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种重性精神疾病

6种重性精神疾病

6种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是什么?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为特征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起病多隐袭(少数患者急性发作),病程多迁延;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一般无意识障碍。

症状演变趋势,病程:分型: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较好)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预后最差,容易衰退)未分型(又称其它型)精神分裂症的I型和II型分类I型II型主要症状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等阴性症状为主对神经阻滞剂反良好差诊断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治疗】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全病程治疗:早期干预、急性期治疗、维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分类】按药理作用分:a.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或称多巴胺受体组滞剂。

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

b.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其主要药理作用为5-HT和D2受体阻断作用。

化学结构分:1.吩噻嗪类;2.硫杂蒽类;3.丁酰苯类;4.苯甲酰胺类;5.二苯二氮卓类;6.其他【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1.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2.控制躁狂发作;3.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禁忌症:1.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和重症高血压2.严重肝病/肾脏疾病3.严重中枢抑制或昏迷4.严重血液病或造血功能不良5.抗精神病药物过敏6.急性感染者、老人、孕妇、儿童慎用7.吩噻嗪不宜与肾上腺素合用—以免导致严重的低血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1)精神方面的副作用:①过度镇静:表现为无力嗜睡,多见于治疗开始,以后可逐渐产生耐受。

药物种类中典型抗精神病药低效价类和氯氮平较常引起,与剂量及个体反应也有关系。

产生机制与抗精神病药阻断α1受体与H1受体有关。

治疗早期通过缓慢增加剂量使患者逐渐产生耐受和适应。

②药源性精神障碍a 意识障碍:约1%~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不等。

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行为无目的,表情茫然,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或冲动行为,可伴脉速,出汗,构音不清等。

症状多见于午后或晚间明显。

多见于以下情况:治疗早期快速增加低效抗精神病药剂量,大剂量用药,合并三环类抗抑郁剂或抗胆碱能药,老年人或原有脑器质性病变者。

其发生机制与药物的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b 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原有精神症状基础上又出现焦虑、激越、敌意、兴奋冲动、攻击行为等。

以服用抗抑郁药及高效价药物或原有脑器质性病变者多。

多见于治疗早期,多为一过性,发生机制不清。

c 药源性抑郁状态:表现为焦虑,烦躁,消极悲观,情绪低落,自责自罪,甚至自伤自杀。

以典型抗精神病药较常引起,凡治疗中出现无明显原因的情绪抑郁,均应想到药物引起的可能。

d 强迫症状: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和利培酮可使强迫症状加重。

其产生机制与阻断5-HT2受体作用较强有关。

e 紧张综合征:多由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与剂量较大有关。

表现为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肌张力增高,吞咽困难,可出现腱反射亢进,膝踝阵挛,震颤,低热。

(2)锥体外系反应:较常见,有四种不同表现形式。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个别肌群持续痉挛,以面、颈、唇及舌肌多见。

眼外肌痉挛可表现眼球上翻,凝视(动眼危象)。

面部表现肌群痉挛,可表现为口眼歪斜,张口,伸舌或卷舌。

其他肌群受累可出现斜颈,言语和吞咽困难,扭转性痉挛,角弓反张等,以高效价药物较常引起,青少年男性多见。

常发生于治疗一周内。

②静坐不能:表现为不可控制的烦躁不安,不能坐定,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患者主观感到受一种内部力量驱使,身不由己地动来动去。

③药源性的帕金森氏综合征:表现为动作迟缓,肌肉强直,震颤,姿式反射减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患者少动,动作笨拙,迟缓,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面部缺乏表情,躯干出现每秒4~8次的静止性震颤,吞咽或反射减弱,可出现后倒。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为流涎、多汗、皮脂溢出。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服药引起,一般3~6 个月后发生,老年较易发生,表现为口—舌—颊不自主运动,喉肌受累可出现不自主运动或影响正常发育。

四肢可表现为舞蹈指划样动作,捻丸运动,双上肢反复伸展动作和下肢反复交叉等,各种不自主运动具有刻板重复性。

(3)惊厥和肌痉挛:抗精神病药能降低抽搐阈值,诱发癫痫发作,低效价者,特别是氯氮平较易引起,可在开始几天、几周发生,或在加药过程中或停药时产生。

(4)植物神经副反应:药物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鼻腔、皮肤干燥,心跳加快,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射精困难,记忆障碍等。

(5)心血管系副反应:①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时,出现头晕、眼花、脸色苍白,脉速,可引起晕倒、摔伤、休克。

服低效价药物、年轻体弱者、原有动脉硬化者易发生。

②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心率增加,QT间期延长,ST段降低,T波低平。

(6)肝脏的副作用:轻者表现为一过性GPT增高。

重者出现胆汁郁积性黄疸,伴厌食、恶心、呕吐、腹胀。

以氯丙嗪引起多见,一般在用药一月后产生。

(7)造血系统的副作用: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极少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氯氮平、氯丙嗪较多见。

青年妇女,原来白细胞偏低,或伴有其他内科病者较易发生,发病时可急可缓。

多在治疗前6~12周出现,与剂量无明显关系。

(8)皮肤副反应:①药疹:是一种过敏反应,轻者在颜面、颈部、四肢、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发痒。

重者连成一片,甚至发展成剥脱性皮炎。

②光敏性皮炎: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受日晒后出现红斑、丘疹,有痒、灼热感。

(9)恶性综合征: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热和意识障碍。

(10)对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的副作用:闭经、泌乳、性欲改变、体重增加、糖尿病抗精神病药中毒一次大量服抗精神病药,可引起急性。

门诊或急诊可见到,大多为自杀,以氯丙嗪多见,其次为奋乃静、氯氮平、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秦尔登。

与其他药物如巴比妥类、酒类合用时,更易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临床表现与氯丙嗪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表现为镇静,嗜睡或昏迷,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减退,使体温下降。

若体温升高,提示有继发感染存在。

血压下降,严重时呈现低血容性休克,可致肺水肿及脑水肿,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血压可使心率反射性加快,出现心动过速。

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可致肠麻痹、尿潴留。

氯丙嗪等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导致阿---斯综合征,或房颤,可引起心衰,可出现瞳孔缩小及呼吸抑制。

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谵妄,抽搐,肌肉强直,震颤,腱反射亢进,烦躁不安等。

治疗原则是消除毒物、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1)减少毒物吸收:①洗胃:酚噻嗪类药物系水溶性,因此服药后应积极洗胃,以减少吸收,促使药物迅速排出体外,不论服药时间长短,意识是否清晰,均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5~10L反复抽洗,务求彻底。

若在基层医院,须经充分洗胃后方可转院。

②导泻和吸附:洗胃后,可以从胃管注入硫酸钠20~30g(不用硫酸镁,尤其肾功能不全时),活性炭20~50g,以促进药物的排泄及吸附胃内洗净的药物。

(2)促进药物排泄:通过利尿和输液的方法,促进排泄。

渗透性利尿剂和甘露醇的作用持久,性质稳定,无毒性反应,效果较好。

可用20%甘露醇250~500ml 静滴。

但应先补充血容量,血压稳定时才使用。

输液不应过多,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低血压的处理:吩噻嗪类药有降压作用,长时间血压下降,不但影响意识恢复,可因血液灌注不足造成脏器损害。

故首先应予补液,如5%葡萄糖氯化钠,低分子右旋糖酐,输液后血压仍不回升,可慎用升压药,常用者用重酒石酸间羟胺10mg,肌注,每1/2~2小时使用一次。

(4)中枢兴奋剂的应用:若昏迷较深可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催醒,如美解眠50mg静滴,利地林20mg,肌注或静推。

若伴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可用咖啡因0.25g,尼可刹米0.375g,每1~2小时交替使用。

几种常见的精神病药物的介绍氯丙嗪:25mg/片、50mg/片、针剂:50mg、100mg,镇静作用较强(通常在静脉注射数分钟,肌肉注射15—30分钟,口服1/2—1小时起效,药效可持续4—6小时),主要用于具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的病人,针剂能快速控制病人的兴奋和急性精神病性症状。

较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椎体外系反应、抗胆碱能反应、皮疹。

奋乃静:2mg/片,内脏毒性较少,适用于老年或伴有脏器(心、肝、肾、肺)等躯体疾患者。

主要副作用为椎体外系反应。

氟哌叮醇:2mg/片、针剂:5mg,主要用于具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的病人,针剂常用于处理精神科的急诊。

也适用于老年或伴有躯体疾患的兴奋躁动的精神病人。

小剂量也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

主要的副作用为椎体外系反应舒必利:100mg/片、针剂:100mg,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有效,对兴奋、躁狂状态效果差。

静脉100--400mg/日(渐增,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7—10天,能很好缓解病人的紧张状态。

低剂量有抗抑郁的作用。

主要的副作用为引起内分泌变化如体重增加、泌乳、闭经、性功能减退,静脉给药时注意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氯氮平:25mg/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满意,尤其是难治性病例。

镇静作用强、易出现位性低血压,故起始剂量易低。

主要的副作用为体重增加、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高)、便秘、流延,此外还可见体温升高、癫痫发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