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电技术论文

光电技术论文

班级:机自133 学号:2013040499 姓名:罗云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原理与应用电荷耦合器件 (CCD) 是一种新型的固体成像器件,是近代光学成像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

作为一种新型图象传感器, CCD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光谱响应宽、动态范围大、操作简便、易于维护、成本低、应用广等诸多优点。

由于 CCD的像元尺寸小、几何精度高,配置适当的光学系统,即可获得很高的空间分辨率,特别适用于各种精密图象传感和无接触工件尺寸的在线检测。

由于CCD是以时间积分方式工作的,光积分时间可在很宽的范围内调节,因此使用方便灵活,适应性强,CCD 的输出信号易于数字化处理,易于与计算机连接组成实时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光谱测量及光谱分析,文字与图象识别,光电图象处理,传真、复印、条形码识别及空间遥感等众多领域。

一.CCD简介1.1 CDD发展史CCD在1969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维拉▪博伊尔(Willard S.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Smith)所发明的。

当时贝尔实验室正在发展影像电话和半导体气泡式内存。

将这两种新技术结合起来后,博伊尔和史密斯得出一种装置,他们命名为‚电荷‘气泡’元件‛。

这种装置的特性就是它能沿着一片半导体的表面传递电荷,便尝试用来做为记忆装置,当时只能从暂存器用‚注入‛电荷的方式输入记忆。

但随即发现光电效应能使此种元件表面产生电荷,而组成数位影像。

到了7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已能用简单的线性装置捕捉影像,CCD就此诞生。

有几家公司接续此项发明,包括快捷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和德州仪器(Texa Sinstruments)。

其中快捷半导体的产品率先上市,于1974年发表500单元的线性装置和100x100像素的平面装置。

1.2 CDD简介CCD,英文全称: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全称:电荷藕合元件。

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

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

CCD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电容,能感应光线,并将影像转变成数字信号。

经由外部电路的控制,每个小电容能将其所带的电荷转给它相邻的电容。

CCD广泛应用在数位摄影、天文学,尤其是光学遥测技术、光学与频谱望远镜,和高速摄影技术如Lucky imaging。

CCD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中应用广泛,只不过摄像机中使用的是点阵CCD,即包括X.V两个方向用于摄取平面图像,而扫描仪中使用的是线性CCD,它只有X一个方向,Y方向扫描由扫描仪的机械装置来完成。

1.3 功能特性CCD图像传感器可直接将光学信号转换为数字电信号,实现图像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复现。

其显著特点是:1.体积小重量轻;2.功耗小,工作电压低,抗冲击与震动,性能稳定,寿命长:3.灵敏度高,噪声低,动态范围大;4.响应速度快,有自动扫描功能,图像畸变小,无残像;5.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生产,像素集成度高,尺寸精确,商品化生产成本低。

因此,许多采用光学方法测量外径的仪器,把CCD器件作为光电接收器。

CCD从功能上可分为线阵和面阵CCD两大类。

线阵CCD通常将CCD内部电极分成数组,每组称为一相,并施加同样时钟脉冲。

所需相数由CCD芯片内部结构决定,结构相异CCD可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

线阵CCD有单沟道和双沟道之分,其光敏区是MOS电容或光敏二极管结构,生产工艺相对较简单。

它由光敏区阵列与移何寄存器扫描电路组成,特点是处理信息速度快,外围电路简单,易实现实时控制,但获取信息量小,不能处理复杂的图像(线阵CCD)。

面阵CCD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由很多光敏区排列成一个方阵,并以一定的形式连接成一个器件,获取信息量大,能处理复杂的图像。

二.CCD工作原理2.1 CCD的光.电转换功能在P型单晶硅的衬底上做一层绝缘氧化膜,通过活化置换技术,再在氧化膜表面做出许多排列整齐的可透光的电极,当光线通过时,氧化膜与型单晶硅之间产生电荷,其电荷的数量与光照强度及照射时间成正比,这就是CCD的光电转换功能。

2.2 CCD的电荷存贮功能若在电极加上一个适当的正电压,则在电极和衬底之间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在P型硅中将载流子带正电的空穴排斥到衬底电极一边,在电极下硅衬底表面形成一个没有可动空穴的带负电的区域,这个区域称作电荷耗尽区,这就足能够吸引电子的势阱,电极上所加的电压越高,势阱越深,电荷留在阱内量越多,只要电压存在,电子就能储存在势阱里,当景物的光照射到CCD时,具有光敏特性的P型硅在光量子的激发下产生电子空穴对,空穴移向衬底而消失,电子进入势阱并存储在那里,由于绝缘氧化物层使得电子不能穿过而到达电极,因此存贮在势阱里的电子形成了电荷包,其电荷量的多少与光照强度成比,于是所有电极下的电荷包就组成了与景物相对应的电荷像。

2.3 CCD的电荷转移功能势阱的深浅由电极上所加电压的大小决定。

电荷在势阱内可以流动,它总足从相邻浅阱罩流进深阱中,这种电荷流动称为电荷转移。

若有规律改变电极电压,则势阱的深度就会随之变化,势阱内电荷就可以按人为确定的方向转移,直到最终由输出端输出。

这就是CCD的电荷转移原理。

电荷转移分单相驱动、双相驱动、三相驱动及阴相驱动等方式,除了电极构造及所加电压波形不同以外,其转移原理是一样的。

四相驱动方式的驱动电路比较复杂,但相邻势阱的深度差较大,电荷的存贮量也大,容易实现隔行扫描,在专业级摄像机中应用较为广泛。

四相驱动方式即将绝缘层上的电极按列的方式每四个分为一组,形成一个象素单元,每组电极分别加不不同的偏置电压,则在电极下绝缘膜与P型硅之问就产生不同深度的势阱,如果有规律地改变电极上的电压值,使势阱产生变化,就可以使电子定向移动,这也就是CCD的扫描读出原理。

CCD根据转移电极结构及转移方式的不同又分成帧转移(FT)方式;行间转移(IT)方式;帧行间转移(FIT)方式。

三.CCD应用四十年来,CCD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特别足在图像传感和非接触测量领域的发展更为迅速。

在数码相机领域,CCD的应用更是异彩纷呈。

一般的彩色数码相机是将拜尔滤镜(Bayer Filter)加装在CCD上。

每四个像素形成一个单元,一个负责过滤红色、一个过滤监色,两个过滤绿色(因为人眼对绿色比较敏感)。

结果每个像素都接收到感光讯号,但色彩分辨率不如感光分辨率。

用三片CCD和分光棱镜组成的3CCD系统能将颜色分得更好,分光棱镜能把入射光分析成红、蓝、绿三种色光,由二三片CCD各自负责其中一种色光的呈像。

所有的专业级数位摄影机,和一部份的半专业级数位摄影机采用3CCD技术。

目前,超高分辨率的CCD芯片仍相当昂贵,配备3CCD的高解析静态照相机,其价位往往超出许多专业摄摄影者的预算。

因此有些高档相机使用旋转式色彩滤镜,兼顾高分辨率与忠实的色彩呈现。

这类多次成像的照像机只能用于拍摄静态物品。

在天文学方面有一种奇妙的应用方式,能使崮定式的望远镜发挥有如带追踪望远镜的功能。

方法是让CCD上电荷读取和移动的方向与天体运行方向一致,速度也同步,以CCD导星不仪能使挈远镜有效纠正追踪误差,还能使望远镜记录到比原来更大的视场。

一般的CCD大多能感应红外线,所以衍生出红外线影像、夜视装置、零照度(或趋近零照度)摄影机/照相机等。

为了减低红外线干扰,天文用CCD常以液态氮或半导体冷却,因室温下的物体会有红外线的黑体幅射效应。

CCD对红外线的敏感度造成另一种效应,各种配备CCD的数码相机或录影机若没加装红外线滤镜,很容易拍到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

降低温度可减少电容阵列上的暗电流,增进CCD在低照度的敏感度,甚至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敏感度也随之提升(信噪比提高)。

温度噪声、暗电流(dark current)和宇宙辐射都会影响CCD表面的像素。

天文学家利用快门的开阖,让CCD多次曝光,取其平均值以缓解干扰效应。

为去除背景噪声,要先在快门关闭时取影像讯号的平均值,即为‛暗框‛(dark frame)。

然后打开快门,取得影像后减去暗框的值,再滤除系统噪声(暗点和亮点等等),得到更清晰的细节。

天文摄影所用的冷却CCD照相机必须以接环固定在成像位置,防止外来光线或震动影响:同时亦因为大多数影像平台生来笨重,要拍摄星系、星云等暗弱天体的影像,天文学家利用‛自动导星‛技术。

大多数的自动导星系统使用额外的不同轴CCD监测任何影像的偏移,然而也有一些系统将主镜接驳在拍摄用之CCD相机上。

以光学装置把主镜内部份星光加进相机内另一颗CCD导星装置,能迅速侦测追踪天体时的微小误差,并自动调整驱动马达以矫正误差而小需另外装置导星。

四.结论随着CCD技术不断改进、提高,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和新型图象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光谱响应宽、动态范围大、操作简便、易于维护、成本低、应用广等诸多优点。

由于CCD的像元尺寸小、几何精度高,配置适当的光学系统,即可获得很高的空间分辨率,特别适用于各种精密图象传感和无接触工件尺寸的在线检测。

由于CCD足以时间积分方式工作的,光积分时间可在很宽的范围内调节,因此使用方便灵活,适应性强,CCD的输出信号易于数字化处理,易于与计算机连接组成实时自动测量控制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光谱测量及光谱分析,文字与图象识别,光电图象处理,传真、复印、条形码识别及空问遥感等众多领域。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

各CCD生产厂家也在不断发展,技术将更加成熟,现代摄影将在高新技术领域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1】金龙旭,吕增明,熊经武.《CCD摄像机全自动调光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2.10(6):5882591【2】(日)米本和也.《CCD与CMOS图像传感器基础与应用》[M]译.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王庆有.《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432414【4】王婉丽,江孝国,吴廷烈等.《台阶法测量CCD成像系统MTF的数据处理方法》[J].光电子激光,2002,13.【5】闵剑.《CCD输出信号模拟系统的研究》[D].西安: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6】李勇,李郁.《数码相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