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_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_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概述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也就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中世纪指的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对
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教科书对他的界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
们应该知道:古罗马帝国公元416年开始发生战争,灭亡以后
公元5世纪西欧各个国家从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一直
到15世纪、16世纪的时候封建制度开始解体,也就是说,欧
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指的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中期将近
1200多年,这个跨度的历史,所以西欧中世纪指的是从公元5
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左右,严格来讲就是到英法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前这个时间跨度内都把他
叫做欧洲中世纪,或者叫西欧中世纪,西欧中世纪也是西欧封
建社会形成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欧洲中世纪还可以分为封建社
会的早期繁盛期和晚期,所谓的早期就是从公元5世纪到10世纪;所谓的繁盛期就是从11世纪到15世纪,所谓的晚期就是
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晚期也是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
义生产萌芽产生的过度时期。

一、西欧封建制度概况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继承是封建主(地主)占有土地和不
完全地占有生产者——农奴。

农奴劳动是封建社会生存的基础。

西欧封建社会自下而上形成一个复杂庞大的等级结构,其中最
底层是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即农奴。

再往上,则为小贵族、骑士、男、子、伯、候、公、王,最后为帝。

封建社会的统治等
级是贵族与教士。

农民等级则没有权利。

因此,在这两个阶级之间,不断地展开残酷的斗争。

二、封建社会早期的经济思想
从5世纪末到10世纪末,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

这段时期经济思想的特征是封建主为大地产辩护,而农民起义和各种神秘主义的宗教异端则力图维护原始公社所有制。

反映这种情况的重要史料有:6世纪的《萨利克法典》、8世纪末查理大帝的《庄园敕令》、9世纪萨克森农民大起义的资料。

前两者是研究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最可靠的文献。

1.保护原始公社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萨利克法典》规定土地归农村公社马克所有。

公社农民只在一定条件下拥有一份耕地和草地的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可以世袭,但不许转让或出售,土地的最后处理权仍然属于村社集体。

《萨利克法典》作了种种规定保障集体所有制不受侵犯。

2.保障自由法兰克人的人身自由及其私有财产。

3.《萨利克法典》既保留了氏族经济思想的残余,也表现出一些早期封建主义萌芽的特征。

《庄园敕令》是8世纪末查理大帝为整顿领地而对王室庄园管理人所下的一份诏令,在《萨利克法典》之后约300年左右。

1.确定庄园组织所有权。

2.对生产经营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

3.主张采取各种方法剥削农奴。

三、西欧中世纪城市经济思想
西欧从11世纪起进入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至15世纪末
结束)。

许多城市的出现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事件。

它使
得西欧的经济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经济思想最初是伴随着所谓“城市公社革命”而产生的。

这场“革命”从11世纪末开始,在12—13世纪,不同地区仍
然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这是新兴的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统治而
爆发的一场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革命”。

首先这次革命是反
对西欧封建制度的,所以在起义过程中,城市公社提出的经济
纲领首先是在城市的领土内消灭农奴制度。

经济纲领的第二要点,是要求承认所谓城市法权。

市场法
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法作了种种规定来防止封建主
和各种罪犯对商人的勒索和抢劫,使城市工商业可以在安定的
有保障的条件下发展。

第二个是行会经济思想。

行会与城市兴起有关系。

在西欧
封建社会中期,在兴起来的城市当中,居民的主体是手工业者,当然整个社会当中大部分的居民还主要是农民、农奴。

但是在
兴起来的城市里大部分的居民是兴起来的手工业者,这些手工
业者从事不同的行业,比如从事食品生产的,从事纺织的等不
同的行业,为了维护他们的行业的利益,为了保护他们这种生
产可以有序的进行,他们就慢慢组织起来形成各种各样的行会,行会就是由此而来的。

中世纪的手工业者是按照各自的行业组织在行会中的。


会最早是在10世纪时出现在意大利的,从那时到12世纪期间,又相继出现在法国、英国、和德国。

到13世纪,行会已经很发
达。

在一些手工业很发达的城市中,手工业行会组织掌握着城
市的管理权。

行会的经济思想:
第一、接受了西欧中世纪农村传统的村社原则的思想。

第二、平均主义原则,在行会内部不允许互相恶性竞争。

第三、垄断,就是本行业之内的和行业之外的垄断。

第四、价格管制是经济限定体制的一环。

四、托马斯·阿奎纳所代表的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
经验学派就是形成于8到10世纪,广泛发展于11世纪,
盛兴于13世纪的,盛兴于教会的经济思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的思想被教会的一些人所垄断,因为他们用一些神学的思想
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而阿奎纳就是一个意大利的神学家,教
会的思想在整个11到13世纪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经院学派。

阿奎纳的主要代表作是《神学大权》,这本书后来的人给
它做了很高的评价,被后来的人认为是中世纪经院学派的经验
哲学的百科全书。

他被称为中世纪的神学的泰斗。

(一)阿奎纳的财富观从性质上来讲,一切财富都属于上帝。

因为根据自然法的理论,稀有财产并非自然化所创立的,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财富是上帝所赠给你的,虽然按自然化来讲,私有财产不是自然法所创立的,但是自然法也是不完备的,因此人类根据自己的理智对自然法又作了修改,创立了私有制。

阿奎纳认为,财富应该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然财富,一种
是人为财富。

所谓的自然财富,包括食物、牲畜、土地等。


钱是属于人为财富。

他认为取得金银财宝不应该成为人生的目的,在他看来自然经济才是正常的经济,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而人为财富,他认为不是人类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公平价格”学说所谓的“公平价格”,阿奎纳认
为只有在法定价格的场合,自由意定的价格才能被看作是公平
价格。

(三)阿奎纳对于高利贷的看法在高利贷的问题上,阿奎
纳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反对高利贷。

但是又认为放债
取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

他认为,有几种情况可以取息:
(1)贷款人因出贷蒙受损失(2)借主逾期未还。

(3)贷者以合伙方式入股,冒失去本金的危险。

阿奎纳认为只有在这三种情况下,可以取得利息,所以我
们由此可以看出来,阿奎纳对于高利贷的看法也是有双重的观点。

从根本上是反对高利贷的,但是他对高利贷又认为在一定
的条件下是许可的。

五、宗教异端与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异端学说、末流学说就是在当时整个社会来讲,不占统计
地位的,就是反映一些下层的或者被统治阶级的一些经济学说,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尤其明显,到资本主义社会来讲,个个学派林立,大家都可以互相竞争。

他们的地位相对来说是
平等的,但是在封建社会因为阶级色彩非常的浓厚,所以占统
治地位的经济学说和占被统治地位的经济学说,他们的要求和
主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就把他们看作是异端,是末流,是支流。

中世纪的宗教异端,根据其阶级内容可以严格区分为两类:市民异教和农民平民异教。

它们各自提出了性质不同的经济要求。

城市市民异教,城市市民异教的要求是要求恢复原始基督
教的简单教会制度,要求取消独霸的僧侣等级。

一言以蔽之,
取消教会等一切糟蹋钱的事情。

农民平民异教的具体纲领是要求农民和贵族平等,贫民和
城市贵族以及特权平民平等,他要求取消徭役、地租、捐税特权,他要求至少消除那些不堪忍受的财富差别。

由此可以看出
农民、贫民所提出的这些要求已经超出了反封建的斗争范围,
有着发动劳动人民的巨大的革命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来农民平
民异教相比较城市平民异教来讲,有更大的革命性,而且他们
是一种激进的革命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