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李君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然而,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

也就是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教师应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作别人的榜样。

教学工作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

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

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敬佩、依赖、亲切感,教育效果就好。

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呢?1、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

教师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之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业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确实如此,优秀的品格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会使学生效仿。

所以,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起作用,产生影响。

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

例如,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

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故此,教师应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

2、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或对别人所持态度的体验,往往以鲜明的、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情,是教师对学生态度上的和蔼和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关心的和谐与统一。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专心地听讲,真诚地接受,甚至会更加勤奋学习。

反之,无视学生的特点,感情上产生对立、反感,那么再好的教学都会产生逆反,会被理解为说教,更谈不上教书育人。

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动情点,采用恰当的手段加以逐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健康情感;对学生要亲切,要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

3、用渊博的知识魅力使学生产生信服感。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股“长流水”。

教师丰富的智力生活、知识如长流水,才可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杨帆远航。

教师如具有较宽知识面或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会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敬佩感。

这种信服和敬佩感就像一种心理磁铁吸引着学生自觉地接受影响。

因为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会使学生感到同他在一起,听他讲课会增见识、解难题,排优虑、长志气,就会专心听他的教诲和接受他所讲的道理。

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吸引和好的教学效果了。

4、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有效地运用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本领的表现,是体现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法码。

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的观察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示范能力等;但主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只有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才能写出好的教案,分析、概括和表达出科学的道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一位教学能力强,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反之,文字表达能力差,教案写不好,语言枯燥、干巴、词不达意,逻辑混乱,那么,他有再丰富的知识也等于零,花再大的功夫也没有好的效果。

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做为教师要想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培养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1、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就要自觉地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扎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

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

教师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

教师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使他客观上成为学生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做为教师,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要求进步,品行高尚;谦虚好学,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执教严谨;作风正派,秉公办事;平易近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做为教师就应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做到讲课、讲话都能使学生信服,行为举止让学生佩服,成为学生的榜样。

2、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岗位上自学锻炼出来的。

教师要有育人的本领, 要独立思考、追求真知,为求业务精湛。

须知:“教过”不等于“教会”,每个教师都能做到“教过”而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师就须好学不倦,苦练基本功,要研究学生,对学生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共性要研究,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教学策略。

善于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总结经验,把实践中的成功探索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总结。

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新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

纵深型、复合型,广博精深是现代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范围,调整自己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具有广泛的相邻、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课教师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的社会主义这三部分的重要理论,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广泛的了解,使其溶入教学中。

其次,还应具有一定的辅助知识,如伦理学、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等。

再次,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课教师还应了解,本校所开设的专业课,针对不同专业,把相关的知识融于政治课的教学之中。

4、善于运用情感的纽带。

感情和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要做到心理相融,爱是最好的融合剂。

中学生富于热情。

在家庭,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他们更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尤其想得到教师的爱,哪怕只是一丝微笑、一句话、一种眼神,都会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求知的力量。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应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知道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因势利导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各种矛盾和困惑,正确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谅解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爱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当前,尤其要研究课堂里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施教之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为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研究如何创设和谐的学习政治课的情景和气氛。

如何激励学生生疑、质疑,并积极开动脑筋解析疑难,如何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平等相待,师生互动,如何重视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发展潜能,等等,其中可探索的内容很多,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来反思,就能在德行、才学、识见、能力诸多方面获得提高。

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生命融入事业之中,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闪发出耀眼的光辉。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

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老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

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

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

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

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

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

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

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

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

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

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

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

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