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作文读后感指导PPT课件
小学作文读后感指导PPT课件
记叙文写法的读后感
我心中的“铜像”
姓名:庞欣 班级:七(3)班 学校:师大附属中学
那一年,我还很小。有一次去一个阿姨家做客,看见她家的书橱里,有一尊紫 色的,几十厘米高的铜像。那是一位神情慈祥的老人。我好奇的打量着这尊铜像, 问道:“这是谁呀?”“是鲁迅!”阿姨的语气颇有些自豪。 于是,我的脑海中就存下了这样一位伟人——鲁迅。 那时年纪还很小,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真正的了解鲁迅,还是在他所写的 一篇篇文章中。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我仿佛看见了在百草园中,小时候的鲁迅玩的 不亦乐乎!依稀听见了从三味书屋里传出一些不情愿的读书声,夹杂着一句句枯燥 无味、深奥难懂的课文。知道了象鲁迅这样的伟人小时候也不喜欢上学。 在《社戏》中,我看到了江南水乡中夏夜的美景。体会到了迅哥与伙伴们的乐 趣。感觉到鲁迅热爱和平,向往自由,依恋家乡的心情。 儿时的鲁迅,天真活泼,不谙世事。而长大后的鲁迅,却是一个忧国忧民,为 人民服务的人。 读《呐喊》时,我看到了闰土的穷困卑微,杨二嫂的尖酸泼悍,孔乙己的迂腐 凄惨,阿Q的自欺欺人……我仿佛听到了鲁迅震颤心扉的呐喊,他多么想唤醒这些 沉睡的灵魂啊! 而《彷徨》一书,我虽然还没读,但我已好象看到了鲁迅站立的姿态,挺直的 脊梁和他“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精神。 当我读懂了鲁迅的作品,我也读懂了他这个人,他就是那个时代的血性和钢, 是我们名族体内的钙,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俄国人自豪地说,他们的民族产生 了列夫· 托尔斯泰;英国人自豪地说,他们国家产生了莎士比亚;而我,也可以更 自豪地说我们民族产了鲁迅! 毛主席曾经赞扬过鲁迅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而我,更要赞扬他
“不至”与“至而过”——读《伤仲永》有感
初一4班
万小乐
《伤仲永》是北宋王安石所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方仲 永的孩子,天资聪颖,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名后,他的爸爸因为贪图 眼前的利益从而不再让他学习,带他到全县的人家里题诗挣钱。由于方 仲永没有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作者据此论证:神童的智力虽先天基 础好,但如果得不到后天教育和培养,先天因素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 还会遭到泯灭。 古代得到良好后天教育成为家喻户晓的神童很多,譬如孔融,自幼 聪颖善良,他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如果后天不勤奋学习,他怎么能 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呢?曹植五岁智力超群,巧法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 如果他后天不勤奋学习,又怎么能与曹操一样成为一代文豪呢? 由此可见后天教育的重要。 如今现代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这已经 是今非昔比。但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们学习压力不断增大,有 的孩子不堪重负,出现悲剧。比如,湖北枝江一中高二学生覃瑶投湖自 杀。覃瑶四岁开始读小学,八岁读初中,十二岁保送枝江最好中学,却 因父母期望大承受不住自杀。 由此可见,后天教育“不至”会毁灭一个天才,后天教育“至而过” 同样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是否引起我们的深思呢?难道非要 “望子成龙”不可吗? 其实并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提前开放的理由。让我们以正确的教育方 式对待“天才”,不要过早扼杀孩子心中最美好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种
七(3)班 杨博轩 是什么?不大的身躯里却藏满智慧?是什么?薄薄的衣衫上却记载千年历史? 是什么?默默无声中却给人一生教诲?是书,是书,还是书。 ——序 记得家里很早以前就放着一本厚厚的《水浒传》,在当时的我眼中真可谓是“庞然 大物”。无奈当时的我年幼无知,只将其当作玩具,这也算是我和书的第一次“零距离 接触”。 真正第一次开始读《水浒》时我已经10岁了,刚开始读时并不觉得情节好看,只是 被里边的人物们吸引了,足智多谋的吴用,鲁莽仗义的李逵,赤胆忠心的林忠,勇敢无 畏的武松。。。。。。他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的 眼前,虽然当时并没有弄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但这粗略肤浅的浏览已经让我受益匪浅。 这可能就是我的一品水浒吧! 然而读过了不等于读透了,浏览了不等于深入了,于是六年级毕业后,我开始了第 二次阅读…… 这时的我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了,我开始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产生了兴趣, 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在我眼里,“历史”二字永远代表“生涩,枯燥,乏味”,但这次 完全是个例外,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体会到了宋朝的腐败统治;我依稀听到了老百姓 们的呻吟;我隐约看到了民不聊生,日益衰退的国家……就这样,我忿忿不平的结束了 我的二品水浒! 步入初中后,作文成了一个大难题,于是我又读《水浒》,期望在其中发现点什 么……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物汇集在一起却显得丝毫不乱?为什么有许多细微的动作、神 态描写?为什么每一章看似在讲不同的故事,却都与上一章藕断丝连,使文章毫不脱节 呢?这些问题有的已解决,而有的却至今还不明白。 三品水浒,三种收获,三次畅谈,三种心境,相信,这三次之后,第四次,第五次, 第六次品味《水浒》时,我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收获。 一本好书,百看不厌,“多读书,读好书”必定会让你在人生道路上愈行愈顺,愈行愈 远!
三 品 水 浒
议论文写法的读后感
“成功并非受之天也”----读《伤仲永》有感
初一(4)班 荆琪
人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上帝给予你的聪慧;也自然离不开爸爸妈妈对 你的教诲;但最最离不开的就是你自己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奋勇拼搏 的实际行动…… 丑小鸭之所以成功蜕变成了天鹅是因为它的努力,让这只连上帝都 不被看好的野鸭子超越了自我;可自幼天资过人的方仲永却不幸……年 仅五岁的他承上天恩惠,不仅可以作诗,而且其水平已达到了“文理皆 有可观”的境界,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叫绝。然而“又七年”其才能渐渐 隐退,最终“沦为了常人”。 仲永的经历正印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 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的确,人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意志与努力换 来的,并不是依靠先天的禀赋。命运是公平的,它虽然有时给予你一切 的磨难。不过只要你不屈服,它就会为你折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因此, 反抗命运的人最终飞向天堂;屈服命运的人只能爬向地狱。 夏洛蒂.勃朗特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然而他也有与生俱来的天赋, 她也选择了这条路,可是写作的道路并不顺利,无数次遭到退稿。但她 仍然不懈努力,最后出版了《简.爱》这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并因此而 轰动了文坛。 也许会有人说:是运气,使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一下受到肯定;也是天 赋,给了贝多芬生来就有的作曲能力;也是偶然,上帝赐于阿基米德 “杠杆原理”的灵感……但事实证明,天赋的毕竟是有限的,“受之人” 及后天的追求则是我们成功的根本。因此我坚信:“成功并非受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