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上半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上半学期)

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行为,加深对国史、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的自觉性,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类:
1、校内实践分为课堂实践和第二课堂。

课堂实践包括案例教学、时事评论、主题演讲、观看历史教育片、专题记录片等。

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小品、朗诵等表演、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征文比赛等。

2、校外实践分为历史性实践教学和现实性实践教学。

历史性实践教学主要是参观场馆: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现实性实践教学包括“三下乡”活动,志愿者、义工等公益活动,参观科技馆、工厂、现代化农场以及开展各类社会调查等。

四、实践教学课时安排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指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纲要课用总学时的1/3作为实践课时,课堂授课课时占28学时(其中课内实践课时占6学时),课外实践课时占4学时(主要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周末和假日),共计32学时。

五、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实践教学大纲为中心,由学生自主确定具体实践内容、题目,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思考题和资料,鼓励学生发挥创造精神,积极行动,少约束、多支持。

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相应的实践成果材料,并进行总结与点评。

六、考核内容和方法
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和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与教师考核为主。

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主要由学生自我考核,占实践教学成绩60%。

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等为依据,主要由教师考核为主,占实践教学成绩40%。

实践教学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总成绩之中,占总成绩50%。

七、反馈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整理学生上交的实践数据和报告,并发放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与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课程的实践教学。

附件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指导书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共青团中央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精神,为了规范课程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活动的成效,制定本指导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项目
社会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分为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创新项目三类:
1.规定项目:红色之旅参访,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主要参观福建省现有的十五处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下:
古田会议纪念馆(龙岩)
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厦门)
林则徐纪念馆(福州)
郑成功纪念馆(厦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州)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龙岩)
长汀县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龙岩)
闽侯县“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福州)
华侨博物院(厦门)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
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福州)
冰心文学馆(福州)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暨反“围剿”纪念馆(三明)
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岩)
学生可利用节假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参观走访,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体会或考察报告,具体题目自定,择优交流。

2.自选项目:共5个,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从中任选1个完成。

项目一:经典名篇名著选读
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取教材中各章后所列书目中的任一篇原著或课堂上教师介绍的有关任一专著进行认真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基本内容、年代背景、历史意义、读后的感受或体会等)或写出读书心得报告,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

项目二:课前十分钟:历史上的今天,评述历史事件
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尽量收集历史上今天的事件,拓展知识面,并制作成课件,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印象。

项目三:近现代历史经典影片观评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观看一部相关影视或历史资料片,写一篇较深刻的观后感作为汇报。

如观看《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94甲午大海战》、《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历史经典影片,活动结束后,联系思想写出观后感。

在期末实践成果汇报会上展示。

项目四:史论结合研讨
查阅相关资料,史论结合,围绕着诸如“中国近代的农民问题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近现代中国被侵占的领土及其现状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制作成ppt,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交流。

项目五:我看历史风云人物
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名历史风云人物的ppt。

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历史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

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整理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增进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

创新项目:(可自主设计创新实践项目替代上述5个自选项目)
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自主设计创新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实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最后以社会实践项目策划书的形式完成,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

注:
1、实践作业必雷同、抄袭以零分论处。

2、实践作业在授课结束前必须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按专业的学号顺序打包或装订成册。

3、实践学习成绩(100%)=课堂点名(10%)+实践表现(50%)+规定项目(20%)+自选项目或创新项目(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