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图版必修1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中图版必修1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据统计,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员共 有24.24万人,重伤16.46万人;造成截瘫患 者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儿4204人,轻伤 仍需治疗者达36万之多。
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它代表的能量 是3.2×1016焦耳,这相当于一个12.5万千瓦 发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发电量,相当于 1945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400颗原子弹同 时爆炸!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地质 构造 背斜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联系实际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 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 流井”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 发育 断层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 等的回避处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 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 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 于地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2、岩浆活动: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3、 变质作用
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
5级以上的地震约1200多次,平均每年14次 7级以上的地震80多次,平均每年1次 8级以上的地震9次,平均每10年1次
有关地震的概念
内力作用 内能释放 地震波
岩石圈
破裂 超过岩石承受限度
地面振动(地震)
资料 2004-2005年中国部分破坏性地震 2005年04月08日 西藏仲巴县6.5级地震 2005年04月06日 新疆乌什县5.1级地震 2005年03月06日 台湾宜兰沿岸东海中5.6级地震 2005年02月15日 新疆乌什6.2级地震 2005年02月01日 台湾宜兰6.3级地震 2005年02月19日 台湾台东与花莲间发生5.0级地震 2004年10月19日 云南保山发生5.0级地震 2004年10月15日 台湾以东海中6.2级地震 2004年08月10日 云南鲁甸昭通5.6级地震 2004年07月12日 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6.7级地震 2004年07月03日 西藏班戈5.2级地震 2004年06月29日 青海治多5.3级地震 2004年05月23日 西藏班戈、青海海西间5.3级地震 2004年05月19日 台湾以东沿海6.7级地震 2004年05月01日 中国台湾莲花5.2级地震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4、地震:
(1)断裂构造运动是引起地震的最主要原因。 (构造地震,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举例?) (2)火山引起地震---火山地震。 (3)其它原因:如山崩、滑坡、地面塌陷、 陨石坠落、大型水库等。 (4)区别震级和烈度。
我国的地震灾害
2.沉积岩
风、流水、冰川、海浪 裸露岩石 沉积岩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变质岩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三大类岩石总结
岩石种类 岩浆岩 沉积岩 成 因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而成 常见岩石 玄武岩(喷出岩) 花岗岩(侵入岩)
褶 岩层受 皱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华山断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断层:
(1)概念:岩层断裂并有明显相对位移。 (2)形成的地貌: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地垒(如华山、庐山)、地堑(渭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3)意义 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 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活动
变质岩
各种岩石碎屑物经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 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岩 生物遗体堆积 各种岩石经变质作 大理岩、板岩 用而成
岩石的作用:
1.三大类岩石都能够形成矿产 2.建筑材料:如石灰岩 3.能源:如煤
4.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五、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作用
沉积岩
沉积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熔融作用
二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1、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 伏和海陆变迁
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 壳结构改变和内部物 质发生变位的运动。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褶皱
断层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3、我国地震的分布: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外力: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崎岖的山地和沟谷 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等
天坑
大石围洞底
四、比较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对地表的 影响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相互关系
同时进 行,朝 相反方 向改变 地表,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以内力 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 作用为 主 固结成岩 平坦
地 质 作 用
内力作用
隆起或凹陷
外力作用
削高填低
不 断 改 变 地 表 形 态
*认识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花岗岩:我国的 黄山、华山、衡 山等都是花岗岩 分布区,名山。 玄武岩:如我国 东北的五大连池
岩浆
冷却、凝固
会分析转换图
注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有多种图示转换
岩浆岩
侵 蚀 、 搬 运 、 堆 积 等 作 用
冷 却 凝 固
变 质 作
重融再生
岩浆
用
沉积岩
变 质 作 用
变质岩
巩固 练习
地质构造与地貌
(1)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_背斜______ ,B为__向斜____。 (2)由此可看出,此处发生了_地壳运动。 (3)图中的构造地貌A为_______,是 力作用的结果 B为 ,是 力作用的结果。 (4)A为良好的储 构造,B为良好的储 构造。 (5)引起A B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 地质 作用
练一练?
[回答] 1、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2、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的形成? 流水沉积作用 3、华山、庐山的形成? 断块山—上升(地垒)
外 力 风化 作 用 侵蚀 与 地 搬运 貌
沉积 固结 成岩
巩固 练习
下列四幅图中所描绘的地貌景观,由 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 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与地质作用
1.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变化的 2、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 因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 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外力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