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纳米表面工程

第八章-纳米表面工程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5)纳米固体润滑干膜技术
固体润滑技术不仅扩充了润滑油、脂的应用 范围,而且弥补了润滑油、脂的缺陷。例如, 加入纳米AL2O3颗粒,使固体润滑干膜的摩擦 系数增大,耐磨性提高。某重载车辆平面弹子 滚道部位,采用纳米固体润滑干膜对其进行处 理后,涂层能有效地隔绝腐蚀介质,同时涂层 起到较好的减摩润滑作用。该技术可用于特殊 情况下,贵重零部件的减摩、耐磨。
3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1 纳米表面工程的内涵 与传统的表面工程相比,其特点是:取决 于基体性能的因素被弱化,表面处理、改性
和功能化的自由度扩大,表面加工技术的作
用更加突出,产品的附加值更高。
4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1 纳米表面工程的内涵
什么是“纳米表面”
纳米量级厚度的薄膜 表面含有纳米颗粒与原子团族 表面含有纳米碳管 复合纳米表面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3 实现表面纳米化的三种途径 目前,这些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已比较成熟。 (2)表面自身纳米化方法 对于多晶材料,采用非平衡处理方法增加 材料表面的自由能,可以使粗晶组织逐渐细 化至纳米量级。这种材料的主要特征是:晶 粒尺寸沿厚度方向逐渐增大;纳米结构表层 与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处理前后材料 的外形尺寸基本不变。 11
NC组装
高速氧-燃气喷涂(HVOF)
3 4 5 6 3结构
O2 (H2, C3H6, C3H8)
1-燃烧室,2-粉末入口,3-燃气通道, 4-送粉通道,5-冷却水道,6-喷嘴。 23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2)纳米热喷涂技术 例如,美国纳米材料公司通过特殊粘结处 理制成专用热喷涂纳米粉,用等离子喷涂方 法获得了纳米结构的Al2O3/TiO2涂层,该涂 层致密度达95%~98%,结合强度比传统喷 涂粉末涂层提高2~3倍,表明纳米结构涂层 具有良好的性能。研究表明,采用热喷涂技 术制备的纳米结构涂层性能优异,在一些贵 重、关键零件的应用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24
14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1)纳米薄膜制备技术 按薄膜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功能性薄膜 和保护性薄膜两大类。两大类中又有纳米多 层膜和纳米复合膜之分。纳米多层膜一般是 由两种厚度在纳米尺度上的不同材料层交替 排列而成的涂层体系。
15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1)纳米薄膜制备技术 由于膜层在纳米量级上排列的周期性,两 种材料具有一个基本固定的超点阵周期,双 层厚度为5~10nm,一些涂层在X射线衍射图 上产生了附加的超点阵峰,对这些涂层又称 之为纳米超点阵涂层。纳米复合膜是由两相 或两相以上的固态物质组成的薄膜材料,其 中至少有一相是纳米晶,其他相可以是纳米 晶,也可以是非晶态。 16
+
水溶性粘结 剂
含纳米颗粒 的糊状材料
纳米喂料
20
热喷涂法制备NC
原位生成喷雾合成法
按液相合成法在液相中先生成纳米粒子, 通过过滤、渗透、反渗透及超离心等手段除 出纳米粒子以外的组分,再加入液相介质何 其它组分,用液相喷雾分散法获得NF。
21
热喷涂法制备NC
机械研磨合成法 通过机械研磨、机械合金、高能球磨等方法直 接将微米粉或非晶金属箔加工成NF。具体为:在干 燥的高真空料机内通入保护气体(Ar, N2);或在 CH3OH和液氮介质中通过对磨球/粉体比、磨球数量 和尺寸、球磨能量、球磨温度、介质等参数的控制, 对粉末粒子反复进行熔结、断裂过程,使晶粒不断 细化,达到纳米尺寸。除去CH3OH和液氮介质后, 0D-n会因自身的静电引力自行团聚成微米级的纳米 结构喂料。 22
26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3)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 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下,表现出比传统快速 镍刷镀层 更好的 显微硬度 和抗微动磨损性 能。其中添加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使用温 度达400℃,且在此温度下复合镀层的显微值 为 HV600 ,抗接触疲劳循环次数由传统镀层 的 2 × 105 提高到 2 × 106 ,提高了一个数量 级。纳米电刷镀技术可用于设备贵重零部件 的修复与再制造。 27
1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1 纳米表面工程的内涵
在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基础上, “纳米表面工程”这一新的概念和领域应运而 生。2000年,徐滨士等人在《中国机械工程》 杂志上首先提出了“纳米表面工程”的概念。 2002年国际表面工程学科创始人、中国工 程院外籍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T. Bell教授 访华时对纳米表面工程的提法给予充分的肯 定,并确定与中国学者联合开展纳米表面工 程的研究工作。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1 纳米表面工程的内涵 纳米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 崛起的新技术。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 召开了国际首届纳米科学技术会议( NanoST)。纳米科技研究范围是过去人类很少涉 及的非宏观、非微观的中间领域( 10 -9 ~10 7 m ),它的研究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 次。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 的高度重视。
7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3 实现表面纳米化的三种途径 在金属材料表面获得纳米结构表层主要途 径有三种:表面涂覆或沉积方法、表面自身 纳米化方法和混合纳米化方法。 (1)表面涂覆或沉积方法 首先利用纳米粉体制备技术获得具有纳米 尺度的颗粒,再将这些颗粒通过表面技术固 结在材料的表面,形成一个与基体化学成分 相同(或不同)的纳米结构表层。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3 实现表面纳米化的三种途径 由 非平 衡 实 现 表 面 纳 米 化 主 要 有 两 种方 法,即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和非平衡热 力学法,不同方法所采用的工艺和由其导致 纳米化的微观机理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混合纳米化方法 在制备热喷涂层、电刷镀层、粘结层等表 面工程涂覆层时,在基质层中复合纳米颗粒 以改变涂覆层本身的综合性能或制备出特殊 的功能涂层。 12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3)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 电刷技术是表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 技术具有设备轻便、工艺灵活、镀覆速度 快、镀层种类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 零件表面修复与强化,尤其适用于现场及野 外抢修。近年来,纳米级颗粒材料在电刷镀 技术中的应用,使芾恶化电刷镀技术在高温 耐磨及抗接触疲劳载荷领域呈现出强大生命 力。 25
9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3 实现表面纳米化的三种途径 这种材料的主要特征是:纳米结构表层内晶 粒大小比较均匀、晶粒尺寸可以控制;表层与 基体之间存在着明显得界面;材料的外形尺寸 较处理前有所增加。 许多常规表面涂层和沉积技术都具有开发纳 米表面膜层的潜力,如PVD、CVD、电解沉积 等。通过工艺参数的调节,可以控制纳米结构 表层的厚度和纳米晶粒的尺寸,整个工艺过程 的关键是实现表层与基体之间以及表层纳米颗 10 粒之间的牢固结合。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6)纳米粘结剂技术 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特性,在表面粘涂与 粘结技术 领域显 示出广阔 的应用前景 。例 如,含金刚石的纳米胶粘剂具有优异的耐磨 性和很高的粘结强度。实验表明,随着纳米 级金刚石粉在胶粘剂中加入量的增加,涂层 的耐磨性提高,当加入量为8%时,耐磨性是 未添加的2.2倍,拉伸强度可达50MPa,比未 添加的提高27.5%。 32
热喷涂法制备NC
纳米粒子(0D-n):质量太小,不能直接 喷涂;喷涂过程中被烧结。
纳米结构喂料 ( Nanostrucyured Feedstock, NF )
纳米结构喂料的制备 液相分散喷雾合成法,原位生成喷雾合成法,机 械研磨合成法。
19
热喷涂法制备NC
液相分散喷雾合成法
超音速分散
纳米颗粒
热空气吹干
5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2 纳米表面工程产生的背景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微机电系统的设 计、制造日益增多,制造技术以由亚微米层 次进入到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次。纳米机 器人、纳米钳、纳米电机、……,此类机电 系统涉及到大量的表面科学表面技术问题, 且随着尺寸减小和表面效应的出现,传统的 的表面设计和加工方法以不再适应。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3 实现表面纳米化的三种途径 目前,较为成熟的使用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制备的表面涂覆层主要属于这种方式。
13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围绕以上途径开展研究,当前已经开发出 多种实用的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1)纳米薄膜制备技术 薄膜技术是通过某些特定工艺(常用溅射 法),在物体表面沉积附着一层或者多层与 基体材料材质不同的薄膜,使物体表面具有 与基体材料不同性能的技术。
17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2)纳米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纳米涂层组成可分为三类: 单一纳米颗粒材料的复合体系,特别是陶 瓷或金属陶瓷颗粒的复合体系具有重要的作 用和意义。目前,完全的纳米材料涂层离普 及及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大部分的研究开发 工作集中在在传统涂覆层技术基础上,添加 复合纳米材料,可在较低成本情况下,使涂 覆层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18
第八章
纳米表面工程
4. 实用纳米表面技术 (3)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 在电刷镀镀液中添加纳米颗粒时制备的复 合镀层的摩擦性能有较大改善。在快速镍镀 层中分别添加纳米AL2O3、SiC、金刚石 粉,通过对纳米粉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有效 地提高了纳米粉在镍基复合镀层中的共沉积 量,显著的改善了纳米粉在镀层中的均匀程 度。
8
电阻加热
纳米固体薄膜制备技术
溶胶-凝胶法 物理气相沉积 (PVD) 电镀法 气相沉积 分子束外延 (MBE)
真空 蒸发
感应加热 电子束加热 激光加热 直流溅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