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题参考答案《原君》一、填空1. 黄宗羲明末清初2. 顾炎武、王夫之二、单项选择1.(B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黑体字1.去:离开,指放弃君位;2.副词,本来;3.动词,偏爱;4.动词,免除。
四、翻译下列句子1.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2.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单单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3.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羞惭。
五、简答1.反对封建帝王“家天下”思想;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作者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表达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并总结出当时赋税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人们也称其为“黄宗羲怪圈”。
《容忍与自由》一、单项选择: A二、多项选择1. ACD2. ABC3. ABCD三、名词解释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
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请你至少举二例解释“和而不同”。
“和”即“和谐”,指诸多矛盾的事物组成了矛盾对立又相反相成的和谐的统一体。
“同”即“同一”,指只认同类,强调专一,而排斥异己,不与矛盾的事物共处一体,从而否定了宇宙万物矛盾动的规律。
“和而不同”指承认“不同”,在矛盾对立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
讲求“和而不同”,既需要辨证的想,更需要宽阔的胸襟。
奉行“和而不同”,无论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或国际关系,还是对活跃思想、清明政治、繁荣学术,都具有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例如:陈独秀认为“独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这是与“和而不同”背道而驰。
制定重大科技实施方案,充分听取不同见解,完善方案,即是奉行“和而不同”。
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中美斗而不破均属于遵行“和而不同”的理念。
四、作文有容乃大要求:1.中心明确;2.语文通畅;3.层次清楚;4.联系实际;5.800字左右。
《谏逐客书》一、单项选择1.D2.B3.D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听说自以为错误。
2. 因此强大。
3.方位名词直接做状语,“在西边”;攻取,与“并”、“取”为同义互文;4. 抛弃民众。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 ①强大②增强,巩固2. ①服从,听命②佩戴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1.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有才能的士人而不重用他们,这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强的基础,秦国也不会有强盛的威名。
2.现在陛下竟然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之士离开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盗贼”啊!3.因此,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大海不舍弃涓涓细流,所以才能形成它的深广;统治者不拒绝人众,所以才能显示他们的德行。
4.那敲击瓦器,弹筝拍大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快人听觉的,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
5.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士人来充实对手,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五、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1.逐客就是损害自己,帮助了敌国2.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1.3.3句):论证不却众庶、广招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
第二层(4句):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两层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是从正面论证纳客之利,第二层从反面论证逐客之弊,总体是正反对比的关系。
3.第1句用图地要广阔、国家要强大、兵力要强势直接论证,说明人才要多多益善的道理;第2句以泰山、河海、王者等进行类比推理,说明要广罗人才的道理;第3句以古圣先贤作引证说理,说明只有广揽人才,才能无敌于天下的道理。
《我有一个梦想》一、单项选择 D二、多选选择 ABCD三、简答题1863年1月1日,林肯颁布了一项旨在使美国南部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民的法令。
即《解放宣言》。
南北战争初期,联邦政府军失利。
为扭转战局,林肯才颁布了宣言。
宣布:仍在反叛联邦的各州及若干区域内,“所有被据为奴隶的人们立即获得自由,并且以后将永保自由”,“获得自由的人们”,“将被容纳于联邦的武装部队”,为联邦服务。
此举使大批黑人奴隶参加了联邦军队,战争后期达到18万人。
但《宣言》是作为军事措施颁布的,没有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1865年和1868年,国会分别通过了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才正式废除奴隶制。
四、名词解释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主要领袖是马丁路德金。
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与国会通过了《民权法》和《选民登记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范,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民看到了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势。
2.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他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56年3月22日,马丁·路德·金被判有罪,1958年9月3日,因流浪罪被逮捕,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有金牧师之称。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1968年4月4日,遭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枪击后去世,享年40岁。
1986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二月兰》一、单项选择1.B2.B二、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1.这段话主要写了二月兰三种品格:一是一遇到大年,就漫山遍野怒放,揭示了二月兰是极为平凡的大众野花本性;二是写了二月兰有一股原始动力,紫气直冲霄汉,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三是“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又含蓄地寓示了二月兰对大自然和人类所做的贡献。
2.作者表面上写二月兰,实际上是写人,写像二月兰一样的普通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原始的本能,寓示着作者本人及文中女性在险恶环境下的原始本能和顽强生命力量,就是在十年动乱那样混乱而艰苦的日子里,他们也都能顽强地挺过来。
3.这是植物生长的一个常识。
植物的生长一般都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指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花开得旺盛,果子结得特别多;小年就生长得不怎么旺盛,稀稀疏疏开几朵花,很少结果或根本不结果。
《听听那冷雨》一、填空题1.作家、翻译家、《听听那冷雨》。
2.一缕剪不断的乡愁。
3.zhé.二、简答题1.这个题目并没有常识性错误,这是用乙种感觉写甲种感觉,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通感”,又叫“移觉”。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从文章表达角度说,也可以叫做移情,这样做可以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2.作者这样处理的道理有两方面:一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象化、他者化,以求更冷静地审视和更客观地呈现所写内容;一是借助泛指、虚拟的“他”,将自己个人化的经历与情感放大为具有相同经历的人的普遍性的乡愁情结和中国意识。
三、词语解释1.宋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米芾(fú古代著名书法家)所创,其子米友仁又加以继承发展。
这一画派的特点在于用水墨点染的方法,描绘烟云掩映的山川景色,自称“墨戏”,世称“米氏云山”,或称“米家山水”。
2. “灰色星期三”由“灰星期三”而来,“灰星期三”是英语国家习俗中的一个节日。
“灰星期三”(2月13日)是指复活节前基督教40天大斋期的第1天。
按基督教习俗,这一天在教堂礼拜时,牧师在教众额上用灰画一十字,并且一一向他们说:你不过是灰尘,终究也将化为灰尘。
在《创世记》中,上帝也向亚当也说过类似的话。
3.原指孩子依恋、思念父母的情感。
语出《孟子·万章》:“人少则慕父母”。
孺,幼儿;慕,依恋,思念。
作者在本文用此语,有比喻、象征意义,即把自己比为孩子,把祖国大陆喻为父母,表达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之情,这正是本文中心,即一缕剪不断的乡愁。
四、阅读题1.首先是听出了美感,然后还听出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的凄凉、凄清、凄楚。
2.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尤其是对祖国现状的困惑。
3.作者听雨,是在听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在灯下听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游子的断肠;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暗示了祖国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了一种浓浓的伤感。
4. 这里应该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喊”,“喊”的应该是作者梦牵魂绕的故乡。
五、作文题(答案略)《蒹葭》一、单项选择1.D2.C二、多项选择1. ABCDE2. ABC三、解释下列黑体词1. 干2. 寻找小洲四、默写并翻译《蒹葭》(略)五、名词解释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诗经》。
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全书分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民歌;“雅”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简答“伊人”;象征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长恨歌》一、单项选择1.B2.C二、多项选择1.ABCDE2.ABC3.BC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指绝色女子 2 衣袖 3.《霓裳羽衣舞》,应该是根据《霓裳羽衣曲》编排的舞蹈名,《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精品,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传说是唐玄宗依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乐曲加工而成。
据说还是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四、简答1.从内容上而言,它点明了唐玄宗贪恋美色。
从结构上而言,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构成了全诗纲领,既提示了故事悲剧的原因,又唤起和统领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