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知名制作人鹏出任总制片人,著名编剧钱林森、实力导演董亚春携手打造,张桐、李强、郭广平、郑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的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于10月17日晚21:00重磅登陆CCTV-1黄金档,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7日晚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推出了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再现红34师在长征途中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中央红军突破重围,最终全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慷慨悲歌。
该剧由央视电视剧中心制作,董亚春执导,张桐、郭广平、郑昊、马伦、王美英、杨俊生等演员联袂奉献,还有老戏骨李强、奚美娟、马少华等的加盟。
剧中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100多天的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在雨中修建通往拍摄现场的道路,并且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过程中使用了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等等真实还原了当时长征历史的现状!该剧于10月17日在央视黄金档首播,福建东南卫视也于10月18日黄金档跟播。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组成的“客家军团”,在湘江之畔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直至全军牺牲,书写了军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为的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而今,在这些埋骨异乡的将士再也没有回去过的故乡,一个几百人的剧组穿着棉衣而来一直忙到酷夏,同样仿佛经历了一次长征,为的是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6月25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重点项目,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长汀顺利杀青。
“这部电视剧最初有人建议我们在横店拍,里边什么都是现成的。
但我们还是选择到长汀拍摄,主要是为了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汲取红色营养,探寻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34师把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中国革命的根源。
”八一电影制片厂知名导演、《绝命后卫师》总导演董亚春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红五军团34师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
为了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红34师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
在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的惨烈战斗中,该师6000余人全部牺牲。
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张桐、侯勇、郑昊、郭广平、马少骅、奚美娟、杜志国等众多知名演员参演,今年4月正式开机,计划10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拍这部戏,我们剧组人员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长征。
”该剧分组导演王忠伟介绍,这部戏基本上没有内景,200多个外景几乎都是在战场、行军途中,而天气“不是暴雨就是暴晒”。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在剧中饰演一名通讯兵的演员孙立元,他的脸上、胳膊上、腿上都黝黑异常,“拍了这部戏,感觉战斗年代挺艰苦的。
我们年轻人真的该好好珍惜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而在董亚春眼里,闽西这片红土地上许许多多感人的历史故事,也大大丰富、鲜活了《绝命后卫师》的内容。
那些当年发生的故事,很多被融入了剧中。
“我们注重把情节放在第一位,通过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和情节,来吸引更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接受该剧。
”这位执导过《八路军》《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等众多优秀作品的导演说,《绝命后卫师》是他拍摄的作品中倾注最多心血的一部,希望通过剧组的努力,让观众能够记住这些英勇牺牲的闽西子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精选一红军长征是一项艰苦卓越的远征,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也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全组演职人员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铁血长征”。
在前期筹备中,剧组数次派遣美术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进行选景工作,根据结果分析后,决定将主场景搭设在福建龙岩。
在拍摄中,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画面,剧组上下远赴龙岩长汀实地拍摄。
据悉,《绝命后卫师》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现修了通往现场的道路,足见拍摄的不易。
不过艰苦的环境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连绵不绝的雨水、苍茫的群山、阴霾的天气、充满泥泞的山路,在影调上打下了基础,展现出画面的厚重感。
恬静的古镇,古朴的土楼,通过光晕、光斑、光线的散射又营造了一种令人流连的田园氛围。
精良的画面也将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此外,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剧组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中共使用了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重现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非常不易。
但是为了呈现最好的画面,剧组上下每一个人都认真敬业,以长征精神为感召,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摄制组600余演职人员众志成城、排除万难,艰苦战斗100多日,在剧组最高达到800多人的情况下,保证安全无事故的同时,也保障了画面的拍摄质量,全面展现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中艰苦卓绝以及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
红34师的绝命后卫任务是一项向死而生的悲壮任务,而这种悲壮是一种灵魂的集体升华。
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小人物,当他们从农民成长为无畏死亡的伟大战士,当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就此变得无限荣光,生活也因此变得波澜壮阔。
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搬上荧屏后必将异常催泪。
据了解,该剧在后期剪辑时,有三个机房同时进行剪片作业,三个机房的工作人员都是90后,在剪片时,这群年轻人看着屏幕中的故事,都不禁湿了眼眶,有工作人员甚至表示自己是“哭着完成剪片工作的”,足见该剧的催泪效果。
不仅如此,不少审片专家在看过剧集后也被感动得落泪。
恢弘的战斗故事,感人的牺牲场景,真实的情感流露,普通人的慷慨悲歌,《绝命后卫师》为观众奉献的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传达的最动人心魄的长征精神,必将感动各年龄层的观众。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660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写就了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史诗。
多少年来,长征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仍然有些英雄事迹和历史细节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完整评价,更没有在荧屏上得到很好的艺术展现,红34师的英雄故事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一般的长征戏相比,《绝命后卫师》可谓视角独特,它将焦点放在长征的非决策层,即普通的红军指战员身上。
在着力刻画以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林以及团长苏达清、韩伟、蔡中、政治委员俞选文等34师核心指挥员的同时,还挑选了赖老石头父子、林金成三兄弟、张桂雄夫妇等一系列人物组合来丰富全剧的人物结构。
正是这些小人物在后卫阻击中的坚守,在明知道是一路赴死的战斗中用生命保全了红军主力、保全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种。
也正是这些小人物才最真实地体现出中国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不易,更体现出长征精神的伟大与感人,满满都是正能量。
作为一部正能量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汇集了一支一流的创作团队,保证了这部作品的超高品质。
该剧总制片人鹏曾制作过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的正能量、主旋律大剧,如《湄公河大案》、《营盘镇警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都曾在央视播出,不仅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收视成绩,更获得了各界的一致肯定。
而为了保证剧本的质量,该剧特别请到了《长沙保卫战》、《大宋提刑官》、《李小龙传奇》的编剧钱林森执笔创作。
钱林森表示:“担任该剧编剧的任务,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自感很难完成的命题作文。
”为了保证作品的品质,创作团队多次亲赴福建龙岩、湖北红安创作采风。
一次次的采风给了创作团队巨大的灵感,钱林森充满感情地表示:“《绝命后卫师》的创作是编剧的一次灵魂洗礼,为烈士树碑,为英雄立传,这是我几十年编剧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倾心创作。
”该剧的导演董亚春也是被这段史实所深深打动,这位执导过《解放》、《八路军》、《延安颂》、《长沙保卫战》、《中国远征军》等精品剧作的实力导演表示,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军事史料记载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和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有关,找资料很难。
而红34师的精神也感召着创作团队精益求精,最终为观众奉献出一部有品质、有情怀的大作。
为了更好地塑造红军英雄群像,《绝命后卫师》的主演阵容个个也都是实力派。
剧中灵魂人物,34师师长陈树湘由实力演员张桐饰演。
张桐曾在众多经典剧集中塑造重要角色,《亮剑》中勇敢无畏的魏和尚,《闯关东中篇》中的血性男儿宋天虎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的陈树湘是一个总领全局、沉稳冷静的师长,不仅善于作战,更敢于牺牲,最后他英勇就义的场景,将给人们带来最震撼的感动。
实力戏骨李强则在剧中出演陈树湘最大的对手、27军的军长李云杰。
剧中,李云杰与陈树湘仿佛有着宿命般的纠葛,他们是战场上最实实在在的对手,在谋略、战斗上展开殊死较量。
作为最忠诚于蒋介石的干将,李云杰一直想将陈树湘的34师一网打尽,但却在对手英勇赴死后,生出无限感慨。
李强将用自己强大的演技展现这个人物的丰富特质。
凭借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而被观众所熟知的实力演员郑昊在剧中出演红34师102团团长苏达清,战斗稳准狠、部署从容、沉稳冷静。
曾在《湄公河大案》、《身份的证明》、《后海不是海》等剧中有过出色表现的实力派演员熊睿玲则扮演傅冰娴一角,将从女性角度演绎战争时期小家与大家、爱情与亲情的矛盾与纠结。
除此之外,侯勇、奚美娟、马少骅、杜志国、姚安濂、刘之冰、周浩东、王笛等众多知名演技派也鼎力加盟助阵,让该剧更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