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推荐今天听了秦老师的加法运算律一课,感受颇深。

下面就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

1、这节课结构清晰,安排合理。

本课分三大块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两者之间的比较练习。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老师都按“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比、抽象概括—实践应用”步骤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教学重难点突出,并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2、练习层次分明,做到循序渐进。

在整节课中,秦老师把练习分成了两大块:一是学习完新知后,安排了针对性的练习,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学得更加扎实有效;二是在比较两个加法运算定律后,安排了综合性的练习,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横向比较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所学知识。

3、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学中秦老师注重了举例、观察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中能够自己概括出加法运算律。

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的来说,秦老师的整节课,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学得扎实有效;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中,同时引发我以下思考:
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有两大块是类似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但是加法结合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不是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更加突出,如先教学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己研究,总结概念。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数学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懒惰者。

显然,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宝贵。

”如果学生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不是更加相得益彰吗?
当然,以上知识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是不是科学还有待老师们指正,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