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

1.认识“漫、涛” 2 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 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 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 —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 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 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 ,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 ,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

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短诗三首怀念往事热爱大海赞颂母爱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 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认识“挤、叉” 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4.结合“阅读链接” ,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

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 —1996), 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 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

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

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 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 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

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

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

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

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风雨水阳光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1.在学习诗歌之前,先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1.认识“绣、潇”等9 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 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白桦是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

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读词语:白桦涂上毛茸茸潇洒花穗金晖徜徉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部不要少了短横;“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 感悟意境。

1. 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

(如画、玉立、光华)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姗姗来迟的朝霞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一朵梅花开在洁白的雪中北风萧瑟一朵梅花开在迷离的夜里寒光冰冷宛若——苍茫中的奇葩泪水里的新芽一朵梅花一幅图画五、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白桦雪中——花穗齐绽流苏如画寂静——玉立朝霞——光华1.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读诗。

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如画、玉立、光华”三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白桦的样子,并用给出的短语进行描述,充分感受白桦的美丽。

1.认识“炫、垢”等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 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戴望舒(1905 —1950), 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2. 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 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