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责任编辑: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发布日期 :2008-12-21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给制定老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其所属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承担并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

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并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性老年人口状况调查。

调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获得了丰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160个市(县)、640 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

调查时点为2000年12月1日,调查对象是抽样范围内城乡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调查问卷分城市问卷、农村问卷和城乡社区问卷。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

调查采用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方法(2),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0225份(3),其中城市10171 份,农村10084份。

获得社区问卷160份,其中城市80 份,农村80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要表现在: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

根据2000 年调查(4) ,城市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8496元,较1992年的( 5)2053 元增长了3.1 倍;农村老年人达到2232元,较1992年的832元增长了1.7 倍。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2000 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1992年有了显著增加。

在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1992年达到50%的有自来水、电视机、电风扇和洗衣机等4种;2000年增加到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1992年的92.0%增加到2000年的93.4 %,电视机从88.2%增加到95.2 %,电风扇从77.3%增加到78.3 %,洗衣机从51.5 %增加到70.6 %。

除了上述4 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煤气拥有率从49.9 %上升到77.4%,电话从7.6 %上升到71.1 %,电冰箱从46.6 %上升到65.9%,室内厕所从38.0%上升到68.9 %。

在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达到50%的有电视机和电风扇2 种,其中,电视机拥有率从1992年的47.4%上升到2000年的76.0%,电风扇从44.3%上升到52.1 %。

同时,自来水拥有率大幅度增长,从0.9%上升到39.2 %。

城市老年人家庭平均拥有住房3.32 间,户均住房面积达70.3 平方米。

90.5 %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

住房制度改革后,66.8 %的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的住房拥有所有权。

农村老年人家庭平均住房4.02 间,户均住房面积达85.7平方米,90.3 %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

3、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2000年,老年人的文盲率比1992年大幅度下降。

城市老年人的文盲率从1992 年的41.2%下降到28.4%,其中,男性的文盲率从19.5%下降到10.8%,女性从61.3%下降到46.7%;农村老年人的文盲率从74.4%下降到57.3%,其中,男性的文盲率从53.3 %下降到37.3%,女性从93.4%下降到81.5%o 在城市,小学程度的比例从26.8%提高到33.4%,初中程度从15.5%提高到17.4%,高中以上程度从16.5%提高到20.9%。

在农村,小学程度从20.1%提高到35.7%,初中程度从4.4%提高到5.5%,高中以上程度从1.2%提高到1.5%。

老年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进人老年所致,同时,老年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老年文体活动比较丰富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

老年人最多的闲暇活动是看电视,城市达到91.0 %,农村为78.4%。

其次是散步,城市为79.1%,农村为59.7%。

第三为听广播,城市为48.7%,农村为40.2%。

其他的闲暇活动老年人也积极参加,如打麻将、打牌、下棋、看电影、听戏、逛公园等。

在城市,老年人读书看报的达到45.1%,种花养宠物的达到35.1%,做保健操的达到19.0%。

经常或偶尔到老年活动室活动的老年人在城市为21.9%,农村为9.1%;到运动场所活动的老年人在城市为22.0%,农村为4.1%。

近几年,城市老年人的闲暇生活还增加了新内容,如有8.8%的人外出旅游,1.2%的入学电脑。

5、城市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虽然大多数城市老年人已经退出了生产领域,但是,由于寿命延长及健康状况的改善,许多老人依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城市中23.8%的人从事过义务劳动,12.5 %的人参加过治安活动,10.6%的人参加过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7.3%的人参加过志愿者组织,7.7%的人参加过互助组织。

由此表明,他们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6、社会救助缓解了特殊群体的经济压力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老年人的经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老年人中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在城市为4.8%,农村为10.4%。

无退休金、健康状况差、独居、高龄、无子女的老人得到的社会救助相对更多一些。

在城市,80 岁以上老年人获得高龄老人补贴的达到4.2%;获得特困老人补贴的达到1.3%o‘经济帮助大大缓解了这些弱势群体的经济压力,为他们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7、老年人享受到多方面优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在教育、交通、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设施等方面,向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优待。

如在城市,43.3%的老年人已经获得《老年人优待证》,在高龄老人中,这一比例达到60.2%。

这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8、老年人得到许多服务随着老龄事业的发展,老年活动场地和设施不断增加,方便了老年人的文体活动。

老年人居住区附近有老年活动室的,城市达到52.3 %,农村达到20.6%;有运动场地的,城市达到41.8 %,农村为14.4 %;有老年大学的,城市达到22.1 %,农村为5.1%。

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目前,社区服务网络己初具规模。

城市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中有“上门看病”服务的达到43.4%,“上门做家务”的达到40.8%,“上门护理”服务达到33.8%。

在所调查的城市,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达到85.0 %,建立了日间托老所的达到38.8%。

在农村,有“上门看病”服务的占64.9%。

各级组织积极开展为老年人“送温暖”活动,经常深入老年人家庭看望、慰问。

在城市老年人中,单位派人来看望过的占28.9%,街道看望过的占22.9%。

在农村老年人中,村里派人来看望过的占20.1%。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广泛关注。

2000 年,绝大多数基层老龄工作机构都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普法宣传工作,在所调查的城市已达到93.8 %,农村达到96.3%,对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9、老年人对现实生活状况基本满意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够用有余”或“大致够用”,其中,城市达到78.4%,农村达到61.0%。

城市老年人中,69.1%的人认为“与以前的老职工相比,经济上有了保障”。

农村老年人中,83.6%的人认为“与过去的老年人相比,生活水平提高”了。

在医疗保障服务方面,从总体上看,老年人感到看病就医还比较方便,在城市为78.5%,在农村为74.4%。

绝大多数老年人有良好的家庭关系,认为家庭和睦的,在城市达到98.6%,农村达到94.8%;认为子女孝顺的,城市达到79.0%,农村达到73.2%。

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或还可以的,城市达到89.9%,农村达到88.5%。

二、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1、城市还有一些老年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金是一个基本的、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是,养老保障制度尚未覆盖所有的老年人。

城市老年人中,离退休人员占72.2%;仍在工作的人占0.8%;从未工作和其他人占26.9%,这部分老年人不能享受退休金,他们基本上依靠家庭养老。

女性和高龄老人问题尤为突出。

男性不能享受退休金的比例为10.8%,女性高达43.9%;60~79 岁低龄老人不能享受退休金的比例为25.0%,80 岁以上高龄老人达到50.6%。

2、参加商业养老保险者少、没有养老储蓄者多商业养老保险近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城市有商业养老保险收入的老年人仅为3.2%,对老年人经济生活的作用微乎其微。

由于低收入和多子女,老年人过去长期处于基本温饱状态,大多是收支相抵,所剩无几,所以很少有剩余钱储蓄。

城市老年人中,仅有25.8%的人为养老进行了储蓄,他们中50.0%的人认为这笔钱不够养老所需,其中,男性老人认为不够养老的为45.2%,女性老人为57.5%。

3、普遍担心今后的养老问题退休金水平普遍偏低,其他收入来源又很有限,因此,在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中,40.3%的人担心退休金养不了自己,其中,国营企业的退休人员有这种担心的占45.0%,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担心比例达到47.0%。

在未就业的老年人中,无退休金或无社会保险金的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最无安全感,担心“没有生活费来源”的比例达到52.7%。

(二)农村养老问题突出1、农村老龄化程度高我国老年人口中2/3居住在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始终是老龄工作的首要问题乙在现代化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陆续流人城镇,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根据2000 年人口普查,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为9.68%,农村达到10.92%。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提高,使农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2、土地不足以养老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村老年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他们在土地上从事生产劳动,直到丧失劳动能力为止。

如今,农村老年人从土地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调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人均占地为1.97 亩,扣除农业生产性支出后,当年从土地中获得的年人均纯收人为433 元,仅占农村老年人全年总收入的1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