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句变短句变换四步法本文来自作文周刊社。
长、短句在表意上各有优势: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长短句变换是中学语文考查的常见题型,灵活使用长短句又是显示语言文采的一种途径。
自如地掌握长短句变换是驾驭语言的基本功之一。
初一学生应看重掌握长句变短句之法。
基本技法长句变短句,就是把原来单句中的修饰成分变成几个复句分句或一个句组,变换后的短句既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或句群,但必须是一句或一段,中心明确,内容完整,语句连贯。
长短句变换要遵守“三个”原则:首先,不得改变原意;有否定词或“禁止”“推翻”“反对”“主张”等词同在一句中使用时,应防止句意说反;其次,可适当增删词语;第三,可调整语序。
根据长句结构复杂的特点,长句改短句一般可采用下述四种方法依次进行。
例①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例②把下面的长句改成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中华人国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作出的“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科学预言[必定]实现。
例③把下面的长句改成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一、提取主干法。
把长句的主要表意单位主干(大主谓宾结构)提取出来,连同以词形式出现的、与中心词关系紧密的状语、定语一起构成第一个短句。
据此,例①长句的主干是: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出新型星际“指南针”,因状语“最近”定语“一种”简单且与中心词“指南针”关系紧密,这样提出主干构成的句子应该是: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例②中提取的主干加上独立的修饰词“必定”构成的句子则是“科学预言必定实现”。
二、切分枝叶法。
将复杂的修饰语——多层定语或状语根据表达的意思切分出几个意义相对独立的动宾或主谓(宾)结构的短句。
切分时要留意多层定语、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多层状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时间+地点+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因此,从例①句中切分出两个意义相对独立的语句:“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主谓宾)和“具有重量轻、能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慑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动宾)。
三、拆解并列法。
如果切分枝叶得到的句子仍较长,应将其中的并列成分连动式谓语(或多个并列的宾语)拆分开来,分别与公共宾语(或公共谓语)搭配,形成叠用、并列的分句;如果修饰语部分由几个并列的部分组成,又与中心词关系紧密,难以各自单独成句,则应分别与中心词搭配构成同一结构并列的句群。
由此,例③长句中心词“民族”有三个修饰语:“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富于创造精神”,只切分出主干“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得到的句子就没有内涵了,因此,必须把三个修饰语分别与主干中的宾语搭配就可改成并列的句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四、分层调整法。
为保持话题一致,使内容衔接自然顺畅,在不改变长句原意的前提下,添加必要的词语(如主语、判断动词“是”、宾语等)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语(如复指代词“这样”“它”等,关联词“因而”“却”等),删去不必要的虚词及重复性词语,然后按照句子内部的顺序(如时间、空间、事理、逻辑等顺序)调整词序句序,组合成连贯的句群。
如果主语、宾语与陈述、支配它的并列式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长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
据此,给例①提取、拆分出来的三个短语补上代词“这种”和两个“它”,最后改成的短句群应该是: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是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
它具有重量轻、能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一试身手】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及围绕它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4]2.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3.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凌晨,解放军战士在狂风暴雨横扫山崖、泥石流滚滚而下的危急情况下及时把崖下村民从险境中抢救出来的那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
《长短句变换》参考答案:1.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
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2.现在许多国家都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3.那天凌晨,狂风暴雨横扫山崖、泥石流滚滚而下。
解放军战士在这危急情况下及时把崖下村民从险境中抢救出来。
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
呵护成长的旅程刑国华拓展训练【主题阐释】告别了稚嫩的童年,少男少女便拉开了人生的序幕,走进人生的花季。
然而,花季又伴随着种种不安、烦躁与焦虑,少男少女们渴求自主,希望摆脱束缚……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待男女情谊,如何控制自己多变的情绪,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挫折……许许多多的问题每时每刻都涌入少男少女的心间,他们焦灼地寻找答案,他们热切地企盼指点。
【选文一】私奔张悦然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在长大之前,可以找到一个可心的男子,和他一起私奔一场。
从知道这个词开始,就觉得它非常美妙。
“私”的隐秘,和“奔”的狂野,是这样冲撞地交合。
记不清在多少篇小说中,曾写到过私奔的情景。
写过那么多次,写得那么纵情,是因为直至长大,我都未能私奔一次。
我的中学,就是我在小说中曾描述过的,那个在哥特式教堂的对面,能够见到敲钟人和修女的学校,出门是成排上了年纪的法桐,隔街就是一座大学的老校园。
那是我们的乐园。
三层的旧教学楼上长满了爬山虎,深处有神秘的防空洞。
傍晚时我们走到学生宿舍尽头的白桦树林,看到大学里的男生和女生,坐在残缺的石头椅子上,面对一条肮脏的小河,拥抱和接吻。
苍蝇在他们的身边飞舞,地上有踩扁的啤酒易拉罐,无聊的校内广播电台正在发出大扫除的紧急通知。
他们的爱情感动了我,可是我的疑惑是:他们为什么要留在这里,他们为什么不私奔呢?在每周上交的作业本的最后几页,我开始偷偷地写私奔的故事。
就在这座沉闷的校园里,周一升完国旗,英俊的升旗手和美丽的护旗手,白手套都没有来得及脱,背起装满衣服和食物的书包,就上路了。
虽然故意写得很凌乱、随性,但潜意识里,是希望那位优雅的语文老师可以看到,并且赏识。
可她非常粗心,一直没有发现。
初二念完,我和女伴靓靓坐火车去海边。
我们并排躺在旅馆里煞白的床单上,睁着疲倦的眼睛,不肯睡去。
这一场远途春游,因为瞒着父母,骗了一点钱,事先做过充分的谋划而变得刺激起来,简直被视为一场伟大的私奔了。
我们相约等到高中毕业的时候,要和两个男生再私奔一次,去很远的地方。
那时候,我们都不懂得爱情,以为那是一种和自由、流浪、挥霍无度紧密相连的神奇能量。
所以必须私奔。
私奔是这种能量的爆发形式,唯一的,必须的。
初三的寒假,我和临班的男生坐在白桦树林,面对结冰的小河充满想象,我希望吻得久一点,直至被经过的老师抓住。
我们将受到惩罚,被驱逐,最后只有私奔。
我向男生说了私奔的向往,他的眼神里掠过一丝恐惧,很快用一种成人的口吻说: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要做很多准备。
我想也没想就说:那么就开始准备吧。
这场恋爱,是以准备一场私奔为继续的。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去哪里,背包里要装什么,穿什么样的衣服。
还设想了路途中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买了地图、指南针,他有一个容积可观的登山包,到时可以派上用场。
我们还特意去了一趟火车站看列车时间表。
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是打算去南方。
没有确定的出发时间,一拖再拖,直至初中生活结束。
我们安静地分开。
最后一次见面,私奔的事只字未提。
可是不提这件事,两人几乎是没有话题的。
面对面枯坐,希望这个下午快点过去。
放在书包前层口袋里的指南针,原本是打算还给他的,也没有拿出来……[(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18年第11期)]【阅读感悟】本文给我们诸多的启示:一是敢于写真实生活,青春期出现的“早恋”现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作者没有回避这一事实,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给青年学生以启示。
二是作者所讲述的显然不仅仅是青春放纵、反叛传统,而是在成长的迷惘中,小心翼翼地梦想和求证,思索和感悟。
她的思考,超出了她的年龄,但思想的触角,伸展到很高的层次——文学,因此也就贴近了生活的本质。
青年朋友们,生命的河流很长很长,千万别因为在痴情的港湾里改变了方向,而无法到达远方蔚蓝的海洋。
要把握住生命的流向,努力学习,潜心钻研,去谱写自己理想的诗篇。
[4]阅读思考1.本文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2.你是怎样理解作家张悦然在中学阶段“私奔”这件事的?【选文二】词典的故事阿来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
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
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
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去照毕业照相。
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
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
第一个节目是照相。
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
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
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
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着五毛钱。
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
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
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