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化工单元的控
制方案
1
第九章典型化工单元的控制方案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过程工业。
该生产过程是由一系列基本单元操作的设备和装置组成的。
按照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分, 主要有流体输送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四类。
下面将以这四种基本单元操作中的代表性装置为例, 讨论其基本控制方案。
第一节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方案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 大部分物料都是以液、气形态在密闭的管道、容器中进行物质、能量的传递。
为了输送液、气形态物料, 就必须用泵、压缩机等设备对流体做功, 使得流体获得能量, 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输送流体的设备统称为流体输送设备。
其中输送液体的机械称为泵, 输送气体的机械称为风机和压缩机。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主要是流量的控制。
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一般是管路, 其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是同一物料的流量。
流量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的时间常数很小, 因此基本上是能够看作是一个放大环节。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流量控制系统的广义对象静态特性是非线性的, 特别是采用节流装置而不加开方器进行流量的测量变送时更为明显。
一、泵的常规控制
按作用原理可将泵分为:
1.往复式泵: 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计量泵和比例泵
等。
2.旋转式泵: 齿轮泵、螺杆泵、转子泵和叶片泵等。
3.离心泵。
根据泵的特性又可分为离心泵和容积泵两大类。
石油、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离心泵的使用最为广泛, 因此下面侧重介绍离心泵的特性及其控制方案。
1.离心泵的控制方案
离心泵主要由叶轮和泵壳组成, 高速旋转的叶轮作用于液体而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离心泵出口压头升高。
转速越高, 离心力越大, 压头也越高。
因离心泵的叶轮与机壳之间存有空隙, 因此当泵的出口阀完全关闭时, 液体将在泵体内循环, 泵的排量为零, 压头接近最高值。
此时对泵所作的功被转化为热能向外散发, 同时泵内液体也发热升温, 故离心泵的出口阀能够关闭, 但不宜处于长时间关闭的运转状态。
随着出口阀的逐步开启, 排出量也随之增大, 而出口压力将慢慢下降; 泵的压头H 、 排量Q 和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 称为泵的特性, 可用图9.1-1来表示。
H=R 1n 2-R 2Q 2
(9—1)
式(9—1)中 R 1、 R 2为比例常数。
由于泵输送的是流体, 总是与工艺系统管路一起工作的, 分析泵的实际排量与出口压头时, 除了与泵本身的特性有关外, 也需考虑到与其相连接的管路特性。
因此必须对管路特性作一些分析。
管路特性就是管路系统中流体流量与管路系统阻力之间的关系。
一般管路系统的阻力包含四项内容, 如图9.1-2所示。
四项阻力分别为:
压头图9.1-2 管路特压图9.1-1 离心泵特性
①管路两端的静压差引起的压头h p。
g p
p h
pρ1
2-
=
式中p1、p2分别是管路系统的入口与出口处的压力, ρ为流体的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
由于工艺系统在正常操作时p1、 p2基本稳定, 因此这项也是比较平稳的。
②管路两端的升扬高度h L。
工艺系统中管路和设备安装就绪后, 这项将是恒定的。
③管路中的摩擦损失压头h f。
h f与流量的平方值近似成比例关系。
④控制阀两端节流损失压头h v。
在阀门开度一定时, h v也与流量的平方值成正比关系, 当阀门的开度变化时, h v也跟着变化。
管路总阻力为H L, 则:
H L=h p十h L十h v十h f
(9—2)
式(9—2)即为管路特性的表示式, 图9.1-2中画出了它的特性曲线。
当系统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时, 泵的压头H必然等于H L, 这是建立平衡的条件。
图9.1-2中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C, 即是泵的一个平衡工作点。
工作点C的流量应符合工艺预定的要求, 能够经过改变h v或其它的手段来满足这一要求, 这也是离心泵的压力(流量)的控制方案的主要依据。
(1)直接节流法
改变直接节流阀的开度, 即改变了管路特性, 从而改变了平衡工作点C的位置, 达到控制的目的。
图9.1-3表示了系统工作点的移动情况及控制方案的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直接节流法的节流阀应安装在泵的出口管线上, 而不能装在泵的吸入管道上。
否则由于h v的存在会出现”气缚”及”气蚀”现象, 对泵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都是至关重要的。
气缚是指由于h v的存在, 使泵的入口压力下降, 从而可能使液体部分气化, 造成泵的出口压力下降, 排量降低甚至到零, 离心泵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
气蚀是指由于h v的存在, 造成部分气化的气体到达排出端时, 因受到压缩而重新凝聚成液体, 对泵内的机件会产生冲击, 将损伤泵壳与叶轮, 犹如高压差控制阀所受到的那种气蚀。
因此气蚀将会引起泵的损坏。
基于以上的原因, 直接节流阀必须安装在离心泵的出口管线上。
直接节流法控制方案的优点是简便而易行。
但在小流量运行时, 能量部分消耗在节流阀上, 使总的机械效率较低。
因此这种方案在离心泵的控制中是较为常见的, 但当流量低于正常排量30%时, 不宜采用本方案。
(2)改变泵的转速n
这种控制方案以改变泵的特性曲线, 移动工作点, 来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图9.1-4表示这种控制方案及泵特性变化改变工作点的情况。
改变泵转速常见的方法采用变频调速等装置对电动机进行调
速。
改变泵转速来控制离心泵的排量或压头, 这种控制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主要是管路上无需安装控制阀, 因此管路系统总阻力H L 中h v
等于零, 减少了管路阻力的损耗, 泵的机械效率高, 从节能角度是极为有利的。
(3)改变旁路回流量
图9.1-5所示为改变旁路回流量的控制方案。
它是在泵的出口与入口之间加一旁路管道, 让一部分排出量重新回到泵的入口。
这种控制方式实质也是改变管路特性来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当旁路控制阀开度增大时, 离心泵的整个出口阻力下降, 排量增加, 但与此同时, 回流量也随之加大, 最终导致送往管路系统的实际排量减少。
显然, 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必然有一部分能量损耗在旁路管路和阀上, 因此, 的优点,
(b)控制方H
(a)流量特性
图9.1-4 调节转速式控制
图9.1-6 往复泵出口压力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