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2010级中文三班武晨鹏(2010011404)当我们放眼任何一个国家或是文明时,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他们的地理环境。
因此,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对比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本论文从地理环境入手,比较中西方古国文化的不同发展经历,对两者形成现如今的政治、经济、科学、思想原因作出简要地分析。
并希望能以此为加强两方对彼此观念冲突方面的互相理解与包容做出贡献。
1.文化与地貌综述中国大陆的地理概况是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6%,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即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
近海地区在东部与南部,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
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却最先从内陆的黄河流域产生。
由于中国内地距海洋距离较远,故中国人文文化应该是以黄河、长江所组成的两河流域牧耕经济孕育的文化,其中以黄河流域文化为代表。
西方文化与地理环境概况欧洲大陆基本呈现南宽北窄的梯形,半岛和岛屿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
陆地与海湾犬牙交错,加上欧洲面积本不大,这就使欧洲各地到海洋距离都不远,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公里,东欧距海最远处也只有约1600公里左右。
因此,欧洲人文文化应该是海洋性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参融而催生的文化。
而欧洲文化的主要源泉是古希腊文化。
对比对象经过对上述概况的分析可以得知,本文所对比的中西方古文化以古黄河流域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为代表。
文化是居住在不同地区人民历经千年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历史的沉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同时,文化也是由许多不同的内容构成的,本文主要对经济、政治、思想、科技艺术、精神几方面进行探讨,以得出我的结论。
2.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农业经济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可见,中国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宜农业的发展。
也由于农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流传有一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可见农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重要。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5000年,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就已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稻谷培育技术。
农业的发展需要几个自然要素,肥沃的土壤,丰沛的灌溉水源,充足的阳光。
土壤中国的农业经济是典型的大河流域经济,重要的农耕带都在大江大河的周围。
因为我国河流分布众多,拥有许多由河流冲击沉淀的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这些地方不只是土壤肥沃又较松软还地势平坦,十分有利于开展大规模农业。
水源中国农业不是只能依靠河流的灌溉,因为中国地区的降雨量也是十分丰富的。
根据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的叙述,有所谓15英寸等雨线的概念,在等雨线的东南,我国平均每年有至少15英寸的雨量,适合发展农业。
美国学者罗兹·莫菲著《亚洲史》,则有所谓季风亚洲的概念,我国与亚洲其他部分之间多有高山阻隔。
夏季,远离海洋的亚欧大陆中央区会迅速升温形成热空气团,热空气上升,周围海洋饱含水蒸气的较冷空气涌入,到达陆地上空,特别是遇到丘陵或高山时,被迫上升的湿气团迅速冷却、凝结形成降雨。
光照与温度光照不只代表阳光还代表了温度。
中国基本处在北温带,而且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拥有充足且适度的阳光和温度,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于其他经济模式的因素中国形成一个自然封闭的地理环境,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存在古人无法克服的地理障碍。
东北方向为大、小兴安岭、外兴安岭以及严寒的西伯利亚;正北方向为蒙古高原及严寒的西伯利亚;西北方向,通过河西走廊,可进入新疆,但将面临沙漠与高山的阻隔;西南方向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即便是今天我们也很难翻越;东方和南方则是大海,以古人的技术条件,尚不具备在风高浪大的海洋上航行的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处在一个四面封闭的环境中,古代人的科技水平有限,东无法渡海,西不能翻越青藏高原和沙漠,北方少有人烟,因此四周的自然阻隔是他们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也就无法开展主要以贸易经商为主的经济模式。
可见,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古希腊经济古希腊经济的特点是航海、贸易、移民和奴隶制,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在古希腊为什么没有出现东方式的农业文明,我们也可由地理环境解释。
阿提卡是雅典所在的地区,被称为“希腊的希腊”,这个地方最能体现古希腊的精神气质。
但是这里的自然条件是恶劣的,由于土层浅薄,而且多石,不适于发展农业。
按照柏拉图的说法: 所有肥沃松软的土壤都流失了,留给一个国家的只是皮和骨头。
雅典人的作法是种植橄榄树,把橄榄油装入陶罐,运往斯基泰换取谷物。
航海和贸易的需求促进了阿提卡制陶业和造船业的发展。
贸易的需求又促使雅典人开始开采阿提卡的银矿,从事开采的是由海外输入的奴隶。
这一切又促使雅典逐渐获得了整个爱琴海及之外的海上霸权。
从整个希腊的角度而言,希腊是一个多山地、丘陵,狭小、地形复杂、海岸线复杂,多海湾、海峡、岛屿的地区。
多样性的地理条件和狭小的土地,即便有一些地区适宜农业,也无法发展到很大规模,向海外移民、航海经商几乎成为当时人们自然的选择。
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希腊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
3.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有句真理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国与古希腊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他们的上层建筑也就会不同。
中国政治中国的农耕经济要求环境的安泰。
因此,需要民族整体的强势,这样即可以抵御外族的侵略,又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对农耕环境加以改造。
那么能产生这种效应的国家形态只能是民族的整体统一,治理权力的中央集中。
不论是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还是主张“以礼治国”儒家,他们的理论主张都是以“君权一统” 为主旨。
其核心是,期望以人民较少的自由赋以君主较大的权力,来换取较稳定的社会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重视耕战,最后由位于西北方耕战问题解决的最好的秦国完成了统一。
自此之后中国基本一直处于统一的情况下,即便有好几个战乱时期,但整个趋势仍然是要形成统一的专制帝国。
从此以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倡导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
君主世袭制是其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古希腊政治如果航海、移民、贸易成为城邦中最重要的事物,世袭的君主制是很难维持的。
在古希腊早期,还是存在所谓世袭国王的,但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过渡到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
造船业、航海贸易业发展了起来,同时大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一些以前种地的平民和占有地的贵族,也开始从事工商业,逐渐地,这里有了人数众多的强大的工商业阶层。
,但却没有政治权利,经常受到土地贵族的侵犯盘剥。
因此,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们就会和农民一起反对土地贵族的专制政权,要求拥有政治权利。
政权从土地贵族手中夺过来之后,新的政权必须以维护工商业从业者的利益为目的。
而工商业发展的首先要求是自由和平等。
没有自由和平等,工商业从业者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
所以新政权必须保护每个合法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私有利益。
这样,民主制国家产生了。
4.科技中国与古希腊都是文明古国,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在这些文明中最表象象征的就是他们的科技艺术。
科技,我将其理解为科学和技术。
我认为,中国文化中更多的是技术而非科学,真正的系统科学起源于古希腊。
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众多,单单四大发明就享誉世界,甚至对西方的科技发展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受农业经济以及政府“重农”政策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的科技成就是与农业有关的。
例如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令,各式各样的水车、播种工具,甚至有很多种历法也是以适合农业生产为原则创立的,其他的工艺创造也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而创造的。
这些发明精巧绝伦,是古代人民千年智慧的结晶,但是,我国古代的科技不能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因此,不能称为科学,应该是技术。
即使是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也只是我国文化科技方面中的一小部分,不具有代表性。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这不是在受到束缚而且十分封闭的农业经济、君主集权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的。
但是在民主制社会中,个人可以自由平等地生活,个性天赋能得到发挥,总有一些人天生喜欢研究学问,热衷于思考古人流传下来的种种问题,也可以自由地争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了不同理论的交流,这样,追求真知的哲学学问能够得到发展。
而研究万物本原的工作必然会促使认识方法的提高,直至产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科学。
哲学的发展乃至科学的产生,必须要有自由的社会环境。
而自由的民主制社会的产生必须要有强大的工商业阶层力量对抗土地贵族专制,而强大的工商业阶层只能出现在适合工商业大发展的地区,而适合工商业发展的地区必须有这样的地理环境:有方便的对外联系,附近是古老文明地区,自身环境不适合农业,但有自然矿藏,适合航海,有优良港湾。
这样的地区,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只有一个。
这就是爱琴海区域的希腊半岛上的雅典地区。
幸亏有雅典地区,使得在公元前3世纪时,人类终于有了科学。
5.宗教信仰比较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会发现一个显著的不同:欧洲敬神,中国敬人。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是圣人情结。
我们民族是一个宗教意识淡薄的民族,在传统社会的社会生活中其实是没有宗教的。
我们没有本土宗教,宗教是外来的,道教是宗教外来后才产生的,不是自己产生出来的,而且即使是道教,他所遵奉的教主也是真人—老子。
我们不崇拜神,崇拜人,而且是真人崇拜。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类的一切聪明才智都集中在英雄身上,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都来自于“三皇五帝”的智慧。
象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分别发明了燧石和钻木取火、结网和弓箭以及牲畜的饲养、五谷的种植和中医药术。
而五帝之首黄帝则是做衣冠,造舟车,制音律,创文字等等。
而这些都是由当时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活动决定的。
中国频繁的灾害和频繁的战争,造就中国农业基本上是天灾与人祸后的余存。
战胜天灾,避免人祸就成为农耕民族的普遍期望。
而黄帝逐蚩尤、大禹治水的成功实践,使华夏先民真切感受到,英雄救世比神仙救世更实际一些。
所以说,中国的神都是人格神,是人的化身。
举个最简单常见的例子,店铺中所供奉的财神爷不就是关公吗?与中国不同,西方人认为神灵赐予自己理性,如广泛流传欧洲的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弟弟神厄庇墨透斯点化人和动物各种天赋,尽管一时疏忽,好象留给人类的天赋少了些,但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却赋与人以最重要的智慧,普罗米修斯干脆从太阳神那里偷出火种补偿给人类,使人类成为世界生灵的主宰。
西方人崇拜神,而且基督教的神是无形的,基督教的教义中上帝没有形状,不是人格神。
他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
因此超越所有的人,因此才可能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这样的平等理念只有在民主制的国家才可能实现,更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才可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