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未来发展趋势及对外汉语前景

对外汉语未来发展趋势及对外汉语前景

一、对外汉语未来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更加迅猛,‚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

在国际交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教育部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中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

汉语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课堂。

目前,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汉语成绩列入大学升学科目;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

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1991年全国外国留学生总人数为1.1万人,2000年增加到2万人,到了2005年增加到14万人,200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了16万人。

为了满足全球范围内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国家汉办已经在全球设立了111家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

以前无论我们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找到中餐馆,现在则是常常听到有人用汉语向你问好。

可以肯定地说,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开始对中国感兴趣,激发了人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因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始迅速转向立足于海外的汉语国际推广。

在这一大背景下,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

所以,学习对外汉语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

在不少国家,中文教师已成为收入颇高、受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分配去向大致如下:出国任教,如当志愿者(截至目前,国家汉办已向41个国家派出了3400多名志愿者教师。

志愿者在国外的生活津贴基本标准为每人每月400-600美元。

)、国家公派教师(被录取的公派出国教师工资最高每月可达1300美元,工作地区包括美国、瑞士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近几年名牌高校的部分毕业生有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或从事其他涉外行业的工作。

一些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也可往新闻、文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方向发展,依据个人志趣寻求就业。

另外,对外汉语考研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前者偏重理论,后者更重实践;学制前者一般三年,后者两年。

很多学校后者属于专业硕士,跟普通硕士不太一样,一般不能继续深造,也就是说,可能不能考博,但是,也要视具体学校而定。

从2010年开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扩招,很多学校都已开设。

对外汉语,在目前的高校中,这几年来是很受重视的。

之所以被如此重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家重视,有很多项目,如孔子学院、教材项目等,可以为学校带来财政收入;二是,可以更多的接收外国留学生,学费收入的增多立竿见影。

如果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教育交流进一步紧密,全球人才流动进一步开放,则最美好的将来的局面是:每个国家的小学生、初中生、大学生要求必修中文。

每个学校必须配臵汉语老师。

那么,全球55亿人口,按在校学生占总人比例10%计,约5亿在校学生,按每50人配臵一个老师,约需要1000万汉语教师。

但是,一个老师可以健康工作30-40年,他今年教了50个学生,明年可以继续教。

他周一教一年级汉语,周二可以教二年级,以此类推。

所以,要除以一个倍数,以50计,则需要约20万名汉语教师可以满足全人类同时学习汉语。

目前中国至少有200所学校开设本科对外汉语专业(暂不考虑各种硕士),以每校40人计,则每年产生8000名。

所以,理论上,25年后,岗位就饱和了(注:不考虑国外本土教师的培养,意即全部由中国人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55亿人口里,要减去13亿中国人,因为中文教育不需要对外汉语教师。

剔除此因素,则理论上16万教师可满足全人类学习对外汉语。

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正在北京参加世界汉语大会的代表认为,作为国际第二语言,汉语的教育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非常广泛:一是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现在全球范围内与‚汉语热‛相对应的却是‚汉语教师荒‛。

来自中国国家汉办的信息表明,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

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

这些对汉语学习的强劲需求,对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该专业的部分毕业生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就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岗位,还有一大批学生经过继续深造,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成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

二是从事对外交流事业。

以北语的毕业生为例,近几年不少毕业生进入到了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是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

四是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四是从事其他涉外行业的工作。

另外,‚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在广泛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介绍,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而经济参考报曾经报道,据国家汉办介绍,2003年韩国汉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报名数首次超过了传统的热门英文系和国语系;而韩国檀国大学教授安熙珍说,檀国大学外语学院汉语专业的学生也比英语专业的多。

此外,据国家汉办介绍,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已逐步将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列入了大学课程甚至学位课程。

二、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据统计,韩国目前有1000多所高中开设了汉语或者与汉语和中国学相关的学科。

而选修汉语的人数、开设汉语课程的班级数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数据显示,韩国普通高中2007年选修汉语的人数比2000年翻了一番。

一、中韩交流频繁催生汉语教学的良好态势中国是韩国目前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汉语已成为韩国人找工作的一块重要敲门砖。

一些高中生想从事和汉语相关的工作,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动机最强,而且也能坚持学习。

一些学生的父母在中国经商,这些学生曾经随父母来过中国,因为对于中国先期已有感性认识,学习汉语的兴趣也比较强。

随着中韩之间的经贸往来,大批的韩国人来中国旅游,一些学生也随父母到中国旅游过,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也比较强。

此外,韩国的民间团体也会组织一些高中生在假期到中国旅游,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对了解中国和学习汉语的兴趣。

韩国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教育方针强调的是教育为未来的人力资源服务,这一教育方针影响了韩国教育的方方面面。

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把教育交流重点从欧美国家转向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和日本。

韩国教育的政府实体是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部,它负责制定教育方针,出版和批准教科书,给学校提供财政支持以及教师培训等等。

但伴随着1991年韩国地方自主法令的推行,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部也把大部分的财政预算、人员管理、主要的行政决策权下放到当地的主管部门。

在上述条件的影响下,出现了中韩地方性汉语教育的频繁交流。

2007年暑假,韩国庆南道教育厅、韩中文字教育协会、京畿道教育厅、湖南大学孔子学院派中小学汉语教师前往北师大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进修。

同期,京畿道教育厅派高中汉语教师前往天津实验中学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进修。

京畿道的一所高中还在此次进修活动中同天津实验中学结为姐妹学校。

京畿道围绕韩国首都首尔,有高中学校318个。

京畿道是选修汉语学校最多,汉语教师最多的地方。

基于交流汉语授课方法的需要,韩国汉语教师于1990年设立了韩国中等汉语教育研究会。

除了韩国中等教育研究会这样的全国性汉语教学研究组织之外,韩国也有地区性的汉语教学研究组织,成立于1999年的京畿道中等汉语教育研究会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汉语教学研究组织也积极促成中韩之间的汉语教育交流。

京畿道中等汉语教育研究会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签订了合作关系。

韩国高中的汉语课师资来源也紧贴中韩教育交流。

很多韩国高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到中国学过汉语:有的在韩国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作为交换生来中国学习汉语;有的在韩国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自费到中国学习汉语;还有的在中国大学留学后,回国做汉语教师。

同时,韩国的很多高中也配有中国‚外教‛。

不仅首尔的高中如此,每年京畿道教育厅也会向中国招收中国籍汉语教师,而这往往是京畿道教育厅与中国高校教育交流协议中的一部分。

二、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韩交流频繁催生了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良好态势。

但也存在着值得探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问题。

汉语课主要在韩国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外国语高中开设。

因为普通高中在韩国占主导,所以学习汉语的学生也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

和中国的高中一样,韩国高中的学制也是三年。

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第一年学的都是基础课程,比如韩国文学、韩国历史、数学、英语、科学、道德等等,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志趣来选择选修课,而学生往往会选择有助于他们考上大学的学科来学习。

汉语不是学生的基础课程,而且也不是学生的高考指定课程。

所以,学生整体学习汉语的动机不强,兴趣是目前拉动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引擎。

2.教材问题。

韩国高中的指定教材是由韩国自编的《中国语Ⅰ》和《中国语Ⅱ》,分别适用于韩国的高二和高三年级。

《中国语Ⅰ》由15课构成,除了最后一课是书信外,其它课文都是交际会话。

《中国语Ⅱ》由12课构成,同样,除了最后一课是书信外,其它课文也都是交际会话。

每篇课文之后都有语法点的讲解,有练习,还附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应该说是一套应用性和交际性较强的教材,也体现了结构、功能、文化相融合,美中不足的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反映教材较难。

因为目前除了少数韩国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学过汉语外,大部分高中生是在高中开始学习汉语。

同时,韩国的汉语教师也常常苦恼于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汉语变调一会儿变,一会儿不变;不同的生词,韩语翻译却是一样。

如果再考虑一下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汉语的适宜难度和学生的习得顺序,以及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可能教材会更为完善。

3.教法问题。

韩国的教育传统倾向于教师的文化知识传授,这一教育传统也影响到韩国高中的汉语教学中,具体体现为教师上课‚满堂灌‛,多采用以翻译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鼓励课堂上使用交际教学法,韩国京畿道教育厅每年都会招中国籍汉语教师来做‚外教‛,并将这些教师定位为‚会话指导‛。

因此教学中经常采用中韩教师的‚合作模式‛。

4.师资问题。

师资问题是众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2008年中国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京畿道教育厅《2010年中国籍汉语教师手册》和《2009年中国籍汉语教师手册》中对汉语教师都有‚韩语水平‛和‚访韩经验‛方面的要求。

2009年度京畿道教育厅在针对中国籍汉语教师的培训中,也将韩国语列为培训的内容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