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几种途径

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几种途径

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几种途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

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能否在交流中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将自己的情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这些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备为基础的。

只有不断地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为我所用。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再精妙的思维,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

难以想象,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会得到高度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几次强调语言积累,的确,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那怎样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在听、说中积累语言
(一)在听中积累语言。

人类学习语言的历史就是从“听”开始的。

许多著名作家,也是从生活中通过“听”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的。

学生的语言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在听中积累起来的,听的水平高低对语言积累有很大影响,怎样通过听来积累语言呢?
1. 广泛地听,在多渠道的听中积累语言。

要求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听,学校里听,还要在社会上听;不但要面对面听人讲话,还要听广播、电视中的语言等;不但要利用条件听,还要创造条件听。

让生动的“语言世界”成为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天地。

2. 正确地听,在高质量的听中积累语言。

要认真听,这样才能听得清、记得牢;要边听边记,不能听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要边听边想,将听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在说中积累语言。

一个人说话时,必须借助词句等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将自己的思维成果转变成外部有声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积累语言的目的。

怎样通过说来积累语言呢?
1.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在多种形式的说中积累语言。

如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扩说、变换说、概括说,抓住课文的情节空白补说,抓住课文中的诱发因素推说,参照精彩的句子仿说,结合插图观察说,在词语的辨析和归类中说,在造句的训练中说,在课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段落大意的归纳中说,在复述
训练中说等。

总而言之,老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一些说的机会,以利于语言积累。

2. 开展多种活动,在生动活泼的说中积累语言。

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主题班队会、各种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活动看看说说、做做说说、画画说说、听听说说、玩玩说说,从而兴趣盎然地积累语言。

二、在读中积累语言。

(一)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就要抓诵读。

熟读和背诵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经之路。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过程。

在朗读过程中,对文章涉及的字、词、句、段、篇的品味与琢磨,便是五种不知不觉地语言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有中心、有内容、有条理,语言生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写作的楷模。

大量的朗读背诵,(当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在方法的指导下背)可以把课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其“言若出吾之口,意若出吾之心”。

所以,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规范化语言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充分发挥他们的记忆优势,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诗文佳作,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目前,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较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加些背诵内容,以满足学生积累语言的需要。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这个道理。

小语教材内容毕竟有限,对于正处在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学生来说,仅凭课文学习积累语言是不够的。

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读物。

例如,学完四年级上册的《卡罗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再激励全体学生课后阅读这部影响深远、广为流传的名著。

教师要抽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经常开展故事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他们多读,多记,必定会课内外互相促进,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大大丰富。

三、在写中积累语言。

(一)结合课外阅读写好笔记。

在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好摘抄(摘抄优美词语、名言警句、有趣的故事情节等),编写提纲,写读后感及读后评论等,将读和写结合起来,长此以往,便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

(二)在习作中积累语言。

作文训练是通过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最高层次的语言积累。

1. 教师要精心设计。

教师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作文时,可以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片段与成文相结合、大作与小练相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部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出一座语言材料库。

2.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如果说语言是色彩艳丽、气味芬芳的花朵,那么生活就是赖以生长的沃土。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新事层出不穷,大自然山青水绿,风景优美,引导学生迈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迈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从直接的生活实践中提高认识,充实表象,在此基础上勤练笔,日积月累,定会使自己的语言积累不断丰富。

听、说、读、写,四管齐下,相辅相成,又都以积累语言为轴心,坚持不懈,聚沙成塔,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会逐渐丰富。

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语文教材不论换了多少篇目,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应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把积累语言贯穿于广泛的听说读写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语言的积累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起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