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九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数值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
2.(1分)给2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3.(1分)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A.石蜡融化粮食用于酿酒
B.纸张燃烧酒精用作燃料
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不锈钢用于制炊具
4.(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稀有气体用来制霓虹灯利用了﹣﹣﹣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5.(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6.(1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A.氮气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D.工业废水
7.(1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氦气的密度小,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碳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8.(1分)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9.(1分)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化
10.(1分)从如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11.(1分)下列有关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纯净物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D.水结冰时,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2.(1分)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为79B.核外电子数为34
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
13.(1分)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B.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C.任何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D.同一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质子所带的电量相等
14.(1分)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15.(1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肯定大于15mL
B.肯定小于15mL
C.肯定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3分)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2)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
(3)实验用是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17.(2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纯净物的是(填字母代码,下同),混合物的是,氧化物的是.
18.(5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填物质类别)。
(2)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制造化肥并还可以作保护气的是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请填写合适的物质)
(3))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②工业废气达标后排放③大量植树
(4)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填序号)
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19.(4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但是体积变大
(2)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3)水是纯净物,而糖水是混合物
(4)一氧化碳能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20.(6分)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粒子的结构。
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①表示的意义是②弧线表示
③它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④该图示表示的粒子符号为,
⑤已知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21.(5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分析归纳:
(1)酒精的物理性质:;
(2)酒精的化学性质;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
(5)酒精具有的用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题,每空1分,共10分)
22.(5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具体操作是:先关闭弹簧夹;再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白磷(过量);然后立即塞紧橡胶塞。
他观察到大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导致该结果的还有哪些原因
23.(5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
石蜡50∽70300∽550约600
铁15352750约1800
钠97.8883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二中九年
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C;2.C;3.C;4.B;5.C;6.A;7.C;8.B;9.D;10.C;11.B;12.A;13.C;14.A;15.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药液流入胶头而腐蚀橡胶帽;试管炸裂;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17.A、D;B、C、E;D;18.混合物;氮气;二氧化碳;①②③;C;19.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酒精挥发时,酒精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是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分成了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分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糖水是由水分子和蔗糖分子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分子的构成不同;20.原子核带正电荷且核内质子数为16;电子层;3;6;S;a﹣16;2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易燃烧;汽化;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题,每空1分,共10分)
2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水约占试管容积的;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使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试管中;偏小;白磷的量不足等;2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气态;沸点;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着火点低于其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