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游褒禅山记》
而卒葬之。 卒:终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为,是。阳:古代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而卒葬之。 卒:终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为,是。阳:古代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且: 将要。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且: 将要。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 更加。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且: 将要。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卒葬之”
卒 “卒成大业” “疲敝之卒”
文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
“有碑仆道”
道
“何可胜道也哉” “传道受业”(《师说》)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卒葬之”
卒 “卒成大业” “疲敝之卒”
死 终于
士兵
文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
碑文,整篇文章 文字。
“有碑仆道”
道路
道
“何可胜道也哉”
说、讲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且: 将要。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 更加。 火尚足以明也。 明: 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且: 将要。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 更加。 火尚足以明也。 明: 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传道受业”(《师说》) 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正确的方法
“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 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⑶“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 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 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 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 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 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 好读书”。1042 年登进士第。1061 年 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 年任 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 的猛烈攻击,于 1074 年罢相,次年再 为相。1076 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 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 荆公”。1086 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 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 称“王文公”。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
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
浮靡的文风。文章结构谨严,
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
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
“唐宋八大家” 之一
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 生文集》。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也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而卒葬之。 卒:终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为,是。阳:古代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碑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词性活用: ⑴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⑵ “名”: ① 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② 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而卒葬之。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而卒葬之。 卒:终于。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且: 将要。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 更加。 火尚足以明也。 明: 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尽,尽兴。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而卒葬之。 卒:终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而卒葬之。 卒:终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而卒葬之。 卒:终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开始。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不出,火且尽。 且: 将要。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 更加。 火尚足以明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褒禅(
)山亦谓之华山。
今言“华”(
)如“华实”(
)
之“华”(
)者,盖音谬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然。
既其出,则或咎(
)其欲出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
)之。
何可胜(
)道也哉!
庐陵萧君圭(
)君玉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褒禅( bāo chán )山亦谓之华山。 今言“华”(huā )如“华实”(huá ) 之“华”(huá )者,盖音谬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zhǒng )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yǎo )然。 既其出,则或咎( jiù )其欲出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 xiàng )之。 何可胜( shēng )道也哉! 庐陵萧君圭( guī )君玉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fǔ )。
是他一生的写照。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 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 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 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 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 院)建筑宏伟。 距院约200米,半 山腰还有大小二 塔。十年浩劫中, 塔被炸毁,寺院 被拆除,现仅两 洞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