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历届《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真题运动生理学2003年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卷一.选择题1.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交叉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称为(锥体系)2.神经类型是根据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下列那些是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3.基础体温是指什么时间的体温(清晨2—6时)4.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舒张压在正常范围)5.不同距离跑时心输出量最高的是(长跑)6.训练使体制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终止后,适应会(逐渐消失)7.一般人进行耐力训练时,其运动强度应达到最高心率百分比的(60%--70%)8.反映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的间接指标是(尿肌酐) 9.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是(7—14岁)10.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前或训练前产生的何种反射(自然条件发射)11.前庭反映是指(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 13.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0%--60%) 14.影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Po2)15.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二,填空16.将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若反复使用条件刺激,不给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反射活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17.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都有着一定的顺序和严格的时间间隔的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18.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定量负荷工作时的反映特点是(动员快)(反映小)(恢复快)19.兴奋和抑制过程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相互加强的现象叫做(同时诱导)20.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负荷大小)(速度快慢)(训练次数)(年龄)(性别)21.“极点”出现的迟早和反映强弱以及消失的快慢等,与(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赛前状态)(?)22.肌肉活动时直接供能物质是(A TP)最终供能物质是(糖)和(脂肪,补充形式的能量物质是(CP 三,名词 23.积极性休息 24.神经—体液调节25.心力储备 26.腹式呼吸 27.生理排泄四.论述28.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通过那些途径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 29.试述状态反射的规律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30.试述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31.请举例说明本体感受器对运动协调的反馈调节2004年运动生理一1,粗肌丝的组成:A肌球蛋白 B肌钙蛋白 C肌动蛋白D原几蛋白 2,肾糖阈是血糖浓度达到肾重量吸收的限度,其正常值是{160-180mg%} 3,当人体运动后,血液的PH值下降,养离解曲线{右移] 4,在血液循环中,养运输的主要携带者是{血红蛋白} 5,肺总容量减去肺活量是{余气量} 6,生理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脏]7,投掷运动员器械出售速度属于{ }8,力量练习时,适用于耐力运动员的负荷为{ 10RM }9,外界强烈刺激中断现有的条件反射活动,这过程称为{ 外抑制 } 10,在运动条件反射中,{ }传入冲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填空,每个一分11,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有两个重要的学说,分别是——和—— 12,外呼吸包括——和——两个过程13,机体产热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运动时——是产热的主要产热器官 14,消化包括——和——良种形式15,在任何反射活动中,中枢神经的抑制包括——和——16,动脉血压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和—— 17,在视网膜感光细胞中,能够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的是——能够感受弱光的是——18,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是人体需要克服——和——的惰性 19,牵张反射包括——和——三,简达提每题7分21,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22,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3,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的一般规律 24,简述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25,简述前庭反射的主要表现四,论述题每题15分26,试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27,试诉运动时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2005年《运动生理学》一、单选题1、以两倍基强度为刺激强度,引起活组织兴奋的最短时间称为 A)利用时 B)兴奋时 C)静息电位 D)时值2、血液的渗透压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溶质的数量 B)溶质的体积 C)溶质的形状 D)溶质的性质 3、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是A 收缩期长B 不发生强直收缩C 舒张期短D 超长期长 4、疲劳的“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原因是A 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 某些代谢产物在及组织中堆积造成C 内环境的因素的改变D 大脑皮质保护性抑制 5、血液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A 血液的酸碱度B 血液的温度C 氧分压 D血红蛋白量 6、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达到假稳定状态时,最大吸氧量与实际需氧量的关系是 A 最大吸氧量小于实际需氧量 B 最大吸氧量等于实际需氧量C 最大吸氧量大于实际需氧量D 最大吸氧量与实际需氧量同步增长 7、肾糖阈是指血糖浓度为A 60~80mg%B 80~120mg%C 120~160mg%D 160~180mg% 8、在肌肉活动中,下列哪些激素属于快反应类激素A 生长激素B 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素 9、下列哪些条件反射的抑制属于非条件抑制A 外抑制B 分化抑制C 延缓抑制D 消退抑制 10、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下列哪些感觉器官起着最重要的作用A 视觉B 听觉C 本体感觉D 皮肤感觉 11、突触前抑制是由于A 兴奋性突触的递质释放减少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 突触后膜超极化D 突触前膜去极化 12、“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A 开始B 进行C 结束D 以上都不是 13、影响柔韧素质最为重要的因素是A 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作用 B 关节的结构 C 关节周围的组织 D 神经对肌肉的调节 14、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一般不超过A 130mmHgB 140 mmHgC 150 mmHgD 160 mmHg15、热习服的胜利反应主要表现为:A 降低皮肤的血流量B 提高基础代谢率C 快而表浅的呼吸增多D 运动时出汗较早二、填空题16、平和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
17、胆汁是有(肝细胞)部位分泌的。
18、最大吸氧量主要决定于(心脏的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
19、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基本条件。
20、突触后抑制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入侧支性抑制)。
21、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是(条件反射)。
22、强化是指(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23、有训练的人定量负荷时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功能动员快)、(能量反省化)、(恢复时间短)和(生理反应小)。
24、正常人安静时血浆PH值为(7.35~7.45)。
25、氧热价是指(消耗1L氧气)所释放的热量。
26、需氧量与吸氧量的差距称(氧亏27.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收缩舒张一次的时间 28.粗肌丝是由(肌球蛋白组成的三,简答题试对比神经传导和突触传递的一般特点简述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简述运动后过量氧耗以及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因素简述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四,论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什么是进入工作状态,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有那些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以及发展有氧耐力的常用训练方法试述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06年生理学一、选择题1一般来讲,在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时的首选原则是(A)。
A安全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 有效性原则D持之以恒原则 2影响受试者活动和健康的测量能量技术是( B)。
A气体代谢法 B双标法 C心率法 D计步器3在新输出量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C ). A每搏输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动脉弹性 4人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D ) A静脉血B动脉血C细胞组织D肺泡气 5介导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是(B )A.B淋巴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K细胞 D肥大细胞 6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A)。
A最大负荷百分比 B间隔 C运动时间 D组数7皮肤或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回撤的反射称之为(D)。
A 牵张反射 B姿势反射 C状态反射 D屈肌反射 8反映机体肺通气效率的重要指标是(C)。
A肺容量 B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最大肺通气量 9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
A清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脂蛋白 10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的(D)部位。
A 脊髓 B延髓 C丘脑 D下丘脑11目前,人们公认的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是(C).A1000~1500米 B1500~2000米 C2000~2500 米 D2500~3000米 12人体内糖原的储备量总量约为(D)。
A200~300克 B300~400克 C400~500克 D500~600克二、填空题13体质指数是——和——的比值。
14人体脂肪分为——和——。
15姿势反射包括——、——和直线及旋转运动反射。
16小脑在功能上分为——、——和皮质小脑三部分。
17激素之间相互作用主要分为——和——两种形式。
18正常血浆PH值为——,人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变动范围是——。
19高血压可以分为——和——两种形式。
20正常成人时间肺活量第1秒、第2秒和第3秒分别为——、——、——。
21心力贮备的容量贮备可分为——和——。
2 2残障人按致残原因性质可划分为——和——。
23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状态可分为——和——。
24运动性心脏肥大可分为——和——。
25肌适能主要包括——和——。
三、简答题26简述“应急”和“应激”的相互关系及对机体的影响。
27简述运动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28简述不同运动负荷对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
29简述运动时酸性物质的来源。
30何谓运动处方?构成运动处方的四要素是什么?四、论述题31什么是“能量统一体’?“能量统一体’的表示形式有哪些?举例说明该理论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意义。
32运动过程中心血管功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33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2007 年《运动生理学》试卷C (请将题号与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填空题(本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心肌收缩的后负荷是指。
2.阐释人眼辨别不同颜色机理的“三原色学说”认为,视网膜上的三种视锥细胞可分别对红、绿、三种不同波长的光线产生色觉。
3.恢复过程的第三个阶段以各种能源物质的恢复为主要特征。
4.运动时,胃肠、脑等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而骨骼肌中的血流量增加的现象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