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驾驶技术.ppt
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 一
影响反应时间的驾驶员有关因素:
章
(1)驾驶员的准备状态和适应水平。对道路环境刺激的反应,
驾驶员预先有精神准备,可使反应时间缩短(道路上的预告信息)
驾
(2)练习因素。练习越多反应越快,但进步使逐渐减少的,最
安
周围环境亮度相差不大,因而不易看清周围的车辆
全
和行人,往往因观察失误发生交通事故。
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
第 一
二、色觉
章
色觉是眼睛对颜色的感觉,交通标志、标线、信号
灯都是由不同颜色表示的。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
第
一
一、饮酒对心理机能的影响
章
驾 驶
1、饮酒后思考能力下降 2、饮酒后使感觉机能下降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
第 一
1、静视力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
第 一
2、动视力
章 运动中的视力叫做动视力。车辆运动中,特别是
驾
在高速运行时,目标物在视网膜上停留的时间相
驶 员 素
对缩短,视力下降。一般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 %~20%
员
3、饮酒后驾驶员的注意力受到很大影响
素
4、饮酒后驾驶员记忆力衰退
质
5、饮酒后使人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发生暂时性改变
与
行
车
安
全
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
第 一
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交管部门对饮酒与醉酒的处罚是有区别的, 但对饮酒与醉酒的认定标准却一直没有明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04年5月31日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
素
值勤交警记录注明即为有效;驾驶人拒绝进行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否认 检验结果、或测试结果超过临界值的,以及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由
质
交管部门或就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抽取当事人静脉血液检验酒精含量;饮
与
酒后驾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
行
下罚款;醉酒后驾车的,由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
辆
汽车的制动性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一些重大交通事
性
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有关。所以,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
能 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与
行
车
安
全
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
第 二
一、路面制动力与附着力
章
车 辆 性 能 与 行 车 安 全
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
第 二 章
车 辆 性 能 与 行 车 安 全
安
全
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第 一
二、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章
1、疲劳后驾驶员的简单反应时间增加
驾
驶 员
2、疲劳后复杂反应时间增加
素 质
3、疲劳后驾驶员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与
行
4、疲劳后驾驶员的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增加
车
安
全
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
第
二、饮酒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第
一、疲劳及其原因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第
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驶
终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减的最小限
员 素
(3)年龄和性别的因素。30岁以前,反应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 30岁后随年龄增加稍有增加。同龄人,男性比女性反应要快
质 与
(4)手和脚差异的因素。一般手反应比脚反应快
行
(5)情绪对反应的影响。当产生喜悦、惬意、舒畅等情感时,
车
反应速度较快,大脑灵敏度较高,判断准确。
行
车
三、最大爬坡度: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
安 全
驶时,克服了其它行驶阻力后所能爬上的最大纵坡度。在每一排 挡下,汽车的爬坡能力都不相同。一般来说,排挡越低,爬坡能 力越强。
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
第 二
汽车的制动性:
章
是指汽车行驶中强制降低车速以至停车,或在下坡时能保持
车
一定速度稳定行驶的能力。
1.6 驾驶适宜性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6 驾驶适宜性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6 驾驶适宜性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6 驾驶适宜性
第
一
由此可见,驾驶员群体中,确实存在驾驶适宜性
章
问题,如果在事故发生前就对此做出诊断,便可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汽车两侧视野盲区给驾驶员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往往在
盲区内的物体不易发觉,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而导致交通事故。
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
第 一
4、明暗适应与夜间视力
章
(1)明暗适应
驾
暗适应:由明到暗
驶
明适应:由暗到明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2)夜间视力 夜晚照度低而引起的视力下降叫做夜近视。对于驾 驶员来说,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是黄昏,此时,光 线较暗,不开灯看不清楚,打开前照灯,其亮度与
第
二、信息感知阶段
一
章
驾驶员的信息感知主要靠视觉来完成对前后方道路情况的观
察;听觉来感知风声、发动机声音等;身体触觉感知转向盘
驾
的大小及制动加速踏板的角度、车身的平衡等
驶
1、驾驶员信息感知特点:信息感知的预知性、信息感知的选
员
择性、信息感知的强弱性、信息感知能力的有限性
素 质 与
2、驾驶员常见信息: 先兆信息:指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信息到来之前具有某种征 兆(如警告标志) 突显信息:指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到来的信息。
与
行 四、操作反应阶段
车
安
全
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 一
五、信息处理的速度——反应时间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车 安 全
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第 一 章
驾
驶
员
素
质
与
行
当车辆行驶的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时,驾驶员不可能立即行动,必须经过t
车
1′s后才意识到应进行紧急制动,开始抬起右脚,这段时间即反应时间。
驶
到1.3s左右。
员
酒精、药物与反应。
素 质
经测试,当车速为40km/h时,未饮酒的驾驶员反应时间0.6s,饮酒
后的驾驶员为1.8s.
与
行
车
安
全
1.2 驾驶员的注意与行车安全
第
一、注意及种类
一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意义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章
驾
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驶 员
二、怎样集中注意力
素
章
家标准(GB19522-2004),为交管部门依法认定酒后驾车这一交通违法
行为提供了依据。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
驾
于80毫克/100毫升的行为属于饮酒驾车,含量大于(等于)80毫克/100毫升
驶
的行为属于醉酒驾车;对有酒后驾车嫌疑的驾驶人,交警可使用呼气式酒
员
精测敏仪对其进行检验,被检人在检验结果上签字,拒绝签字的,由两名
安 全
经过t1〞s后才开始踩着制动踏板,踩下制动踏板到制动器起作用又需经过 时间t2′s,这三段时间相加即为驾驶员反应动作时间。驾驶员的反应动作 时间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其中,反应时间虽然不长,经测试,
一般为0.66s,当车速为80km/h时,这段时间车辆将行驶14m,使发生事故
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驾 驶 员
行过滤,另一方面通过动机、欲求、兴趣的动机体系进行过 滤并处理,然后对两种体系做出的决定进行选择,实施行动。 在此阶段,在如何对待汽车驾驶问题上,可以把驾驶员分为 重视安全的人和乐于冒险的人两类。对于重视安全的人来说,
素
选择时会偏向预测体系,对于冒险的人来说往往乐于凭借欲
质
求、兴趣来选择。
车 安
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 营运车的,处暂扣3个月驾驶证,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车的, 由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2000元
全
罚款。一年内有前两种醉酒后驾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驾驶
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
驾
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减少相当一部分交通事
驶
故。例如在选拔新驾驶员时,注意淘汰掉那些驾
员
驶适宜性差的人,对于在职驾驶员,如果驾驶适
素
宜性较差,可及时给予劝告,提醒注意或为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