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犯罪动机
• 2.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客观因素 • (1)环境的变化 • (2)目标的变化 • (5)突发的障碍因素 • (4)被害人态度的变化 • (3)犯罪工具、手段的变化
第三节 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 一、不明显的犯罪动机 • 1.少年犯 • 根据我国台湾学者蔡墩铭的研究(蔡墩铭,1979),与成人犯罪相比,
• 其四,从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
•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 1.一定强度的需要促使形成犯罪动机 • 2.外部诱因引起的犯罪动机 • 3.内在需要与外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犯罪动机 • 犯罪动机的最终形成,就是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
机冲突、斗争的结果。
第二节 犯罪动机的转化
• 一、犯罪动机转化的类型 • 犯罪动机的转化是指在准备、实施犯罪
少年犯罪中常表现出下列特有的动机: • (1)好奇动机 • • (2)娱乐动机 • • (3)自我显示的动机 • • (4)寻求刺激的动机 • • (5)要求独立的动机
• 我国学者邱国梁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除了具有犯罪 动机的普遍性外,还具有下列特殊性:
• • (1)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刺激(诱因)引起 • • (2)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 • • (3)产生恶性转化的情况较多 • • (4)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绪性和情感性 • • (5)犯罪动机未被意识到的特征比较显著 •
• 5.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 在直接故意犯罪中,犯罪主体不仅有明确 的犯罪动机,而且还有明确的犯罪目的。
• 所谓犯罪目的是指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 人期望通过实施犯罪来实现的结果。
•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为:
• 其一,从形成过程看,犯罪动机形成在先,犯罪 目的产生于后,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原因。
第五章 犯罪动机
第一节 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 一、犯罪动机的概述 • 犯罪动机是推动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
的动力因素。 • 不同的犯罪动机,不仅直接反映出犯罪
主体的主观恶性程度的大小,而且也表明 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差异,因此是 量刑轻重的主要依据之一。
• 1.犯罪动机的概念
• ①犯罪动机是驱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 以达到一定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或意识 (1)根据犯罪动机形成的特点,可以将犯罪动机分 为情境性犯罪动机和预谋性犯罪动机
• (2)按犯罪人对犯罪动机意识到的水平划分,可以 分为意识到的犯罪动机和未被意识到的犯罪动机
• (3)根据犯罪动机的作用力,可以将犯罪动机区分 为主导性犯罪动机和从属性犯罪动机
• (4)根据犯罪动机的内容,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贪 利动机、报复动机、性动机、恐惧动机、好奇动 机等等。
• ②犯罪动机是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 的内心起因,它通常表现为行为人希望得 到满足的愿望或需要(赵长青,2000);
• ③犯罪动机就是激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 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因(邱国梁,1988)。
• 在一般情况下,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当犯罪的某种内在需要或欲 求被犯罪主体明确意识到,或者外在诱因 的出现而激活犯罪主体的某种需要,且需 要与抽象的犯罪手段和侵害目标相联系而 形成故意犯罪的意向和想法时,就意味着 犯罪意图的形成。
• 其二,从意识水平看,犯罪动机比犯罪目的更内 在和蕴藏。
• 其三,同一个犯罪动机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犯罪目 的中,而同一个犯罪目的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犯 罪动机。
• 尽管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有区别,但两者的关系 却非常密切。
• 具体表现为: • 其一,从产生过程看
• 其二,从作用机制看
• 其三,从表现形式看
• 2.犯罪动机的特征 • (1)犯罪动机的主观性 • (2)犯罪动机具有相对性 • (3)犯罪动机具有动态性 • (4)犯罪动机具有低级性 • (5)犯罪动机具有复杂性
• 3.犯罪动机的功能 • 从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来看,犯
罪动机有以下功能:
• (1)激发功能 • (2)指向功能 • (3)维持和调节功能
• 2.精神病犯罪人 • (1)缺乏作案动机或犯罪动机 • (2)作案动机的奇特性 • (3)动机所指向的目标的不确定性 • (4)动机缺乏利己性 • (5)动机具有冲动性和无意识性
• 二、激情犯罪的动机 • 其一,激情犯罪动机是一种瞬间动机。 • 其二,激情犯罪动机具有一定的无意识性。
• 其三,激情犯罪动机导致的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 破坏性和危害性。
• 二、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因素
• 犯罪动机的转化与犯罪人实施犯罪时所 处的犯罪情境有很大关系。
• 犯罪情境是由人(犯罪人、被害人、执法 者及其他现场人员)、物、事件、时间、地 点等因素构成的。
• 1.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主体因素 • (1)生理状况的变化 • (2)个性的影响 • (3)犯罪经验的影响 • (4)共同作案人的变化
• 第二阶段,当犯罪意图与具体的犯罪手段 或侵害目标相结合,犯罪主体经过内心的 动机斗争和冲突后选择犯罪动机而下定决 心要实施犯罪时,犯罪意图就转化成了犯 罪决意。可见,犯罪决意是犯罪意图发展 的结果,“是一种决定性的犯罪意识,具 有坚决性”(邱国梁,1988)。
• 第三阶段,犯罪决意形成后,在犯罪目的 的指引下,行为人常常会进行犯罪预备, 如制订犯罪计划、准备犯罪工具、了解作 案目标情形等。
行为及犯罪后的过程中,犯罪动机在不同 方面发生的变化。犯罪动机的转化主要表 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 1.表现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动机转化 • 在准备、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直至犯罪 行为结束的不同时间阶段,都可以发生犯 罪动机的转化。
• 2.表现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动机转化
• 这主要是在准备、实施犯罪的过程中, 发生的所谓犯罪动机的良性转化和恶性转 化。
• 其四,激情犯罪动机在青少年违法犯罪者中容易 发生。
• 其五,激情犯罪动机导致的犯罪行为结束后,行 为人往往会产生后悔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