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页脚内容0 目 录 一、爬架简介 二、工程概况 三、方案设计 3.1方案设计依据 3.2平面设计 3.3立面设计 3.4主要技术参数 四、爬架施工现场管理 4.1一般规定及要求 4.2现场管理 4.3安全技术交底和升降验收制度 五、爬架的安装 5.1安装流程图 5.2架体的安装与搭设 5.3电气的安装 5.4调试验收 5.5规定及要求 六、爬架的升降 6.1施工流程图 6.2升降前的准备 6.3升降作业 6.4操作步骤 6.5升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6升降后的检查验收 七、爬价的使用 八、爬架的拆除 九、附图No table of figures entries found.爬架平面布置图 爬架安装示意图 十、相关表格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页脚内容1 一、爬架简介
FHPJ-02型导轨式爬架主要由主框架、廊道斜杆、底部水平框架、附着支座、调节卸载顶撑、调节承重支撑、防坠落装置、顶墙轮、提升设备、遥控电控系统组成。其特点:附着支座集承重、导向、防倾于一体,操作简单、方便;调节卸载顶撑,既能调节架体水平高低偏差,又能承重,操作简单、方便;节约劳动时间和大量钢丝绳;顶墙轮确保架体升、降工作中的内外倾翻。爬架一次性安装,操作方便,材料成本低。
二、工程概况:地下一层,地上26层。裙楼三层,标准层高 2.9 米,剪力墙结构。 三、设计依据及工作原理
3.1方案设计依据 1、标准层平面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 2、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3、PJ-02型导轨式爬架技术指标; 4、钢管脚手架设计、安装相关规范。 3.2平面设计 3.2.1根据工程结构情况,采取分段升降,4#、54#楼各布置27套提升机构;配置 14 台电动葫芦,对架体进行升降。
3.2.2附着支撑结构为:采用三角型支座(见附图)。阳台部位采用一字钢梁,架体升降时采用2根脚手管支撑,对钢梁进行卸载(见附图)。
3.2.3提升机构的平面位置及立面位置详见后附图,施工时请按图设置预留孔。 3.2.4塔吊附着处采用短钢管搭设,便于拆除。 3.3立面设计 3.3.1爬架从第1层顶板开始安装搭设,随施工进度逐层搭设至第5层,第6层爬架开始提升。 3.3.2爬架以主框架及水平梁架为骨架采用扣件钢管搭设,高度13米,覆盖楼层4.5层,按规范搭设搭设剪刀撑和底部支承框架等机构,扣件必须按规定拧紧。
3.3.3脚手架悬挑部位内外排立杆用两根钢管与主框架为中心对称斜拉。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页脚内容2 3.4主要技术参数
架体高度:13米,架体宽度:0.9米; 架体跨度:最大跨度为6米; 架体悬挑长度:最大2.7米; 架体悬臂高度:4.5米; 主框架距建筑结构0.4米; 架体升降设备:7.5t×5m电动葫芦; 架体升降速度0.15 m/min; 四、爬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4.1现场管理: 4.1.1组织措施:施工现场应组成爬架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班子,专门负责爬架的安装、升降、维修、拆除等工作。
爬架项目部成员分工如下: 项目经理职责: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负责劳动组织安排,主持制订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协调各方关系,保障爬架安全施工,并实施奖罚。
项目工长职责: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的施工技术措施,及时处理爬架作业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认真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和每次升降前后的安全技术检查,签发提升(下降)令,作好各项安全技术记录。
3.协调各方面关系:例如提升时间安排、预留孔监控、各工种穿插作业落实等。 4.安排调配现场劳动力,定期及时地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为确保爬架安全提升降落,必须经常检查工人定岗、定位、按章操作等情况。
5.对脚手架的搭设、升降,进行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每次提升或下降必须做好记录和填写升降报告。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页脚内容3 项目队长(安全员): 职责:主要负责升降安全检查和 升降令发出
组长: (负责架体升降工作) 副组长: (负责升降指挥)
项目工程师: 职责: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和协调 问题处理
操作工:持证、定员、定岗、定责
作业队长职责: 1.负责本队工人安全作业及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爬架安全操作规程,密切配合工长作好现场安全工作。
2.操作前必须检查本队工人是否配戴安全用具、带齐作业用具,下班前对现场进行安全和机具检查,查看有无遗漏或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负责发送升降口令。要特别重视升降前后安全检查,重点部位及环节要亲自过目认真把关。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后才可发出升降令。
工人职责: 1. 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规程操作,杜绝违章作 业。 2.服从工长和队长的指挥,按照机位分工和工作内容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离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爱护保养工具、设备及架体,完工时及时清理现场,做到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管理网络
五、爬架的安装、使用: 5.1爬架的安装流程图: 搭设安装平台→吊装主框架下节→安装水平桁架→预留螺栓孔→接长主框架标准节→安装支座、导向架→搭设脚手架→铺脚手板、安全网封闭→检查验收投入使用
操作开始
项目经理: 职责:全面负责项目工作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页脚内容4 5.2架体的安装与搭设
5.2.1爬架安装: 5.2.1.1爬架搭设前,应设置安全可靠的安装平台来承受安装时的竖向荷载,平台宽度1.5m,承受荷载大于2KN/m2。其水平度应在20mm之内。
5.2.1.2爬架的安装: 按爬架平面设计图在地面将主框架摆放就位,按桁架平面尺寸安装连接桁架立 杆、横杆、斜杆, 并严格控制其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合格后,再将所有连接螺 栓拧紧。(螺栓拧紧后需抹上黄油,以免生锈)。用塔吊将安装好的导轨、桁架吊装到平 台,按设计尺寸摆放就位,控制好导轨与结构之间的距离;将爬架与平台连接固定。桁 架立杆内、外排相隔错开安装φ60套管,并将脚手架立杆与套管焊接,确保架体整体刚 性。 5.2.1.3支座和卸载调节顶撑的安装: 根据平面布置图及立面留孔图用穿墙螺栓安装支座,拧紧螺母;安装卸载调节顶 撑并将主框架顶紧。 5.2.1.4以后根据施工进度逐层安装附着支座,连接主框架,搭设脚手架体。 5.2.2脚手架的搭设: 5.2.2.1在水平梁架上搭设双排脚手架。脚手管外观质量平直光滑,没有裂纹、分层、 压痕、硬弯等缺陷,并应进行防锈处理;立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500,横杆最大弯 曲变形应小于1/150mm;端面平整,倾斜偏角应小于1.70mm; 实际壁厚不得小于标准 公称壁厚的90%;螺纹连接件应无滑丝、变形、严重锈蚀等现象; 5.2.2.2。立杆和底部桁架连接处要用短钢管搭接,长度1.2m,不得少于4个卡扣;纵矩≤1500mm,轴向最大偏差应小于200mm,相邻立杆接头不应在同一步架内,且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端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2.2.3外侧大横杆步矩900mm,内侧大横杆步矩1800mm,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页脚内容5 心至最近端点不宜大于纵距的1/3。最下层大横杆搭设时应起拱30~50mm。
5.2.2.4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外侧伸出立杆100mm,内侧伸出立杆100~400mm。内侧悬臂端可铺脚手板。
5.2.2.5架体外侧必须搭设两道剪刀撑,倾角45~60°,架体内侧应搭设倒八字,底部桁架与主框架连接,以防止架体下沉。
5.2.2.6架体内可以搭设人行道,但必须搭设在主框架跨度较小的位置。 5.2.2.7脚手板最多可以铺设3层,最下层脚手板距离外墙不超过100mm 或用翻板封闭。 5.2.2.8架体内水平向应有二道以上大眼网与墙体进行密封性连接;架体底部应有大眼和密眼网双层网进行兜底并封闭;架体外侧应有密眼网进行封闭式围护,围护时要保证横平竖直,应有尽可能多的点与架体进行连接。
5.2.2.9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底部支撑桁架与竖向主框架的安装偏差。底部支撑桁架相邻二机位处的高差应小于20mm;相邻两榀竖向主框架的水平高差应小于20mm;竖向主框架的垂直偏差小于3‰;竖向导轨垂直偏差应小于2‰。
5.2.2.10 安装过程中架体与工程结构间应采取可靠的临时水平拉撑措施。确保架体稳定。 5.2.2.11 扣件式脚手杆件搭设的架体,搭设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和满足设计及使用的要求。
5.2.2.12 架体搭设的整体垂直偏差应小于4‰,底部任意二点间的水平高差不大于50mm。 5.3电气的安装 本工程采用电动葫芦作为动力设备来升降架体,因此所有电气的安装必须符合有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采用电源中性点直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零线与保护线分开,不得混接,保护零线作重复接地(不小于三处)的三相五线(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从漏电保护器电源侧引出。
5.3.1施工用电实行三级配电,即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电;两级保护,即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各设漏电保护器。开关箱要做到“一箱,一机、一闸、一漏”,有门有锁和防雨、防尘。
5.3.2电箱安置要适当,周围不得有杂物。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动作电流不应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