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一、选择题(60分)10、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A 内毒素B 抗毒素C 抗生素D 维生素11、欲杀灭芽胞,需选择( )A 煮沸法B 流通蒸汽灭菌法C 巴氏消毒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12、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是( )A 漂白粉 B 70%乙醇 C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D 碘液13、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 经常用于皮肤消毒C 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D 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14、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A 转导B 转化C 接合D 溶原性转换15、关于正常菌群错误叙述的是 ( )A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B —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C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16、医院内感染不包括 ( )A 术后感染B 输血后肝炎C 住院期间发生的骨折D 陪护人员感染17、目前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 霍乱弧菌肠毒素B 破伤风痉挛毒素C 葡萄球菌肠毒素D 肉毒毒素18、不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破伤风梭菌C 肉毒梭菌D 产气荚膜梭菌19、关于抗感染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A 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C 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D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20、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C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D 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21、能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A 卡介苗B 破伤风抗毒素C 丙种球蛋白D 抗病毒血清22、革兰阴性化脓性球菌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脑膜炎球菌C 链球菌D 肺炎球菌23、链球菌不产生()A 透明质酸酶B 链道酶C 血浆凝固酶D 红疹毒素24、与风湿热有关有病原体是()A 葡萄球菌B 肺炎球菌C 脑膜炎球菌D 链球菌25、引起成人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病原体是()A 葡萄球菌B 链球菌C 肺炎球菌D 淋球菌26、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鉴定依据不包括()A 金黄色色素B 发酵菊糖C 凝固酶阳性D 耐热核酸酶阳性2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B 流行性感冒杆菌C 脑膜炎球菌D 葡萄球菌28、鉴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肠道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 是否发酵葡萄糖B 是否产生硫化氢C 是否发酵乳糖D 是否产生靛基质29、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测定大肠菌群的意义是()A 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所以它的存在和数量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B 大肠菌群的细菌均可引起食物中毒C 大肠菌群分布广泛D 大肠菌群均可引起腹泻30、不属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是()A 革兰阴性B 耐碱不耐酸C 周鞭毛菌D 呈鱼群穿梭运动31、霍乱的主要症状是()A 剧烈呕吐、腹泻B 发烧C 出血倾向D 脓血便32、与食入不洁海产品引起食物中毒有关的细菌是()A 变形杆菌B 副溶血性弧菌C 肉毒梭菌 D鼠伤寒沙门菌33、破伤风的发病条件不包括()A 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其他异物进入B 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C 同时伴有需氧菌感染D 破伤风梭菌经伤口入血34、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体是()A 炭疽杆菌B 变形杆菌C 破伤风梭菌D 产气荚膜梭菌35、正常情况下无芽胞厌氧菌不存在的部位是()A 子宫腔B 尿道C 肠道D 阴道36、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 罗氏培养基B 亚碲酸钾培养基C 庖肉培养基D 巧克力色培养基37、某三岁健康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首先考虑的是接种()A 乙脑疫苗B 乙肝疫苗C 卡介苗D 麻疹疫苗38、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是()A 有荚膜B 有鞭毛C 有异染颗粒D 呈鼓槌状39、引起波浪热的病原菌是()A 炭疽芽胞杆菌B 空肠弯曲菌C 布鲁菌D 铜绿假单胞菌40、与胃窦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密切相关的细菌是()A 志贺菌B 副溶血性弧菌C 弯曲菌D 幽门螺杆菌41、放线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其脓液特征是()A 黏稠,呈金黄色B 稀薄,呈血水样C 稀薄,呈淡黄色D 可见到硫磺颗粒42、能人工培养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 细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立克次体43、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A 鼠蚤B 人虱C 恙螨成虫D 恙螨幼虫44、沙眼不常见的传播途径是()A 共用毛巾、脸盆B 消化道传播C 不洁手指揉眼D 直接眼-眼接触45、有关梅毒螺旋体不正确的是()A 血库4℃冰箱储存3d以上的血液无传染性B 性传播C 后天梅毒III期传染性大,破坏性小D 治疗以青霉素为主46、多细胞真菌由( )组成A 菌丝和芽胞B 荚膜和菌丝C 菌丝和孢子D 孢子和菌毛47、可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是( )A 白假丝酵母B 毛癣菌C 表皮癣菌D 小孢子癣菌48、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 mmB nmC mD cm49、关于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B 56℃30分钟能杀死所有病毒C 有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更耐受反复冻融D 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50、在下列病毒中,不通过垂直传播的是()A 乙型肝炎病毒B 风疹病毒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D 流感病毒二、解释(20分,每题2分)1、噬菌体:2、消毒:3、败血症:4、潜伏感染:5、卫星现象:6、质粒:7、L型细菌:8、内基小体:9、抗原漂移:10、衣原体:三、问答题(20分)1、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要好?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0分)2、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包括哪些?其检测的临床意义如何?(10分)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1D 12D 13D 14C 15D 16C 17D 18B 19C 20B21A 22B 23C 24D 25C 26B 27C 28C 29A 30C31A 32B 33D 34D 35A 36A 37C 38C 39C 40D二、名解1、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严格的寄生性,能裂解细菌,故称为噬菌体。
2、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杀死细菌的繁殖体。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4、死疫苗:用理化方法将病原菌杀死而而制备的疫苗。
5、卫星现象:当流感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孵育时,由于后者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可促进流感杆菌生长,因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生长的流感杆菌菌落较大,离得越远则流感杆菌的菌落越小,此为卫星现象,有助于对流感杆菌鉴定。
6、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普遍存在于胞质内,质粒可在菌体内自行复制,但非细菌生命活动必需,许多细菌丢失质粒后仍可正常生存,质粒可通过性菌毛接合或噬菌体转导,将质粒本身传递给另一个菌,使该菌也获得同样的性状。
7、L型细菌:肽聚糖是菌细胞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使菌细胞壁缺损,大多数细菌胞壁缺损后,因不能耐受菌体内部的高渗透压而裂解死亡,但在此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损细菌,即L型细菌。
8、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人或动物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胞浆内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有诊断价值。
9、抗原漂移: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发生一系列点突变,变异幅度小,属量变,造成中小型流行。
10、衣原体: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严格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位置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三、问答题1: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优于干热,因为(1)湿热时菌细胞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2)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存在潜热。
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1)消毒剂的性质与浓度,一般消毒剂的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但95%乙醇的消毒效果不如75%的好。
(2)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况:如结核杆菌对酸、碱比其他细菌的抵抗力强,细菌芽胞比繁殖体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强;幼龄菌比老龄菌对消毒剂量敏感。
(3)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偏酸或偏碱的环境中,容易被消毒剂杀死。
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细菌常与某些有机物(如血清等0混在一起,这些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并与消毒剂的活性基团结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