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建平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9年建平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9年建平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91107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1-8题每小题3分,9-12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物理学中瞬时速度的定义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理想模型(D)无限逼近
2.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B)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方向
(C)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3.“质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概念的建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控制变量
(B)等效替代
(C)极限法
(D)物理模型法
4.下面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C)实力物体也一定是同时是受力物体
(D)两个大小相等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6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2~4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8m
(D)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
6.一个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要是他从原地移动,最少要用100N的水平推力。

当木箱被推动之后,只要用9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以下正确的是()
(A)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90N
(B)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90N
(C)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始终为100N
(D)当用1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时,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20N
7.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车厢之间的间距忽略不计。

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
t 1
(D )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 ,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v/n
8.小铭和奶奶分别住在同一条笔直街道上。

奶奶从家出发缓步去小铭家的途中,在自家门口的小铭看到后快步前往迎接,扶着奶奶一起回家。

下列s-t 图中,大致能反映上述过程的是(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弹力存在的接触面上,一定同时有摩擦力存在 (B )两个有相对运动的粗糙接触面间一定有摩擦力存在 (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D )均匀木球的重心在球心,挖去球心部分后,木球就没有重心了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 图象,则在
时间0~t 1内( )
(A )甲的位移最大 (B )甲、丙路程相等 (C )乙、丙路程相等 (D )三者路程相等 11.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所有接触面均固定,小球受到两个
弹力作用的图是( )
12.如图所示,以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 ,该车车身长度5.25m ,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2m/s 2,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5m/s 。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3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黄灯刚亮时汽车有可能超速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黄灯刚亮时汽车前端不可能超过停车线
(C )如果先保持匀速,后做匀减速运动,汽车停止时前端正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保持此运速度运动的位移最大11.6m 。

(D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停住时前端刚好停在停车线处,汽车加速度的大小是4m/s 2。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3.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书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_______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 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
对桌面的
压力。

14.重为400N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是105N,动摩擦因素是
0.25,则施加102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N,如果水平推力
变为120N,推木箱期间,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5.一辆汽车以16m/s的速度匀速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制动阻力的作用下,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汽车制动后2s末的速度为 m/s,制动后10s内的位移是 m。

16.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坐标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式为s=t2+2t+1,s与t的单位分别为米和秒,则质点前3s内的位移是 m,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二、作图题和实验题(共16分)
17.(1)如左图所示,一光滑棒置于半球形碗内,O为球心,画出该棒受到的弹力。

(2分)
(2)如图,已知某质点运动的s−t图象,试将其转化为v−t图。

18. (多选题)在用传感器做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发射孔应对准接收器的信号接收孔
B. 光电门传感器实际测量的是物体通过挡光孔的速度
C. 位移传感器连到数据采集器上的是发射器部分
D. 用位移传感器做实验前,必须先打开发射器的电源开关
19.如图所示是用光电门传感器测瞬时速度的情景,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做了三次实验,
研究小车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

(1)每次释放小车的位置应当________;
(2)测量的是小车前端抵达______点(选填“a”、“b”或“c”)(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的长度)的瞬时速度;
(3)在数据表的空格中填入应填的值,并指出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______m/s。

二、计算题(共20分)
20.(8分)为了测量一高楼的高度,某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根长为l的绳两端各栓一重球,
一人站在楼顶上,手拿着绳上端无初速度的释放两球,使其自由下落,另一人在楼下测量两球落地的时间差△t,即可根据L、△t、g得出楼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
(1)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是否正确?
(2)从实际测量看,你估计最大困难是什么?
(3)若测得L=10m,△t=0.4s,g取10m/s2,则楼高多少?
21.如图所示,一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5m/s2,依次经过A. B.
C三点。

通过AB段的时间与通过BC段的时间相等,AB=23m,BC=33m,求:
(1)通过AB段所需时间是多少?
(2)物体经过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3)O、A两点间的距离。

2019年建平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1-8题每小题3分,9-12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D C D B B C C C D C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3.地球,书
14.102,100
15.12, 64
16.15, 5
二、作图题和实验题(共16分)
17.(1)
(2)由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得知在0−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41m/s=4m/s
在1−2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

在2−5s内物体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2−45−2m/s=−2m/s
作出v−t图象如图。

18.
A. 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发射孔应对准接收器的信号接收孔。

故A正确。

B. 光电门传感器实际测量的是物体挡光的时间。

故B错误。

C. 位移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的是接收器部分。

故C错误。

D. 用位移传感器做实验前,必须先打开发射器的电源开关。

故D正确。

故选AD.
19.
(1)相同(2)b(3)1.904
20.(1)设楼高h,设第一个小球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小球落地时间t+△t,对第一个落地小球列一个位移时间关系:h−l=12gt2 ①
对第二个落地小球列一个位移时间关系:h=12g(t+△t)2②
①②两式中含有h和t两个未知数,所以从原理上讲这个方案正确。

(2)从实际测量来看,最大的困难是△t太小,难以测量。

(3)将测量值=10m,△t=0.4s,代入公式可得:
h=36.45m
答:(1)这个方案是正确的;
(2)从实际测量来看,最大的困难是△t太小,难以测量。

(3)此楼高为36.45m.
21.(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S AB=S BC △s=at2
AB段所需时间:t=√Δs
a =√33−23
2.5
=2s
(2)V B=s AB+s BC
2t =23+33
4
=14m/s
V
A
=V B-at=14-2.5x2=9m/s
V
C
=V B+at=14+2.5x2=19m/s (3)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到A点
S
OA =V A
2−0
2a
=92−0
2∗2.5
=16.2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