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学院《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育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对课程涉及的相关的建设法规有所了解和掌握,树立法律意识,从而达到掌握建筑法规,遵守建筑法规、应用建筑法规的目的;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自觉抓住学习机会,获取相应的法律知识,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二)具体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建筑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掌握基本建筑法规知识和理论。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所学习的建筑法规指导实际工作,具备解决工程建设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遵守建筑法规的规定。
3.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工程建设的法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建筑法规的立法概况、具体表现形式、作用、适用范围和调整范围,建筑法规所确立的基本制度;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建筑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及建筑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基本法则。
【教学内容】1、《建筑法》概述;2、建筑法律关系;3、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重点、难点】重点:1.建筑与建设、建筑活动与建设活动的基本概念2.建筑法规的具体表现形式3.建筑法律关系构成要素难点:1.建筑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二章建筑许可法规【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建筑许可的基本含义、特点;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掌握施工许可证的申领范围、时间、条件和施工许可证的时间效力;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建筑工程企业资质等级制度,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从业条件和资质分类,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1、建筑许可概述;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3、建筑活动从业资格许可。
【重点、难点】重点:1.建筑许可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建筑施工许可证的申领范围、时间、条件和时间效力难点:1.建筑施工许可证的申领范围、时间、条件和时间效力【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三章建筑工程发包承包法规【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承包的概念、主体;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开标、评标和中标的法律规定及评标、中标的程序;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发包、承包的具体方式、行为规范;4、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招标投标的概念、原则、监督管理、方式、程序。
【教学内容】1、建筑工程发包承包概述;2、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
【重点、难点】重点:1.发包方和承包方的行为规范2.招标投标的方式和程序难点:1.招标投标的方式和程序【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四章建设工程合同【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概念、分类;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建设工程合同订立的形式、程序、条款;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合同有效的法律条件、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可变更与可撤销合同的概念;4、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合同的履行原则,合同变更、转让、终止的法律规定;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形式和免责事由。
【教学内容】1、建设工程合同概述;2、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3、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4、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5、建设工程合同的变更、转让;6、建设工程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7、建设工程合同的违约责任。
【重点、难点】重点:1.建设工程合同订立的形式、程序、条款2.无效合同、可变更与可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3.合同变更、转让、终止的法律规定4.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形式和免责事由难点:1.无效合同、可变更与可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2. 合同变更、转让、终止的法律规定【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五章建筑工程监理法规【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建筑工程监理的含义、性质、依据、范围;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与监理工程师的资质与管理;4、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的内容、建设工程监理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权利和义务;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建设工程监理的内容、程序。
【教学内容】1、建设工程监理概述;2、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3、建设工程监理的实施。
【重点、难点】重点:1.建筑工程监理的含义、性质、范围2.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的内容3.建设工程监理的内容、程序难点:1.建设工程监理的内容、程序【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六章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制度;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建筑工程重大事故的含义和等级、建筑工程事故报告制度和现场保护、建筑工程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教学内容】1、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概述;2、建筑活动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3、建筑工程事故处理。
【重点、难点】重点:1.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本制度2.建筑活动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难点:1.建筑活动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七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及建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和检测制度、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修制度。
【教学内容】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概述;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制度;3、建设工程责任制度;4、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和质量保修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制度2.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制度3.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修制度难点:1.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修制度【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八章建筑工程纠纷的处理【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程序;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民事诉讼中的诉讼管辖、诉讼参加人、诉讼证据、审判程序、诉讼时效;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主要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1、建筑民事纠纷的仲裁;2、建筑民事纠纷的诉讼;3、建筑行政纠纷的处理;【重点、难点】重点:1.仲裁的基本原则和程序2.民事纠纷的诉讼管辖3.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难点:1.民事纠纷的诉讼管辖2.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九章建筑法律责任【学习目标】1、掌握建筑行政处分的基本概念和情形,行政处罚的种类、实施机关、程序,行政赔偿的基本概念;2、掌握建筑民事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3、熟悉建筑法规中规定的刑事法律责任的内容。
【教学内容】1、建筑行政法律责任;2、建筑民事法律责任;3、建筑刑事法律责任。
【重点、难点】重点:1.建筑行政处罚的程序2.建筑民事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3.刑事法律责任的内容难点:1.建筑民事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2.刑事法律责任的内容【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十章建筑工程其他相关法规【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工程建设标准的划分、范围、监督管理;2、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三同时”制度;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音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规定;4、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熟悉消防法、保险法、劳动法的基本规定。
【教学内容】1、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2、环境保护法律制度;3、消防法;4、保险法;5、劳动法。
【重点、难点】重点:1.工程建设标准的划分、范围、监督管理2.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难点:1.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结合起来;2.布置相应的案例,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成绩评定按照平时考核(40℅)与集中考试(60℅)的比例进行核定。
2.总成绩评定:总成绩=过程成绩40%+课终成绩60%。
3.过程成绩评定:(1)课堂表现(40%):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40 %):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3)考勤(5 %):本学期共考勤5次,每次考勤占平时成绩的1%(4)其他(15 %):根据小组作业进行拟定分值4.期末考试:本考试大纲对各章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要求,按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