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二、导轨式爬架爬升原理及性能指标 (2)三、爬架施工范围 (2)四、施工准备 (3)五、施工方案设计 (4)六、导轨式爬架安装流程 (6)七、具体安装方法 (7)八、钢管脚手架搭设 (12)九、防护搭设 (13)十、导轨式爬架正确操作 (16)十一、导轨式爬架使用规定 (18)十二、导轨式爬架同步性控制 (20)十三、常见故障分析 (21)十四、导轨式爬架拆除操作 (21)十五、施工电梯、塔吊及其附墙处的协调 (23)十六、防雷措施 (23)十七、应急预案 (24)十八、导轨式爬架安装、提升及下降过程的管理 (25)十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6)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工程概况本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于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MSD 拓展区”项目,距天津市区45公里,紧邻天津港、保税区,该项目标段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大街北侧、发达街南侧、新城东路东侧、北海西路西侧。
场地成矩形,地形开阔,地势平坦。
基地中间被东绿廊东路步行街贯穿,分为G区和H 区。
总占地约3.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23万平方米。
其中G 地块建筑面积为12.38万平方米,H 地块建筑面积为11.42万平方米,地块间建筑面积为4342m²。
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建筑物编号为G1、G2、H1、H2、H3。
本工程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时,G1、G2、H1、H3塔楼外架采用爬架施工。
G1塔楼地上19层,4~17层为标准层,标准层层高为4.25米,18层层高为5.1米,建筑高度为91.100米.G2塔楼地上20层,4~18层为标准层,标准层层高为4.25米,建筑高度为95.850米.H1、H3塔楼地上19层,4~17层为标准层,标准层层高为4.05米,建筑高度为88.600米.1.2、编制依据序号内容备注1本工程结构、建筑施工图纸2导轨式爬架安装操作规程和导轨式爬架技术指标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7《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工劳字第24号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二、导轨式爬架爬升原理及性能指标2.1、爬升原理在建筑结构四周分布爬升机构,附着装置安装于结构剪力墙或能承受荷载的梁上,架体利用导轮组通过导轨攀附安装于附着装置外侧,提升葫芦通过提升挂座固定安装于导轨上,提升钢丝绳穿过提升滑轮组件连在提升葫芦挂钩上并吃力预紧,这样,可以实现架体依靠导轮组沿导轨的上下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导轨式爬架的升降运动。
2.2、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性能指标1 架体宽度0.9m2 架体高度18.0m/19.8m3 离墙距离0.4m~0.5m4 电动葫芦5T 功率500W5 升降速度9cm/min6 架体步高 1.8m7 立杆间距0.6m、0.9m、1.2m、1.5m、1.8m8 附着最大间距 6.0m/5.7m9 荷载要求结构施工时,两作业面,每层不超过3kN/m2装修施工时,三作业面,每层不超过2kN/m2✓同一提升机位具有5个附着点,分层卸荷✓具备防外倾及导向功能✓每套提升机位安装自动启动安全防坠装置✓设计安装有刚性的竖向主框架及水平承力桁架三、爬架施工范围G1#塔楼爬架自4层开始搭设,爬升至18层。
G2#塔楼爬架自4层开始搭设,爬升至19层。
H1#、H3#塔楼爬架自4层开始搭设,爬升至18层。
四、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结构尺寸、掌握主体及装修施工工艺过程、清楚塔吊及升降机等垂直运输设备的分布,确定爬架爬升机构平面分布及方案设计,科学地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2 安全技术交底及培训制项目部有关人员及爬架操作人员在爬架进场后,应接受有关爬架的全面安全技术交底。
爬架操作人员在爬架进场后,应首先组织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劳动纪律教育培训。
每道工序施工前,爬架技术负责人应编写详尽的施工技术交底于爬架操作人员,有关作业标准、技术要求、安全要点等内容并要求有关人员签字存档。
4.3 准备材料、工具(1)材料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准备电工工具:螺丝刀、电工刀、钳子、扳手、试电笔、万用表、绝缘胶布。
(3)准备机械工具:榔头、扳手、钳子、线垂、水平尺、卷尺。
(4)准备指挥工具:对讲机、哨子。
4.4 施工组织领导机构总负责:吴天成员:侯磊、张自旺、许涛、韩志刚、殷长春、王练杰、赵敬林、于凡总负责:吴天技术总负责 张自旺安全负责人韩志刚现场协调许涛临电保证侯磊、赵敬林物资保证于凡工程技术部质量保证殷长春安全部机电部物资部质量部主体结构分包机电分包爬架专业分包二次结构分包其他分包五、施工方案设计5.1平面设计平面图主要反映爬架平面整体布局、预埋点平面位置以及爬架内排立杆离墙距离。
本工程4栋楼共设计导轨式爬架150套,其中:G1#楼设计爬架50套,分为六片,1-10号提升点为第一片,11-22号提升点为第二片,23-27号提升点为第三片,28-36号提升点为第四片,37-45号提升点为第五片,46-50号提升点为第六片(详附图)。
G2#楼设计爬架34套,分为两片,1-16号提升点为第一片,17-34号提升点为第二片(详附图)。
H1#、H3#楼各设计爬架33套,均分为两片,1-16号提升点为第一片,17-33号提升点为第二片(详附图)。
5.2立面设计本工程G1# 、G2#楼标准层层高均为4.25m,设计架体外排高度为19.8 m;H1# 、H3#楼标准层层高均为4.05m,设计架体外排高度为18.0 m,架体宽度0.9m,架体步高1.8m ,G1# 、G2#楼架体底面距离临近上楼面0.2m,H1# 、H3#楼架体底面距离临近上楼面0.6m,标准层导轨接头距离邻近上楼面为3.2m。
(详附图)。
G1、G2#楼竖向主框架配置:主框架I×1节+主框架Ⅱ×3节+主框架Ⅲ×1节。
H1、H3#楼竖向主框架配置:主框架I×1节+主框架Ⅱ×3节。
5.3预埋设计(1)预埋件位置按方案设计中爬架平面布置图的平面预埋位置及立面预埋位置进行逐点放线预埋。
预埋位置及预埋件均须按照爬架平面布置图中爬升机构编号进行。
(2)预埋件制作预埋件材料采用φ40×2.5 PVC 管,PVC管预埋时,需与钢筋绑扎牢固,预埋间距必须满足要求。
(3) PCV管预埋件利用φ40×2.5 PVC 管作为预埋件,长度为相应点位处墙厚(梁厚)。
采用在模板上开孔的方式时,长度为相应的墙厚(梁)加60mm。
预埋件的埋设及要求:a、依据“爬架平面图”中平面预埋位置及立面预埋位置逐点放线预埋。
b、合模前安装预埋件,PVC管与结构钢筋进行绑扎(木模板施工的可以采用模板上开孔固定的方式),保证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预埋件位置准确,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c、要保证窗洞、边梁处的预埋件中心以下至少有150mm的混凝土厚度,以保证强度要求。
d、混凝土浇筑、震捣时应避让爬架预埋点,以防止预埋件发生较大偏移。
(3)预埋尺寸要求项目尺寸要求预埋孔中心距150mm临近两层预埋孔垂直偏差20mm多层累积预埋孔垂直偏差50mm同一预埋处两孔水平偏差10mm注:若预(4)预埋件的埋设预埋时,预埋件与结构配筋绷扎牢固,防止浇注砼时预埋件位置偏移。
预埋件两端须利用海绵、泡沫、锯末、胶带封堵,防止浇注时注入水泥。
注:本工程G1#楼的第32、41号提升点在4-18层预计使用30套固定预埋件,G2#楼的第30号提升点在4-19层预计使用16套固定预埋件,H1#楼的第21号提升点在4-18层预计使用15套固定预埋件,H3#楼的第21号提升点在4-18层预计使用15套固定预埋件。
六、导轨式爬架安装流程搭设安装平台↓摆放提升滑轮组件、安装主框架I、组装水平桁架各部件↓搭接一节主框架II、二步脚手架及张挂外排密目安全网↓安装两对可调拉杆及连墙挂板、导轨、下导轮组、斜拉钢丝绳↓随结构接高主框架、搭设脚手架、铺设中间层或临时脚手板↓与建筑结构做临时架体拉接、张挂外排密目安全网↓安装第三、四对可调拉杆、连墙挂板及第三、四根导轨↓铺设底层安全网及脚手板、制作翻板↓安装一上部三个导轮组、第二道斜拉钢丝绳↓主框架、架体及单排架搭设至设计高度、铺设顶层脚手板、挡脚板↓上部架体与结构进行有效拉接(拉接间距不大于6m)↓张挂外排密目安全网至架顶↓安装提升钢丝绳、提升挂座↓摆放电控柜、分布电缆线、安装电动葫芦、接线、调试电器系统↓预紧电动葫芦、检查验收、拆除架体与结构上部拉接、同步提升一层↓搭设各提升机构下方吊篮↓安装全部完毕,进入提升循环七、具体安装方法7.1爬架安装平台搭设本工程在3层搭设安装平台。
平台由原防护架改造而成,离墙距离不大于200mm,平台宽度1.5m,外侧搭设单排防护,单排防护高度1.5m,详见图二。
因原防护架宽度不足,所以外侧搭设挑架。
G1#、G2#楼平台操作面位于3层顶板下返L=200mm, H1#、H3#楼平台操作面位于3层顶板下返L=600mm,平台上满铺脚手板,在正对爬升机构预埋孔位置处脚手板上预留300×300孔洞,以便安装导轨。
平台基本承载要求:3kN/m2,基本要求如下:项目尺寸要求脚手板面水平度控制20-50mm平台内缘离墙200-300mm平台外侧搭设单排防护高1500mm度平台架宽度1400~1500mm7.2提升滑轮组件摆放将提升滑轮组件正对预埋孔摆放于平台,提升滑轮组件应于建筑结构平行,偏差±10mm;其立杆中心与预埋两孔中心偏差±10mm、其离墙距离偏差±20mm。
7.3竖向主框架安装按照爬架立面设计高度和选用的主框架单元节进行组装。
主框架单元节点连接方式为插套连接。
(1)节点连接件配用外排立杆内排立杆1条M12×90螺栓1条M16×40螺栓40螺栓连接,侧面利用M20×80~90螺栓连接。
(3)竖向主框架安装要求垂直于提升滑轮组件顶面和建筑物外表面,禁止偏移及扭转。
主框架与导轨中心水平偏差≤20mm、单节垂直度偏差≤10mm、多节垂直度偏差≤50mm。
利用铅锤吊线检测竖向主框架垂直度偏差。
连接螺栓齐全、不松动,螺栓朝向向下。
7.4水平桁架安装(1)水平桁架构件包括中间框架、横杆、斜杆、立杆。
中间框架为焊接刚性框架,横杆、斜杆为6.3#槽钢杆件,其中非标横杆、非标斜杆仅应用于提升滑轮组件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