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第十五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变“仇家”为“亲家”
1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
2、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5)
【题例】
据报道,日本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被利用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为此,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的共同努力,取得
“循环经济社会”
①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实
现可持续发展;
②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3
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
4
(1)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废与不废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自然界本身就是普遍联系的大系统,方可循环;
(3)
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
【题例】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
(2)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
2
一定要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1)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立法,建立相应的
2)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
3
4
5)社会成员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使用能源,节约能源。
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
1、发展循环经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由于它的公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具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和公众等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参与。
这表明(
A、社会生活需要确立共同的价值观
B
C、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D
2、循环经济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力求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排放最小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注循环、相互促进的生产方式,坚持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原则。
关于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
C.经济发展与资源间的矛盾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就能解决
D
3、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
A.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
立了新的联系,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D4、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要求2004—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请用经济常识中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1)资源只有稀缺性,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2)靠资源投入,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会造成资源紧张、损失浪费严重。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型,在力求节约资源的前提下
GDP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增长过程的资源环境成本,不予以加分;节约资源
5、材料一:为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
约,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
材料二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从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03年更可以堪称是我国的环保法律年,4部意义重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不仅催生了各种观念的变化,引导了环境保护力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局”1)结合材料说明“循环经济”
2)“循环经济”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
3)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是如何推进“循环经济”
1)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
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
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利用自然,更
要保护自然。
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3)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6、无节制地消耗资源造成我国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
2003年中国GDP仅占世界的4%,却消耗了世界1/4以上的钢产量、30%的煤和50%
】(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能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
(6)加强能源科技研究,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