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行业研究报告
2 全球资源分布 ................................................................................................................. 13
2.1 铜精矿 ............................................................................................................... 13 2.1.1 铜精矿资源分布 ................................................................................................. 13 2.1.2 铜精矿供需分析 ................................................................................................. 17 2.2 再生铜 ............................................................................................................... 20 2.2.1 再生铜生产分布 ................................................................................................. 20 2.3 粗、精炼铜 ........................................................................................................ 22 2.3.1 冶炼铜生产分布 ................................................................................................. 23 2.3.2 冶炼铜进出口分析 ............................................................................................. 26 2.3.3 冶炼铜供需分析 ................................................................................................. 26 2.4 铜材 ................................................................................................................... 28 2.4.1 铜材分布............................................................................................................ 28 2.4.2 铜材进出口及供需分析 ...................................................................................... 31
■ 期货交易所库存数据一般领先铜价2个月左右。
■ 由于投资者预期存在,股价一般领先铜价反应,领先周期不确定。
国内铜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铜消费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人均GDP越高,人均精铜消费量越高。即 当人均GDP位于0-15000美元时,人均精铜消费在0-4公斤左右;而只有当 人均GDP增长至30000美元以上时,人均精铜消费才会出现明显增长。我国 未来铜消费增长空间仍然较大。
■ 竞争壁垒:主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壁垒。
■ 竞争劣势:属中间产品,价格昂贵,一些物理性质正逐渐被铝所替代。
盈利模式分析
■ 盈利主要包括五部分,即铜精矿扣除成本收益;副产品如硫酸、金、银等的 收益;粗、精炼的加工费用;协议价格与现货价格价差收益;将精炼铜加工 成铜材的加工费用。
周期性分析
■ 精铜价格长周期分析:从铜市的历史走势看,其牛市与熊市的交替出现,遵 循周期性的规律,并具有牛短熊长的显著特征。牛市的运行周期平均大约为 2-3年,而熊市则一般持续5-6年。从1986年至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周 期,即1986-1994年,1995-2002年,2003年至今,07年底至今应该处于牛 市的震荡回落周期。
全球资源分布
■ 铜精矿:铜矿主要集中于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其中智利占比最大;国内 则 主 要 集 中 于 江 西、云 南、西 藏 等 地。智 利、秘 鲁 等 国 是 全 球 出 口 主 要 渠 道,主要出口至中国、日本、印度等,其中中国占28%。
■ 再生铜:再生铜是原生铜重要补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杂铜进口国之 一,主要来源于美国和日本,占比达38%和25%。
■ 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国内企业规模较小,对外议价能力较弱,迫切 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自身竞争力和上下游议价能力。
■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冶炼行业是重能耗和重污染行业。我国能耗比远低于国 外,为行业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将是企业后期关注重点。
结论
■ 拥有铜矿资源丰富,同时不断通过收购兼并提升自身铜矿自给率的企业-江西 铜业。
■ 粗、精铜:目前粗铜出口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保加利亚,而粗铜进口最多的 比利时和中国。而精铜出口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赞比亚,而粗铜进口最多的 中国、德国和美国,占比分别为20%、11%和10%。
■ 铜材:世界上铜材主要生产国是中、美、日、德、法、意等。其中,德国为 铜材主要出口国,占比为18%;中国为铜材主要进口国,占比14%。
铜行业研究报告
铜行业研究报告
■ 冶炼费用长周期分析:冶炼加工费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而铜精矿的价 格就是LME铜价减去加工费,因此,研究加工费的周期性变化可以对铜精矿 价格变化有一定的把握。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周期性波 动,一 个 周 期 在 4-5年 之 间,上 涨 和 下 跌周 期 基 本对应,如1990-1994, 1995-1999,2000-2004,2005-2008,2009至今。
1.1 产业链分析 .......................................................................................................... 7 1.2 产业集中度及利润分布 ...................................................................................... 10 1.3 产业链利润分布 ................................................................................................. 12
国民财经研究中心 2010年7月30日 栾庆帅|kevinluan@
重要数据
财务数据
公司 P/E
P/B
ROIC
ROE
收入 (M 元)
+/-
净利润 (M 元)
江铜 51.7 5.3 7.6 10.8 51,715 -4.2% 2,347
+/6.8%
云铜 103.1 9.9 2.0 10.0 16,184 -37.2% 440
■ 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议价能力的企业-精艺股份、海亮股份。■ 拥有废铜利用先发和技来自优势的企业-中国金属再生资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铜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1 行业概况 .......................................................................................................................... 7
■ 未来铜价预测:美元、欧元区债务危机以及中国需求增速的放缓等因素将抑 制铜价的进一步上涨,同时,目前铜价处于历史高位,且处于第三周期的震 荡下滑区,短期上涨空间不大。即使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铜价有所反弹,反弹 高度也有限。铜价的真正上涨可能要到2011年左右。
前瞻性指标
■ OECD先行指标一般领先LME铜价4个月左右。
51.1
27.0
30
云铜 385 100% 21.2 28.0
38.7
20.0
13
铜陵 287 43% 16.5 17.0
26.2
14.8
13
海亮 59
45% 12.2 14.4
16.5
9.6
4
股价走势
涨跌幅
绝对涨跌幅 相对大盘
3 month
-16.4 -0.2
12 month
7.8 19.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铜行业研究报告
一体化铜企业盈利主要来源于五方面,即铜精矿收益、冶炼费、副产品、价差以 及铜材加工费等。其中,由于铜矿资源优势,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绝大部分利 润。从该角度出发,拥有铜矿资源丰富,同时不断通过收购兼并提升自身铜矿自 给率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拥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可以关注江西铜业。另 外,铜材加工企业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议价能力的 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在估值合理时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投资对象,如精艺股 份、海亮股份等。而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加大再生铜的利用率、提 升企业再生铜产量占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拥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和具有一定 技术优势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可以关注中国金属再生资源和 江铜、云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