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最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建设单位**县城市管理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县城市管理局办公大楼408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立项审批部门**县经济发展局批准文号吴经发审字[2013]121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及代码热力生产和供应D4430占地面积(平方米)1281.4(约1.922亩)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 142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1.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3年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县经济高速增长,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

发展集中供热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污染,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城市基础。

同时该项目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

本项目总投资1422万元人民币,占地约1.992亩,土地现状为河漫滩,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穿越宁塞川河槽,沿宁塞川河东侧河床敷设至鸵鸟台锅炉房。

铺设管径为DN426×8双向供热管网1.2km,采用地埋式方式,并配套建设检查井、安装阀门等设备或连接装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县城市管理局于2013年6月委托延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其“**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我所接受委托后,随即组织人员到项目建设场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勘查与调研,收集了有关的工程资料,进行了该项目的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建设特点,对该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报告评价主要结论为:项目选址合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

项目的建设会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将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并且全面落实本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控制在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在管网运营期间,建设单位须制定合理巡查制度,避免因管网破损,导致热水流出管网后进入北洛河,造成水体污染。

据此,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建地按拟建规模建设是可行的。

现已编制完成了《**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交由建设单位呈报给延安市环境保护局审批。

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正,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实施;(8)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78号《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内容及格式的通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3.地理位臵项目选址位于洛河(**段)河漫滩上,土地现状为河漫滩,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穿越宁塞川河槽,沿河道布设至鸵鸟台锅炉房。

项目地理位臵见附图1。

4.管线走向本项目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向北到宁塞川桥,穿越宁塞川河槽后,沿宁塞川河东侧布设至鸵鸟台锅炉房,总供热管网总长1.2km。

**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供热管线走向示意图附图2。

5.项目内容及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1422万元人民币,占地约1.992亩,土地现状为河漫滩,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穿越宁塞川河槽,沿宁塞川河东侧河床敷设至鸵鸟台锅炉房。

铺设管径为DN426×8双向供热管网1.2km,工作压力1.3MPa,供回水温度130/70‴,采用地埋式方式,并配套建设检查井、安装阀门等设备或连接装臵。

本项目供热参数见表1。

表1 项目供热参数一览表序号指标单位参数值1 热网供回水温度(一级网)‴130/702 热网供回水温度(二级网)‴85/603 热网循环水量t/h 25224 热网工作压力(一级网)MPa 1.305 热网工作压力(二级网)MPa 0.606 供水压力MPa 1.17 回水压力MPa 0.358 供回水压差MPa 0.759 总补水量(≤1%热网循环水量)t/h 266.热指标根据城市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锅炉房供热管网热负荷仅为住宅、公共建筑物及商业等冬季采暖热负荷,项目热指标如下:①采暖最大热负荷根据采暖热指标计算的热负荷为最大热负荷,其热指标值中已经包含了热网输送过程的损失,最大热负荷按下列公式计算:Q=q×A×10-3n式中Q——采暖最大设计热负荷,kW;nq——采暖热指标,综合热指标60W/m2;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②采暖平均负荷Q np =Qn×(tn-tp)/(tn-twn)式中 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Qn——采暖最大设计热负荷,kW;tn——室内设计温度,取18‴;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0‴;twn——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5‴。

采暖热负荷是根据供热面积,按不同热指标计算的,本工程设计热负荷为42000KW。

③采暖时间根据县区气象资料,室外采暖设计温度为-5‴,陕北地区采暖135d,全年供热时间为3240h。

7.热源概况本项目热源来自小沟门锅炉房,其位于**县小沟门台,东侧隔10m宽的S303(省道)为北洛河,道路与河的落差约10m,河对面为**县老县城,南北侧均为规划商业楼,西侧隔约300m斜坡山体为**县看守所(规划)。

小沟门锅炉房占地面积61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3272m2,安臵5台29MW燃煤带压热水锅炉(130/70‴),预计供热面积197.4万m2。

9、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本工程劳动定员10人,其中热网及热力站巡检人员2人,抢险维修人员3人,收费及用户服务人员3人,管理人员2人。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项目有关的污染情况和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地形地貌**县属于鄂尔多斯地区的一部分,属陕甘宁向斜拗陷构造区。

全县地貌类型分为黄土梁状丘陵区和黄土梁涧两种,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黄土梁状丘陵分布在白于山南侧的北洛河河源区,约占全县面积的85%,以梁状丘陵为主,有少量黄土峁,地势较高;黄土梁涧分布在白于山北测的周湾、长城两乡,以长梁宽故地形为主,有少数残丘低峁,占全县面积的15%。

全县土壤主要为绵黄土、绵沙土、沙壤土、粘土和红胶土五种。

●地质概况**县地质基础,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在构造上是一个台向斜。

以延安地区为中心的陕北单斜翘曲构造,呈东高西低的大斜坡。

在这个斜坡上,自靖边以东,经二家畔转志丹东南,经曹新庄南下之墩梁东,穿过石马河直至直罗镇西的黑水诗,经子午岭东侧入咸阳地区以西,为陕甘宁拗陷向斜构造。

向斜的东翼陡,西翼缓,**至正宁一线正处在陕甘宁向斜东翼陡坡的高坡上。

在**至正宁的高斜坡上由北向南,又有三隆两凹为次一级构造组合。

陕甘宁拗陷在延安地区的二级构造为志丹隆起和**沉陷。

**是一个重力低值的拗陷地带。

在县城内表现为**隆起,白豹凹陷。

●水文概况北洛河属黄河流域,为黄河二级支流,渭河一级支流。

发源于白于山南麓,从西北向东南,干流流经榆林、延安、渭南三市。

干流总长680.3公里,流域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

其中省内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在甘肃境内0.23万平方公里。

在延安市境内,河长385公里,流域面积17948平方公里,河长和面积分别是总河长和总面积的57%和67%。

北洛河是延安市河长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9%。

在全市13个县(区)中,涉及北洛河流域的有7个县,即吴旗大部(88.3%),志丹大部(81.3%),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县全部,黄龙县的37.6%属北洛河流域。

延安市北洛河流域人口74.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7%。

由此可见,北洛河是延安市最主要河流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县县域河流均属北洛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头道川、乱石头川、二道川和宁塞川。

多年平均流量为4.763m3/s。

均侵蚀模数为1.5万吨/平方公里。

●气候与气象**县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25.1‴。

年平均降雨量483.4毫米。

年平均无霜期155天,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

最大冻土深度达95cm。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旱、涝、风暴、冻灾等。

●土壤1984年土壤普查结果,**县土壤有黄土性土、黑垆土、淤土、风沙土、潮土、红粘土、盐渍土7个土类,13个亚类,35个土属,95个土种。

土壤在**县的分布趋势受纬度影响较大,表现为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差异甚微。

具体从长城的胶泥洼则西部以北至大星渠(靖边县界)一带为风沙土;五谷城的畔沟沿圪烂沟以北至胶泥洼则分布为绵纱土;五谷城畔沟以南至甘肃省华池县界的整个中南部梁峁丘陵多为黄绵土。

●植被、生物多样性植被以农作物为主,天然植被为野生杂草等,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蔬菜。

植物以人工栽培的葡萄、苹果等为主。

田间杂草有爬地草、狗尾草等,路边有车前子、节节草等。

项目建设场地四周无珍稀保护动植物,生态结构较为简单。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环境概况**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

地处东经107°38′57″至108°32′49″,北纬36°33′33″至37°24′27″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