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互联网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1)二、造成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 (3)三、怎样维护和提高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5)四、如何把握和维护互联网新闻信息资源 (6)五、参考文献 (11)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高鹏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公认的一条普遍原则。
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由此可见,新闻真实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忠实地反映外部事物,做到不走样,这是真实的基本要求;二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不单纯满足于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要善于在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基本趋势和主流,做到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的真实、准确。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网络新闻也不例外,虚拟世界同样需要真实。
【关键词】真实性、原因、维护一、互联网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当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以丰富的信息吸引着公众视线,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而互联网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如: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BBS、网络寻呼等手段,更为人们参与信息的发布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了阵地。
但是,有的人却趁机把不真实的信息送上网络,甚至隐瞒真实身份,蓄意制造假新闻。
而我们有些网站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完全避免传播假新闻。
有人甚至夸张地形容网络新闻是“假报频传”。
轻者用假新闻搞恶作剧,或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他人的隐私权,重则有些人出于政治目的,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我们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抓住一些热点事件,制造假新闻,蛊惑人心,干扰社会稳定。
那么,互联网到底是怎样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呢?1.新闻发布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给新闻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主参与性,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的新闻组、聊天室、BBS公告牌上发表自己的新闻。
虽然一些网站的BBS系统和新闻组要获取信息或发表言论需要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名字、通讯地址、邮编、身份证号码、E-mail地址等,但是实际上这些内容网络上是很难核实的。
因此,新闻发布者的身份是很难确定的。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网站都设有聊天室,登录者用的几乎都是匿名,甚至连性别都是假的。
由于登录者的身份不确定和虚假性,在其上面发表的新闻真实性就受到很大的质疑。
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45%,而各种传统媒体的可信度都超过了50%。
2.大多数网站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甚至连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随意删改稿件,其新闻真实性和可靠性很值得怀疑。
新闻出版过程应包括相应的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加工、发布和传播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而不是信息的胡乱堆积。
由于多数网站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新闻采编方面的专业训练,对新闻信息的分类缺乏基本知识,对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搞不清,不了解新闻运作的规律,加上每位编辑每天要处理数百条的稿件,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每条新闻做较细的编排和核实,所以,网络新闻的新闻编排大多显得很粗糙,不加核实任意删改、转载他人稿件的事件时有发生,以致有些稿件主次不明,甚至与原意相差甚远,这样一来,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3.受利益的驱动,一些网站经营者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
互联网上无奇不有,各种不良言论和淫秽物品随处可见。
4.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纷纷看好国际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不断在网上散布各种反华言论,加强对我国进行分化的舆论攻势。
片面追求“快”而使新闻不“全面”,很容易造成新闻不真实。
快是互联网的特点,但也是它的弱点所在。
许多新闻往往因为片面追求“快”而失去其真实性,传统媒体中也大量存在记者求快而使新闻失真的事件。
二、造成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1、从网站的角度来说,经济利益至上的网站片面追求新闻的速度和数量,忽视其真实和质量,容易带来失实。
传播迅速,这既是网络新闻的特长,也是造成网络新闻失实的致命弱点。
追求快,往往会为了片面追求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而对最新得到的信息没有经过详细调查和研究就发布出去。
这种情况下,网络新闻在传播的时间上胜利了,但在真实性上却可能无法保证。
甚至一些网站为了吸引更多的访问者,提高网站点击率,以吸引更多的广告,而不惜直接放弃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追求所谓的“独家新闻”和轰动效应。
同时,由于网络媒体往往乐于追求新闻发布的数量,把数量的多少当作网站产生影响力大小的衡量标准,因此,各家网站在竞争中互相攀比新闻的数量,甚至有时候发布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从而很容易忽略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2、从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制作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为虚假新闻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目前,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但是其发展质量和成熟程度还远未达到传统媒体的水平。
在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方面,新闻网站也无法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新闻网站新闻从业人员集编辑与发稿于一身,缺少专业的把关,一些编辑甚至为了图省事,对第二手、第三手的资料不加核实就任意编发出去。
这样,网络新闻的质量和真实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3、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传播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
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条件下,新闻信息的摘抄、拼凑、嫁接极为方便,特别是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制造出一条新闻并非难事。
“编辑坐在电脑前,鼠标一点,一条新闻就变成自己网站上的了,他(她)哪有时间去考察这条新闻的真实性?”③而且,由于网站之间互相引用和摘抄,一旦一家网站发布了假新闻,可能很快就会被其他网站转发,造成假新闻的传播范围非常广,不良影响也就更大。
三、怎样维护和提高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对于网络新闻的失实,归根到底,在于网络新闻“把关人”职能的严重削弱和“把关”功能的缺失。
在目前情况下,与发展完善的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的发布基本上没有任何审查程序。
况且,在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新闻传播信息的情况下,新闻出版部门也不可能一一进行审批。
所以,有专家感叹道:“如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全世界的人都成了读书人或读报人,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全世界的人都成了写书人或办报人,其结果造成了互联网上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伪劣和虚假的信息”。
④那么,怎么才能扭转这种局面,保证和提高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呢?必须从新闻网站特别是网络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和他律两个角度,从政府加强管理和规范、网站加强自律、提高网络新闻从业者素质三个方面入手,来维护和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首先,政府加大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监控和规范。
1997年5月,当网络新闻传播在我国还不十分兴盛的时候,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积极支持、促进发展、宏观指导、归口管理”的方针。
2000年4月,网络新闻的归口管理机构国务院新闻办又成立了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
之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逐渐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视。
当前,政府应根据最新的现实情况,借鉴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对网络新闻的制作及传播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只要各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各个层面的管理,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一些弊端应该是可以避免和制止的。
其次,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各新闻网站切实加强自律。
面对全球化趋势加剧和我国入世后日趋融入世界传媒格局的形势,网络媒体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新闻的竞争不仅表现在速度和广度上,更表现在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上。
越是在网络传播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假新闻越是没有市场,为了追求传播速度和传播内容的丰富而传播假新闻不是网站自身发展的良策。
同时,各家新闻网站也应加强技术层面的信息管理,防止假新闻的传播。
在具体的网络新闻传播中,网络新闻的快应该建立在真和准的基础上,实现“快”与“真”的统一。
同时,为了避免因为追求快而造成的细节性失误,应该提高网络新闻的更新率,以最真的新鲜事实来确保每一个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
另外,各网站之间应该达成一定的行业自律,避免进行恶意竞争。
四、如何把握和维护互联网新闻信息资源既然互联网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上的新闻良莠不齐,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呢?第一,要绷紧政治家办报这根弦,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办网站是对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新闻事业为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体现。
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做到方向明确,立场坚定,观点鲜明;要时刻不忘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要时刻不忘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提高政治鉴别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加强对互联网站的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网站新闻信息采制发布的审查把关制度,在这方面,其他媒体都有着丰富而有效的经验,网络媒体可以更好地吸收借鉴。
只有有了相应的规范,才能确保自身运行的流畅。
对于违反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要予以严厉制裁。
第三,要严厉地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的行动。
在技术层面上,要能够准确知道网上信息发布地址和人员的问题,使传播有害信息的人无处可遁。
在法律层面上,也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追究散布虚假信息的网站和个人的法律责任,从根本上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第四,网站要增强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网络从业人员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高自己对信息的辨别力,决不能信奉“拿来主义”,同时,也要培养受众的防范意识,使他们不轻信、不传布未经证实的信息。
另外,政府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主流媒体要健全准确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要建立向公众、向多类媒体及时通报新闻信息的制度,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详实,“流言止于公开,谣言止于透明”,这样也可避免政府和主流媒体报道滞后的被动局面出现,从而也有助于网络新闻信息的净化。
新闻的真实性是决定受众对新闻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只有有责任感,才会产生公信力,决不能眼看着网络媒体成为有些人造谣惑众、危害社会的“自由空间”,必须站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立场上,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理直气壮地对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新闻进行管理。
在网络“打假”中主流新闻媒体网站和从事综合性新闻传播的门户网站应承担起主力军的责任。
这些网站的新闻达到了真实可信,不仅树立了网络新闻主体的权威,而且能有力抵制零散网点发布的假新闻,起到主导的作用。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新闻一方面具备着与众不同的优势,同时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原有的优势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使它的缺陷和弊端更加彰显的扩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