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

A.保教幼儿和服务家长B.看护幼儿和服务家长C.培养习惯和传递知识D.保育和教育幼儿【答案】A【解析】学前教育的任务:1.为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幼儿认真、完整地听完教师讲的故事。

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什么特征?()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答案】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幼儿幼儿认真、完整地听完教师讲的故事说的是注意的稳定性。

3.小红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

这说明小红的思维具有()A.具体形象性B.抽象逻辑性C.直观动作性D.不可逆性【答案】A【解析】幼儿时期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或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幼儿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说明幼儿能够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

4.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A.情感目标B.认知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行为目标【答案】B【解析】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5.阳阳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小声地说:“我要快点搭,小动物们马上就来坐火车了。

”这说明幼儿自言自语具有的作用是()A.情感表达B.自我反思C.自我调节D.交流信息【答案】A【解析】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

材料中幼儿的自言自语并非在与其他人交流,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6.人体各大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A.淋巴系统B.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D.消化系统【答案】C【解析】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机体各器官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和支配下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

在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发育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

7.教师通常在班级设置许多活动区,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选。

这遵循的心理发展原则是()A.阶段性原则B.社会性原则C.操作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答案】D【解析】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

教师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选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8.幼儿园教师要能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用恰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让活动能持续下去。

这里所体现的教师角色是()A.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B.幼儿学习活动的管理着C.幼儿学习活动的设计者D.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答案】D【解析】材料中幼儿老师作为幼儿的伙伴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

9下列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支持幼儿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B.出示范画让幼儿模仿C.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D.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答案】B【解析】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建议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模仿。

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10.芳芳在数积木,花花问她有几块三角形的,芳芳点数:“1、2、3、4、5、6,6个三角形。

”花花又给了她4块,问她现在有多少块三角形积木。

芳芳边点数边说:“1、2、3、4、5、6、7、8、9、10,我有10块啦!”就数学领域而言,下列那一条最贴近芳芳的最近发展区?A.认识和命名更多的几何图形B.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C.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数10个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D.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幼儿目前还处于一一对应点数的状态,而且每次都是从头点数,所以下一个比较贴近的目标是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列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并分别举例说明。

(15分)【参考解析】生活化首先就是指教育生活化,也就是说要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

例如,课程安排依照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自然秩序展开:课程内容可以依据节日顺序展开;或者依据时令、季节变化规律来组织课程等。

加强教育同生活的联系,就是要将学前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经验加以整合,不论是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的,还是在非日常生活中应该了解和认识的,都纳入到课程组织结构中加以整合。

12.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幼儿的注意是否集中?(15分)1.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

2.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观察幼儿在进行各种环节的活动时是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进行。

3.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等方式,观察幼儿是否注意集中。

【参考解析】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1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涵义分别是什么(4分)?试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16分)【参考解析】《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学活动是我国幼儿园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

所谓教学,是以课程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投与掌握,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来实施,但也可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等环节中渗透。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

是对儿童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幼儿自发的学习。

区别: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来实施,但也可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等环节中渗透;而游戏是可以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联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材料教师出示饼干盒,问亮亮里面有什么,亮亮说“饼干”。

教师打开饼干盒,亮亮发现里面装的是蜡笔。

教师盖上盖子后再问“欣欣没有看过这个饼干盒,等一会儿我要问欣欣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你猜她会怎么回答?”亮亮很快就说:“蜡笔”。

问题:(1)亮亮更可能是哪个年龄班的幼儿?(6分)(2)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4分)【参考解析】(1)中班幼儿(2)判断依据:(1)中班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看到饼干盒就认为里面是饼干。

(2)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认为自己知道了是蜡笔,那么欣欣也会认为是蜡笔。

15.材料: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并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图2(大二班)。

问题:(1)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4分)(2)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16分)【参考解析】(1)大二班老师的做法更恰当。

(2)1.环境创设要遵循儿童参与性原则。

一班老师没有邀请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都是自己加班准备材料。

二班老师与幼儿商量,并鼓励幼儿搜集材料,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2.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

大一班老师只是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幼儿游戏中需要的材料,尽量做到逼真h。

大二班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搜集材料,这样搜集的材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3.大班游戏指导中老师要与幼儿一起真被游戏环境,侧重语言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大一班老师材料均为自己准备,大二班老师则引导幼儿搜集材料,和幼儿商量,更好培养幼儿自主性。

4.游戏中要允许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材料中的大一班老师给幼儿提供逼真的材料,而大二班老师则让幼儿自己搜集,幼儿搜集更多象征性的材料,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象征性思维的发展。

四、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16.最近,大三班许多小朋友用大大小小的纸盒制作小汽车等物品。

马老师发现,制作的汽车装饰不太一样,但结构差不多,往往只有车厢、车轮、车灯等。

马老师认为可以根据这种情况生成一个“汽车”主题活动,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请帮助马老师涉及“汽车”主题活动。

要求:(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目标。

(8分)(2)围绕主题涉及三个子活动。

写出其中一个子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

(14分)(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

(每个活动4分,共8分)活动总目标:1.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帮助幼儿了解汽车的种类、基本结构等相关信息,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汽车的认识。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感受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汽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表现与汽车相关的感受和体验,感受创造性活动的快乐。

大班美工区:小小设计师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不同的技能如涂色、剪纸、撕纸、粘贴等完成作品。

2、幼儿利用废旧纸盒、酒盒等材料进行汽车加工。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对汽车的简单构造有初步的了解;对各种汽车的外形特征、用途及特性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1、图片:供幼儿涂色和装饰用的各种汽车图片;幼儿设计的汽车的图片。

2、材料:各种废旧物品如牙膏盒、易拉罐、酒盒、饮料瓶盖等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彩纸、皱纹纸等装饰材料。

3、工具:剪刀、胶棒、双面胶、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导入:图片导入:教师出示与小汽车相关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汽车的结构与颜色。

引出主题。

活动展开:1、幼儿选择喜欢的汽车轮廓图片进行自由涂色,引导幼儿合理搭配色彩、均匀涂色。

2、幼儿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对不同星级的汽车进行装饰。

3、幼儿利用废旧纸盒等物品设计制作自己的小汽车,均匀刷漆、晾干、粘贴车轮、装饰。

4、教师细致观察幼儿的活动,对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适时提供操作过程中所需的材料。

活动结束对不同能力的幼儿作品采取积极、多样的评价。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

中班手工活动:想象中的汽车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的话题进行交谈,并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2、通过猜谜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各种汽车的不同用途、不同特征的认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