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李商隐诗两首》检测练习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宵柝.(tuò)虎旅.(lǚ)数.典忘祖(shǔ) 度.德量力(duó)
B.晓筹.(chóu) 锦瑟.(sè)流水浅.浅(jiān) 泥.古不化(ní)
C.琴弦.(xián) 华.年(huá)丢三落.(là)四危如累.(lěi)卵
D.惘.(wǎnɡ)然占卜.(bǔ)言简意赅.(ɡāi) 屏.(bǐnɡ)气凝神
【答案】B(泥:n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
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
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
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
【答案】C(净—静)
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
....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保持“国为重,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
....
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月29日,考录比例约为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入公
”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
...风光度日。
D.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
,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
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
【答案】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在此使用语义不符,
不合语境。
)
4.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答案】A(此句义为:无法预测在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
休:完,结束)
5.下面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对偶)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拟人)
【答案】选B。
(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
6.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义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C
7.对《马嵬》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直指李唐王朝的前朝皇帝李隆基。
B.“空闻虎旅传宵柝”意在表现战争年代军旅生活的紧张、充实,不像在宫中只听“鸡人报晓”那样无聊、空虚。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联做到了高度概括,马嵬之变的原因、结果、过程被诗人一并凝聚在这一联之中。
D.这首《马嵬》诗于委婉中显得犀利辛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深邃目光关心社会的李商隐。
【答案】B(这一联意在表现唐玄宗逃难途中的窘境)
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州,不过是空想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
“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
“笑牵牛”指玄宗笑牛郎织女不如他和杨贵妃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答案】C(“当时”并不是指“在这危急之时”,而是指“当年”。
“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当年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
)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蝉栖息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
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答案】D(“相警”,不是“互相提醒”的意思)
15.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完成下题。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6.对诗中词语地解释不正确地是( )
A.“滁州”指安徽省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环滁皆山也”,这里地“滁”即滁州
B.“独怜”句中地“怜”是可惜、可怜地意思,“涧边”就是河边、水边地意思
C.“上有”句中地“深”,有树木茂盛、枝叶繁茂之意,写出了画意般地深邃
D.“野渡”句中地“野渡”说地是野外地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称“津”,成语“无人问津”之“津”即是此意
16.B(怜,可爱)
17.对诗句地赏析不正确地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地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地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地手法,写出了画面地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地均衡和谐,既有飞动地情景,又有潮声、雨声地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地立体美感y6v3ALoS89 D.全诗运用拟人地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地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M2ub
17.D(无拟人手法)
18.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网络“新成语”,人们毁誉参半:赞成的人觉得它源于生活,反对的人认为它毫无美感。
国家语委相关人士曾指出,我们要关注、规范网络语言,但也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特定区域里、特定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
就目前来看,网络“新成语”还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成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毁誉参半B.规范C.毕竟D.登堂入室
解析:A项,“毁誉参半”即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意见不一。
B项,“规范”在此处意为“使合乎规范”。
C项,“毕竟”是一个副词,表示“到底”、“终究”的意思。
D 项,“登堂入室”指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用在此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答案:D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B.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传播二手烟,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
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我国是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但无论是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还是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D.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络文化。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熔于一炉”后加上“的报纸”。
B项,不合逻辑,“劝阻……戒烟”不妥,应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C项,搭配不当,“改善”和“水平”“程度”不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