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依惜别(教案)

依依惜别(教案)

依依惜别一)感悟依依惜别之情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谈话导入。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时光飞逝,六年的小学时光是那么短暂,那么快乐。

共同成长的岁月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

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就要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了,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依依惜别之情。

(教师板书:依依惜别。

)二、研读材料,体会深情1. 研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过渡:人们常用红烛、园丁、绿叶、春蚕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的确,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是老师伴随我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学习、怎样生活。

每一位老师都甘心做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每一位老师都期盼我们快乐成长,在离别之际,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1)默读文章,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难字预设:zhìt ǎn t èju ān j ǔxūn nà稚嫩忐忑不安娟秀沮丧熏陶呐喊xīyìmě ng 白皙洋溢懵懂dīngníng míng 叮咛铭记◆难词预设:清瘦]婉辞,指人瘦。

[高挑](身材)瘦长。

[娟秀]秀丽。

端庄]端正庄重。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叮咛]反复地嘱咐。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的。

明确:这篇文章是一封书信。

在这封写给老师的书信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老师迎接“我”入学、教“我”写字、在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三个场景,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恩师真挚的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完这封信后的感受。

预设:这封书信记叙的场景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关系密切,学生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我”的关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2. 研读《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过渡:除了写信这种方式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演讲稿。

(1)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圈画不理解的地方,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注意加点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疲倦.猝.死叹息拓宽途径深渊.铤.而走险歧.途憧.憬.奴.役告诫.锻炼滋.养便捷.◆易读错的字音:“猝、滋”是平舌音,“憧”是翘舌音;“铤”是后鼻音。

(3)学习近、反义词。

◆近义词:疲倦——疲惫沉迷——沉溺憧憬——期待滋养——滋润◆反义词:疲倦——活跃兴奋——消沉亲近——疏远便捷——麻烦(4)理解词语。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向往。

(憧憬)②深深地迷恋。

(沉迷)③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铤而走险)④供给养分,补养;养分,养料。

(滋养)(5)引导学生明白这篇演讲稿的主题及作者的演讲思路。

明确:本文是在“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活动上的演讲,主题是“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文章开篇以一个悲剧引出“如何才能成为网络的主人”的思考,接着讲了网络的利和弊,然后讲述了青少年该如何认识和利用网络,最后深情地呼唤青少年要与网络保持距离,享受其美好与便捷,学着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6)根据作者的演讲思路给文章划分层次。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由现实中发生的悲剧引出对“如何才能成为网络的主人”的思考。

第二部分(第3—4 自然段):讲述网络的利与弊。

第三部分(第5—7 自然段):讲述青少年应如何正确认识、利用网络。

(7)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谈一谈你读了这篇演讲稿后的认识和感受。

预设:引导学生讨论与网络有关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示例:在当今网络发达的社会中,要想杜绝网络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我们应该全面、正确、辩证地看待网络,其实网络上有很多对小学生有用的资源。

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应该始终把自己的学习放在首位。

对待网络应趋利避害,用其所长,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服务,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3. 研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教师简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星火集》《一个平常的故事》,论文集《关于写诗和读诗》。

(2)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把诗歌读通读顺。

(3)指名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诗歌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引导学生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①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这一节诗歌开篇点题,写出了歌唱的内容,字里行间燃烧着热烈奔放的激情。

)②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诗人在这里写歌声飞起来了,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这里的“年轻人”实际上与“少男少女”相照应,进一步突出诗人所要歌唱的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

)③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作者希望所有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歌声,传给广大青年。

用语生动、活泼,给人以明快感。

)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这一节诗歌是第二、三节诗歌诗意的进一步深化,诗人对生活充满了“梦想”和“渴望”,勇于塑造新的自我。

诗歌不仅赞美了青年,也鼓舞了成年人。

)(5)教师小结。

小结: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现代抒情诗。

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

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作者对“少男少女们”的深刻认识,抒发了诗人热爱新事物、歌颂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4. 研读《毕业赠言》。

过渡:在离别之际,我们的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母校、老师和同学倾诉,读一读下面的毕业赠言,找一找情感共鸣吧!(1)朗读赠言,了解赠言的类别。

明确:这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学生写给学生的。

(2)反复诵读赠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预设: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赠言,如指名读、齐读、配乐朗读等,从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体会毕业赠言中蕴含的情感。

①从齐腰高到与肩齐平,整整六年。

六年间,每天的两声“老师好”与“老师再见”,载着我对您不变的情谊。

(用朴实的语言叙说极平常的场景,却饱含着真挚的情谊。

六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渐渐长高,我们对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浓。

)②敬爱的老师,时间是多么匆匆啊!匆匆中,我们走进小学的课堂;匆匆中,我们又要离开校园,离开您!(用诗一般的语言感叹时光匆匆,感叹美好的日子总是逝去得太快。

匆匆中,老师陪伴我们走过了难忘的小学时光,离别之际,我们的心中是多么的不舍啊!)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您的脸颊长出了一块块黄褐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您满头的青丝冒出了一根根白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您的眼角悄悄爬上了鱼尾纹。

但在我眼中,您永远是年轻的、最美的老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师容颜的变化,这是岁月的痕迹,也是老师为我们付出的见证。

“最美” 是对老师的深情告白。

)①六个春秋我们在一起,每一次游戏,每一次辩论⋯⋯都让我回味无穷。

它们将化作美好的记忆,珍藏在我心中。

(以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作为赠言,自然引发同学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体现了同学间深厚的友谊。

)②嘿,同桌,和你一起学习的日子,就像一串糖葫芦,酸中带着甜,足以让我回忆,让我永远珍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和同学朝夕相处的日子比作一串糖葫芦,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令人回味,那美好的滋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三、交流写法,撰写赠言1. 学生大声朗读赠言,边读边体会赠言的特点。

2. 学生分组交流,归纳概括赠言的特点。

交流预设:(1)毕业赠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主题健康,赠言要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要给对方以鼓励、鞭策或赞美,让赠言成为他人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促进剂”。

(2)赠言的类型多样,根据内容可分为激励性赠言、祝愿性赠言、褒扬性赠言、怀念性赠言、鞭策性赠言等。

(3)赠言的风格独特,有诗歌式、格言式、对偶式、排比式、相等式等。

(4)赠言的内容因人而异。

赠言要避免千篇一律,要根据对象的性别、个性、兴趣、爱好、志向、特长、属相甚至长相等的不同而不同。

3. 交流写赠言的注意事项。

方法指导:(1)明确对象,了解对象的特点,根据对象的特点来选择赠言的类型和风格。

(2)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切忌长篇大论。

(3)赠言要饱含情感,能给人以启迪。

(4)写赠言时要灵活运用诗句、名言、俗语等,丰富赠言的文化内涵。

(5)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有趣。

4. 学生动手写赠言,教师提供一些名言、俗语供学生选择使用。

5. 同桌交流赠言,相互评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6. 展示优秀赠言,供学生学习借鉴。

7. 互相赠送赠言,珍藏这份珍贵的情谊。

(二)举办毕业联欢会一、激发兴趣,明确任务1. 谈话激趣。

导语: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大家在老师的精心栽培和悉心教导下茁壮成长,你们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担当;明白了责任,学会了合作⋯⋯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们一起来举办一次毕业联欢会。

2. 读课本上的内容,明确任务。

预设: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表达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

二、合作探究,写策划书过渡:为了办好此次毕业联欢会,我们要作好哪些准备呢?1.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课堂,记录学生交流的问题。

2.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学生结合交流情况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写活动策划书。

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办好这次毕业联欢会,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上面的一系列问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由谁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我的建议是先做好策划,写一份策划书,然后按照策划书合理分工,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3. 学生分组交流策划书的具体内容,在班级展示交流结果。

预设:学生结合上述问题展开讨论,记录交流的要点,然后派代表在班级展示成果。

展示成果示例:策划书应包含的内容——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分工、活动流程等。

4. 学生根据交流结果,做好策划筹备工作。

(1)推选活动负责人。

(2)拟定参加人员名单。

(3)确定联欢会活动主题。

(4)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5)做好联欢会活动分工。

示例:(6)设置活动流程。

预设: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大合唱——节目表演、趣味问答游戏——互赠礼物——晚会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