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地理之探究荷兰水上漂浮房屋的秘密
【背景材料】
由于气候环境剧烈变迁,澳洲昆士兰省的城市机能几近停滞,令人怵目惊心的画面历历在目,人们的生存发展遭受莫大考验。
因应未来环境发展的议题,位于欧陆的荷兰,极力采取防御性措施,期望可解决海平面逐渐升高而引发的后续效应。
由于具备水域利用性与节能效益,荷兰建筑师Koen Olthuis所设计的Amphibious住宅应运而生,他并于去年首度以公寓形式,打造最新的漂浮房屋建案,提出城市发展另一种可能性。
Olthuis所创立的建筑师事务所Waterstudio.NL,以设计能够漂浮于水上的住宅─漂浮房屋而著称,其概念不只是单一建筑物,而在于创造能够漂浮的社区。
他采用乐高积木的概念,让每一栋漂浮房屋都可跟任何其他的漂浮房屋连结扣合,当洪水来临时,整个社区就能一起安全的漂浮在水面上。
漂浮房屋的结构为建筑开启崭新面向,这种多元的建筑形式不同于陆地上的静态建筑。
漂浮的房屋与都市的组成创造了自由性。
其可移动性更打破建筑既往驻在固定地的概念,它可以更不需要依附在固定的环境方位中。
水上漂浮房屋让人们居住在都市水域的可能性成真。
Olthuis认为居住在水上,只是城市的组成与空间密度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选择,城市的纹理将会朝着水域进行,但是依然贴近既存的大都会城市。
纽约、东京、首尔等国际性大城市,将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水域城市结构,届时,漂浮的房屋、办公室与公园,将创造新的密度与弹性空间,为挣扎于气候变迁与都会发展的城市作准备,而不会流失现今的繁荣文明。
关于气候变迁与都市化已是全球性的问题,水上漂浮房屋的平台将成为基本需求,这些平台为各个种族文化创造了在水上自由活动的可能性。
Olthuis曾获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7年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结合aqua,sustainable,qualilty三字提出自创字汇-「sustainaquality」,来表达他的下一步计画;也就是将现今探讨的永续发展趋势,结合水域空间的多层面发展,包括水冷风力流动系统、漂浮太阳能场域、潮汐能源),以漂浮的概念继续发展能源、食物的生产,以及公共设施、绿色空间,创造比在陆地更具弹性与永续性的方案。
漂浮房屋的独特节能方法,在于更容易把水作为能量的来源,包括水层温差发电、水层储能与潮汐发电等。
而漂浮房屋的浮动结构的主要材料是聚苯乙烯泡沫(EPS),其保温性也帮助漂浮屋实现低碳理念,并节省普通建筑地基的结构和材料。
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趋势下产生,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
或许从更源头来思索,人类本身自省对于环境的共同责任,才是让地球得以继续维持人类生存的动力。
【试题精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
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
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
材料二图1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图2为荷兰区域略图。
(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
(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第(1)题,荷兰一部分国土为填海造陆所成,整个国家地势低平;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低地受洪水威胁大;加之荷兰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在受洪水影响大的区域建房,必须要克服洪水的影响,因而发展思想由“围海造陆”变为“与水共存”;这也得益于荷兰先进技术的支持。
第(2题,荷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季节变化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流水量平稳,利于建设的漂浮房屋较为稳定。
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赞成或不赞成均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回答赞同的理由大规模建设漂浮房屋,地形、水文、技术等建设条件适宜;也可缓解当地用地不足现象;房地产业发展也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有利于生态恢复。
回答不赞同的理由:大规模建设漂浮房屋,可能对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设成本较高,房价较高不利于民生;建造技术要求高等
【参考答案】(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区域发展思想由“围海造陆”变为“与水共存”;先进技术的支持。
( 2)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降水季节变化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流水量平稳。
(3)赞同。
建设条件适宜:缓解用地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李膂,理
(或不赞同。
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设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