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台施工方案

承台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1)3 工程概况 (1)4 劳动组织设计 (2)4.1 人员组织 (2)4.2 机械组织 (2)5 工期安排 (3)6 承台施工方法 (3)6.1施工工艺流程图 (3)6.2施工放样 (4)6.3基坑开挖 (4)6.4 基底处理 (5)6.5 桩头凿除 (5)6.6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5)6.7 冷却管及测温管布设 (7)6.8 模板安装 (9)6.9 混凝土浇筑 (9)6.10 混凝土养护 (11)6.11 拆模及基坑回填 (11)7 质量保证措施 (12)7.1质量保证组织措施 (12)7.2 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3)7.3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13)8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5)8.1 组织保证 (15)8.2 技术保证 (17)8.3 经济保证 (18)8.4 安全管理措施 (18)9 文明施工措施 (19)10 水环保措施 (20)10.1 环境保护措施 (20)10.2 水土保持措施 (20)承台施工技术方案1 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交通部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四分册桥梁工程》;(4)《云南麻昭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施工图纸》;(5)我集团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2 编制原则1) 遵守招标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按照业主指定的工期要求编写本方案;2)严格遵守招标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3)实施项目法管理,优化组织、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各工序,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

3 工程概况腰岩特大桥(中心桩号K26+390)位于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麻柳湾至昭通段高速公路B标段B2工区,该桥跨越深沟,是本标段的控制性工程。

桥跨布置为:3.0m(桥台)+[3×40+3×40+4×40+3×40+(30+2×40+30)](连续T梁)+(50+90+50)连续刚构+[4×40+4×40+(30+3×40)+(30+40+30)] (连续T 梁)+3.0m(桥台),全长1426米。

承台共计15个,尺寸分别为9.5×9.5×4m(2个)、7.5×7.5×3m(7个)、6.4×6.4×2.5m(6个),主要工程量为:C30混凝土2518m3,C15混凝土114.2m3,Ⅱ级钢筋Φ32的150043.5 kg,Φ25的48036.5 kg,Φ22的22074.6Φ16的7402.8 kg,Φ12的18219.7kg。

4 劳动组织设计4.1 人员组织本承台工程由承台施工队负责施工。

人员组织见图4-1。

图4-1 人员组织结构图4.2 机械组织表1 主要施工机械表5 工期安排计划开工时间:2014年2月10日;计划完工时间:2014年6月30日。

6 承台施工方法6.1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6-1 承台施工工艺框图。

图6.1 承台施工工艺框图6.2施工放样在施工平台施工完毕后,重新精确测量放样,并对放样点位加以保护或十字线引出,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和效正。

6.3基坑开挖(1)施工准备:施工时应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准备好材料、劳力及机具,并检查其性能达到要求。

(2)施工时必须按交底中承台基坑断面尺寸进行基坑开挖和防护。

(3)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前作好基坑顶、基坑底的排水工作,并根据现场情况在基坑的一角处做1~2个集水井,防止基坑浸水,并保证基底各尺寸及承载力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开挖过程应保证基坑底预留0.3m采用人工开挖。

(4)基坑开挖的土方应集中堆放,不得影响施工,并为承台灌注预留通道。

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边缘的距离不小于基坑的深度,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泻洪。

基坑平面位置及基底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

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管桩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6.4 基底处理基坑开挖完成以后,坑底不允许暴露或浸水时间过长,并防止搅动。

坑底找平夯实,采用10cm 厚C15 素混凝土垫层找平,作构造物底模之用,且其顶面应不高于基底高程,混凝土垫层边缘要伸出承台50cm。

6.5 桩头凿除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并具有一定强度后,立即组织充足的人员设备进行桩头凿除,尽量缩短桩头凿除的施工时间,为下道工序争取更多的施工时间。

桩头凿除时,要控制好标高,桩头应伸入承台20cm,首先利用红油漆在桩头上做出明显的标记,在凿除剩余10cm时,改用人工凿除,以免机械作业对桩头造成破坏,影响桩基质量。

桩头凿除结束后,立即对桩基的偏位情况进行检测,并提前通知检测单位对桩基的成桩质量进行检测,提供工程名称、里程、墩号、桩径、桩长、各桩灌注时间、混凝土等级、桩位平面示意图。

检测时请现场监理旁站。

待检测合格后进行承台钢筋的施工。

6.6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直螺纹套筒连接时套筒长为应为钢筋直径的二倍,套筒应有保护盖,保护盖上应注明套筒的规格。

套筒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要防止锈蚀和沾污标准型连接套外形尺寸见下表(1)钢筋先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后运至施工现场,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及质量要求进行安装和绑扎。

钢筋加工按设计钢种、规格和尺寸形状加工,并按部位加以标识,以方便施工,不致出错。

现场采用绑扎与焊接相结合,加工棚制作钢筋骨架必须采用焊接。

对绑扎和焊接的接头,位置放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且相互错开,搭接长度和截面接头数量符合有关规定。

接头采用电弧接焊时,焊缝的长度、宽度、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绑扎采用0.7mm的铁丝,绑扎要求牢固、无滑移。

钢筋保护层厚度用塑料垫块控制,在箍筋四周均匀楔入塑料垫块,使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钢筋接头错开,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总数的1/2。

钢筋接头采用焊接,单面焊时要求搭接长度≥10d,双面焊时要求搭接长度≥5d。

(2)钢筋按照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在制安过程中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堆置钢筋棚内,堆置时垫高地面30cm以上。

(3)钢筋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进场后及时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4)钢筋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要平直,无局部弯曲,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在使用前进行调直。

(5)钢筋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需持合格证上岗。

钢筋焊接单面焊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长度不小于5d,焊条型号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焊缝饱满,无焊渣。

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50%,钢筋接头弯曲正确,焊接后两根钢筋轴线一致。

(6)在钢筋安装前,由测量班放线确定承台的轮廓线,并利用钢尺对测量放样进行复核,确保无误。

根据测量班的施工放样,用墨线弹出承台轮廓线,并根据图纸尺寸将承台底部主筋位置用墨线标识在垫层混凝土上。

(7)根据垫层混凝土面上标识的墨线,安放承台底部主筋,要求位置准确,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数量的50%。

(8)搭设钢管架:利用钢管搭设钢管架,要求钢管架牢固,在钢管架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水平钢管,并根据承台钢筋的分部,控制好相应的标高;在搭设钢管时注意对承台底部钢筋的保护;钢管架完成后,进行承台其它部位的水平主筋安装,将水平主筋按图纸间距安放在水平钢管上。

(9)安装承台竖向钢筋及箍筋,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边安装边与承台主筋之间进行绑扎,绑扎要求进行全绑扎以确保钢筋骨架的整体性,同时在承台顶面预留2-4个过人孔。

在箍筋安装的过程中,边安装边对钢管进行拆除,箍筋安装完成,水平钢管拆除完成,承台钢筋形成一个完整的骨架。

(10)在承台钢筋安装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要预埋好墩柱钢筋;为保证墩柱预埋筋的稳定性,利用钢管对其进行临时支撑。

6.7 冷却管及测温管布设(1)冷却管布设采用φ48mm,壁厚4mm的钢管作为冷却降温管,配套接头连接。

冷却管与其下方的钢筋网片和竖向的支撑钢筋绑扎或点焊牢固,冷却管如与墩身钢筋发生干扰可适当调整冷却管位置,如与承台钢筋发生干扰可适当调整钢筋位置。

冷却管进出水口伸出承台顶面40cm,承台冷却管在混凝土浇筑时开始通水进行冷却,检测混凝土芯部温度的同时监测进出够水温,随时调整水流速度,通水时间为6天。

承台冷却管在使用后用C35水泥浆充灌密实。

腰岩特大桥冷却降温管埋设布置见下图6-2:图6-2 冷却降温管埋设布置图(2)测温孔布置承台砼厚度4m,砼硬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因混凝土在较大截面范围内硬化速度和散热条件的差异,内部会产生一定的温差,可能导致底板砼产生温度裂缝。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控,随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动态,以此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内表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每个承台都需要进行温度测量控制。

1、测温孔采用预埋内径10mm的PVC管(要求管壁比较厚实),深度为2m。

在混凝土终凝前分几次转动PVC管,保证混凝土终凝后能拔出。

2、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监测,专人检测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测温时间不少于14天,前7天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后7天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前6天通过冷却管内循环水流降温,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大于25°C时,可以调节管内循环水的流动速率或换入温度较低的循环水来加强降温效果。

6天后,冷却管停止通水,若此时测温温差仍然大于25°C则需要继续通水降低内外温差;当温差小于25°C时,可停止测温,并采用覆盖保温等措施。

6.8 模板安装(1)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模板支立和加固。

模板采用δ=10mm厚钢板专业工厂特制的大块定型钢模。

施工中加强对模板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加工完成后的试拼(如:结构尺寸、平整度、光洁度、刚度等)。

安装模板时,模板接缝不大于1mm,接缝处相邻两模板高差小于1mm,模板平整度小于2mm,以确保砼的外观质量。

模板拼装时注意接缝紧密,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不大于1mm,拼缝间用双面胶粘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拼装完成后,模板内侧涂刷同一型号的脱模剂。

模板拼缝平整,无错台,且拼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平顺、棱角顺畅,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

在浇筑砼的过程中,有专人看护模板,防止胀模和漏浆。

(2)模板在工地摆放必须平整,同时要求有防雨淋,防止模板变形,并由专人统一管理。

施工中加强对模板检查,安装模板时,模板接缝不大于1mm,接缝处相邻两模板高差小于1mm,模板平整度小于2mm,以确保砼的外观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