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播音主持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摘要:新媒体是由网络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型媒体,且发展势头迅猛,受此影响,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冲击与挑战,所以,为促进传统媒体发展,加快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必须在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创新,用创新的教学内容,培养符合新媒体社会背景下的人才,体现播音主持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课程;副语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平台,创新了节目呈现方式。
但新媒体具有随意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对此,播音主持人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同时,高校也要实现教学内容创新,从使用技巧、副语言等方面提出创新方案。
1新媒体下播音主持课程的分析1.1性质播音主持课程的性质有两点,一是基础性,二是应用性。
前者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必须学习的课程,在所有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包括语言的发声和表达,向学习者传递发声技巧,锻炼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为电视节目培养大量人才,提供经验。
后者是学习者学习后,可以为专业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把课上学习的理论与课下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个人的主持能力。
课程授课的重点是,根据节目的语言表达以及使用的语言技巧,把相应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可根据不同节目的特点,使用相应播音技巧与语言规律,满足岗位要求[1]。
1.2目标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习者应了解具体的创作流程,以及可使用的主持方法,根据设定的节目风格,选择相应的技巧与方法,同时,熟练使用语言表达技巧。
即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节目策划能力,独立完成采访与文稿的撰写工作,进行节目后期制作,有即兴表达的语言能力,根据节目内容控制节奏。
2新媒体下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新媒体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人和人的互动,数字化的视频传播方式,是新媒体最突出的特征。
主持人必须跟随时代发展,改变观念,丰富主持方式,因此,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实现内容创新。
2.1知识与技巧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是交互的,受众不再被动,可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参与讨论,而受众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求主持人解答,所以,这种形式下要求主持人有即兴表达的能力,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控场。
传统媒体背景下,受众与主持人互动的方式是拨打电话等,给主持人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但新媒体呈现的特点是,公众可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节目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平台上提出问题,与主播对话,这种方式下,如果主持人的及时反映较慢,可能会影响节目呈现效果。
所以,课程选择新的教学内容时,应在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即兴能力,以满足当下与观众互动的要求[2]。
2.2自身素养与社会意识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但如果这一情况长期存在,节目内容的呈现就会重复化,杂乱无序。
针对这一情况,学习者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形成规范意识,自觉约束自己行为,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同时,学习者还要增强自身的社会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保证语言表达真实。
此外,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找到符合自己的节目风格,突出个人个性,熟悉某类节目并能有效驾驭。
由此,总结出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路是,从语言、技巧等方面入手,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让其在节目主持过程中灵活应对出现的情况。
3播音主持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3.1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是主持人与周围人良好沟通的媒介,而借助语言和声音的描绘,可增强内容的感染力,让节目效果更好。
所以,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从语言的规范与工作细节等方面选择内容[3]。
3.1.1注重语言规范,准确表达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广播节目也在探索新的方式,特别是播音主持,不论是语言发音,还是意思、内容的表达,都需要用量化的标准考量,并进行各方面的考核。
对此,要求主持人必须字正腔圆,使用规范的语言,确保听众清晰听到自己的表达,而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语言发音应更加标准,符合现代语法。
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下,主持人可选择相应的技巧、音色,严格按照规范发音,并注重逻辑严密。
对此,高校需在语言教学中,用相应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加其文化积累,避免其表达中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按照我国现有的语言结构造句。
另外,在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基础上,可适当引用典故,在语言表述中加入多种风格,确保语言生动,但必须明确的是,不论使用哪种语言或风格,都必须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带给观众优质体验,发挥自身积极的导向作用。
此外,主持人在表达时必须避免使用可能性词汇,如“假使”,或是使用书面口语表达,以免观众对信息产生错误理解,防止进入直播误区。
3.1.2准确使用表达技巧,控制节奏对于语言技巧的选择与教学,是要求学习者学习后,可根据设定的情境选择某一技巧加以使用,从而引起观众兴趣,促进节目传播。
对此,在技巧的创新中,教师需根据新媒体的特征,以及主持人与受众互动的方式,把节目中主持人和观众互动的技巧引入课堂,设置情境,展开教学。
技巧的使用会受个人能力与个性的影响,选择的方法不一致,但在新媒体社会背景下,保证表达技巧使用准确,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能够帮助自身积累更多经验,把控场上节奏。
因此,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选择表达技巧的内容时,需根据时代发展特征,以及传播媒体的改变,选择最佳内容。
3.1.3注重生活细节,增强感染力教师重新定义并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时,为让内容引起受众共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加入生活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后,可从中得到生活化的感悟,强化自身情感表达。
故教师可选择的内容有社会热点、人们关注的社会事实以及娱乐新闻等,这些内容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受众,分布于多个年龄层,在这些内容的描述中加入情感,体现出生活细节,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强化播报效果。
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强化了对细节的处理与感悟,也就是说,用生活的内容表达,是让内容贴近受众,让语言走进受众的内心,引起内心与情感的共鸣。
播音主持的任务是用语言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从具体的话语中可得到信息,所以,主持人只有真正了解生活,才能在与受众的沟通中建立共鸣,被受众接受。
3.2副语言播音主持人除需要具备规范的语言表达、熟练使用技巧外,还要锻炼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情等,用这些为语言的传递提供辅助,所以,副语言是主持人通过动作、表情强化情感表达,传递信息。
当下,受新媒体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对主持人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语言和个人风格,而是开始关注个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展示,所以,主持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的训练会成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两者也成为主持节目中的主要工作。
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会交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它与舞蹈课程的联系是,把握芭蕾舞与主持人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避开芭蕾舞原有的舞蹈形式,根据主持人所在的环境,让身体动作自然、生活,确保与个人语速、节奏一致,所以,副语言的教学内容是《舞蹈与形体》,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让主持人根据语言做出正确的动作与表情,烘托节目效果,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3.2.1体态主持人在不同工作场所中有不同的体态,最常见的体态是站姿、坐姿与走姿,如果学生的腿型为X型或O型,教师在课上必须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未来工作时身体的姿态。
对此,教师教授内容时,可用不同的舞蹈类型,如芭蕾舞,根据主持人日常的工作状态,让学生摆出相应姿势,纠正体态错误,比如,芭蕾舞的脚位变化,可以用于掩饰腿型的不足,像用丁字步站立,可让人忽略主持人的O型腿。
练习走姿时,可用舞蹈训练中的开胯动作,让胯部适当外开,或是走小八字步,这些可以解决X型腿行走时出现的问题[4]。
3.2.2表情主持人除舞台功力外,还要贴近镜头,在镜头前展示,把自己所要传递的内容准确传达给观众,建立共鸣,所以,在镜头展示前使用表情,会直接影响信息传递效果。
但播音主持与表演不同的是,无需根据动作变化改变表情,只需自然流露即可,尤其是在某些信息的传递中,如果表情过于夸张,反而会给观众留下较差的印象。
这一内容的训练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自由转化自己的情感,在节目中恰当使用表情。
另外,表情的核心是目光,因此,主持人在保持亲和力微笑的同时,还要保证面部表情放松,用眼睛与观众交流,向观众表示自己的尊重。
3.2.3手势手势是主持人的上肢动作,也是体态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很多人上台后身体会变得僵硬,双手的手势不断变化,这在视觉上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手势的使用在主持中有特定要求,随着语言的描述,加入幅度大小不一的动作,这些是没有经过前期演练的,而是在播报中加入情感后的自然展示,所以,课上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要只按照书中给出的内容练习,而要设定具体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生按照语言环境、内容等,随着语言的表达做出动作,使用合理的手势,这种方式与原有的方式相比,可得到更优效果。
由此,播音主持可取得的效果是,展示主持人的个性,丰富语言信息。
每位主持人均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掩盖自己的个性,主持效果就会变得常态化,不会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所以,主持人播音时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会适当提高音调等,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一过程中,副语言的使用是让人们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每个人的动作,形成基本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深。
同时,不可忽略的是,主持人用语言传递信息时,有些信息如果只用语言表述,并不能把所有内容全部告知,用副语言辅助后,能够补充信息的不足。
播音主持是用声音与观众沟通,但声音不是唯一的途径,加上体态、表情的使用,可让观众了解主持人的情绪变化,引发相似的情感波动。
3.3语言表达技巧新媒体背景下,新出现的传播媒体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可以从多个渠道得到信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所以,为增加传统媒体的生命力,主持人必须加强对使用技巧的磨炼,根据当下社会对新闻的需求,让传统媒体爆发出新活力[5]。
因此,对于语言表达技巧的创新,是通过调整语气、语速以及对细节的处理,使电视直播取得良好效果。
3.3.1提高细节的处理能力学生学习播音主持课程时,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处理,提高对细节的处理能力。
因为电视多以直播方式呈现,要求主持人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妥善处理细节,所以,在技巧教学中,需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控节目现场的整体情况,根据出现的情况灵活应变,遇到突发事件后,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组织语言救场。
即教师选择技巧教学时,可给出既定的几个技巧,设置某个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灵活组织语言,并在语言表述中加入技巧,同时,也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如果时间较长,即便技巧得到优化,自身应变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所以,教师用技巧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根据现场直播时间的长短,对突发情况进行合理处理,调控现场的环节与节奏,做到随机应变。
另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节目现场的特征,让其做到对现场情况做出准确把控,如此,可在实际进行现场直播时灵活处理所有情况,以丰富的经验加以应对,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保证现场节奏不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