化
20. 下列文化成就不属于昆曲艺术的一项是()
A.《红楼梦》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
二、综合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一中的字母AC代表城市名字。
(3)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有何影响?
22.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杜甫《忆昔》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
——《日本书纪》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
——唐太宗
(1)材料一描绘了唐朝繁荣昌盛时期,历史上怎么称这段时期?
(2)材料二中日本人认为大唐是个“常须达”国家。
那么,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什么?到达日本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中国高僧是谁?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执行了一种怎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23.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同意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加强了民族团结,在民族关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唐与吐蕃》
材料二元朝实行有效的行政与管理制度。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尔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制度的推行,巩固了辽阔的疆域,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古代政治制度简析》
材料三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的统治》
(1)材料一中唐太宗时期的“唐蕃和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介绍的元朝实行的“行政与管理制度”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说元朝“因地制宜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我国首次在“东南”地区的台湾设置的管理机构是什么?宣政院辖地在“西南”地区的哪里?(4)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至少两点)。
24.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南方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有很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梦粱录》卷十三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四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请回答:
(1)指出图一、图二工具的名称?
(2)据材料二分析南宋都城临安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小铺席”交易除了用铜钱,还可以用什么货币?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出现的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在什么时候最后完成?(4)材料四中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的原因,能给现在的经济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
25. 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想法设法强化自己的皇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威柄(权
力),学士鲜(少)所参决。
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用意)?”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后)简称“军机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现象?试据材料一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种做法在历史上被称做什么?此做法真实意图是什么?(3)材料三中这一机构设立说明了什么?
(4)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