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发育与行为
生长发育障碍
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因素或环境因素, 影响正 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为生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 形态结构的生长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
生长发育监测
03 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①基因以及内在环境的诸多因 素;②各种生理功能的建立 社会学因素 如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 的影响等。 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者是双向的
(四)幼儿期
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 ②智能发育迅速; ③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
渐多; ④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 ⑤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
然相对较高; ⑥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
有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特征,
作用机制及后果。 (三)发育评定
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速度、过程、规律和特点等进行观察与研究 并做出评定。
04 基本理论
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
格塞尔提出儿童行为发育的5个方面: ①适应性行为(知觉、定向、手指操作、注意、智力等) ②大肌群运动行为(姿势、移动等) ③小肌群运动行为(抓握与放开、手指精细动作、手眼协调等) ④言语行为(模仿能力、交流能力、理解沟通能力等) ⑤个体和社会行为(对他人的反应、对民族文化压力的反应、对
(2)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含了“同化”、“顺应” 和“平衡”的过程
(3)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表象性思维”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逻辑思维能力 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抽象思维、推论
三种理论的主要特点
②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 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 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 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 改变。
③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 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 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八)成人期
青年期(18~25岁)
成年期(成2人5~期 60岁)
18岁以后为成人期
老年期(60岁以后)
主要特征是: ①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 ②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功能相对稳定, 承担最为重要的社会角色; ③老年期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全面衰退,社会功能减弱,直至 生命结束。
(七)青春期
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 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 峰;
②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 ③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思维活动已能摆脱 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 ④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 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⑤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 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
感知运动 阶段
感知运动阶 段、前运算 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 阶段
形式运算 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
人格发育有八个阶段
具体的八个阶段为: 1.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1~3岁) 3.主导性对内疚阶段(3~6岁) 4.勤奋对自卑阶段(6~12岁) 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 6.亲密对孤立阶段(20~40岁) 7.创造对停滞阶段(40~60岁) 8.完善对沮丧阶段 (老年期)
同一性对角色 混乱阶段
认知发育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 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02 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属于康复医学范畴的康复治疗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以人体结构和功能发育为理论基础, 与人体发育学有密 切关系。
1.以监测与评定为前提,促进正常发育; 2.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 3.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4.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 术的发展。
02 研究范围
1.正常发育规律 2.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3.发育评定
人体发育学的重点是研究人体发生、 发育、成熟直至衰亡过程中从量变到 质变的现象、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 关的发育评定,为正确理解各类异常 和疾病,制定正确的预防、保健、治 疗及康复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涵盖如下几方面
(三)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主要特征 是:
①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 ②言语功能的发育 从出生时就能发出哭叫 之声,到1岁末时大部分婴儿能说几个有意义 的词; ③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 情绪有所展; ④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二、正常发育规律
01 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02 生长发育的规律 03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04 体格发育 05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06 神经与心理发育
01 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 这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 同的发育阶段。
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
其研究包括人体的 发生、发育、成熟 及衰退这一人生轨 迹的全过程。
02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 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其包括以 下三个概念:
①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 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 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 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
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能在母 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 期的,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 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主要特征是:
①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 ②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 醒状态的调节 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
①可变更性:是指预先确定脑细胞的特 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胞被 移植到脑的其他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细 胞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
②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奈替另一些细 胞的功能,局部细胞缺失可用邻近细胞代 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将成为 永久性。
谢谢欣赏!
人体发育学
QQ邮箱:1025454989@
主讲人:喻多多
01 概述
Content

02 正常发育规律

03 异常发育
04 发育评定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概念
01 定义
02 生长发育 03 生长发育的生物学
与社会学因素
01
概念
01 定义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 (developmental science)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 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六)学龄期
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主 要特征是:
①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 官系统外形均已接近成人;
②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③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 ④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 ⑤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 性和自制力,但还很不稳定; ⑥个性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也开始显露。
家庭、集团、社会习惯的反应及态度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口腔周围是快乐的中心,婴儿主要通过吸吮、
咀嚼、吞咽、咬等口刺激活动获得性的满足。 2.肛门期(1~3岁)儿童从排泄获得快感,肛门周围成为快感的中心。 3.性器期(3~6岁)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表现为喜
(五)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主要 特征是:
①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②各类感觉功能已渐趋完善; ③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④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思维 活动主要是直观形象活动; ⑤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 ⑥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 ⑦对自己的性别初步有所认识。
表 1-1 三种理论的主要特点
理论
婴儿期 (0~1岁)
幼儿期 (1~3岁)
学龄前期 (3~6岁)
学龄期
青春期
(6~12岁) (12~20岁)
精神分析理论 口唇期 (弗洛伊德)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心理社会发育 信任对不信任
理论(埃里
阶段
克森)
自主性对羞怯 疑虑阶段
主导性对内疚 阶段
勤奋对自卑阶 段
02 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是不断进行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有一 定特点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遵循一定规律,不以同一速度生长和停止生长,即有先有后,快慢不一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生长发育的“轨迹”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在一对同卵双生子之间 也存在着微小的差别 (五)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受性激素等因素影响,青春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高峰,有明显的性别差 异。
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婴儿期(0~1 岁)
幼儿期 (1~3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