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中医医院检验科新开项目介绍
一、新开项目名称:1.血清果糖胺FMN(即糖化血清蛋白)
正常参考1.40-2.95mmol/L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参考4-6%)
二、申请方式:糖三联(包括血清葡萄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
三、样本要求(早上空腹):一管生化管(黄头或红头)
一管血常规管(紫头)
共采集两管血,如同时有其它检验项目可以共用。
四、临床参考建议
a.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但血糖测试的结果可以调整日常胰岛素的用量。
b.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反映的是在检测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但并不主张单独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
也不能代替日常的自我血糖监测
C.果糖胺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质,由于血清蛋白半衰期较短,本试验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血糖的水平。
可以了解夜间低血糖情况及鉴别应激性高血糖。
也有学者认为此项单独升高,是糖尿病的早期信使。
1.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
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例患者的诊疗方案。
如果某位患者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空腹血糖,发现这个值为7.2mmol/L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但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该患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已接近15mmol/L。
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需要对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作出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
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待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了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糖化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应以空腹和/或餐后血糖为准。
2.果糖胺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
它的测定却不受血糖的影响。
由于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20天,故果糖胺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较短时期内血糖浓度变化的不足。
是对血糖波动较大的脆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了解其平均血糖水平有实际意义。
但果糖胺不受每次进食的影响,所以不能用来直接指导每日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用量。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