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看书》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跳、又“9个生字。
会写“又、手、书、本”4个字及词语“一本书”。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⑴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师:利用生字卡片点名读、和“开活车”的方式读,比一比,谁读得准,以便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⑵重点指导“最、狗、猫”三个字的读音,发现读得不准的要及时纠正。
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⑷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如“最”字,可启发学生:这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哪些字组成的?让学生把它拆成“日、耳、又”三个已经认识的熟字,以便帮助记忆。
“叫”和“猫”可连成一起编成儿歌“小猫、小猫,喵喵叫”来记忆。
“本”字可与“木”字进行比较。
2. 写字。
(1)让学生先看一看要写的字的字形。
(2)师引导:“又”“本”两字书写时撇和捺要伸展。
“手”字书写时撇和两横要写在上半格,这三笔的间隔要均匀,下面一横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弯钩。
(3)课堂练,教师辅导。
(二)朗读、背诵指导。
⑴朗读第一节的前三句,语速稍缓慢,语调轻而低,体现爸爸、妈妈和“我”沉浸和陶醉在书本中。
“我也爱看书”中的“也…字应拖长一点,表现出“我”也喜欢看书。
第二节的前三句中,“厚厚”“大大”“花花绿绿”应读重些,强调书的种类多。
第二节的最后两句押韵,朗读时要读出韵脚。
⑵带着愉快的心情轻松地朗读,体会“我”对书中的“小狗”“小猫”“猴子”的喜爱之情和被它们所深深吸引,体会了“我”对书本的浓厚兴趣。
⑶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表演朗读。
⑷检查互读。
试背诵。
(三)感悟、理解。
⑴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师引导观察: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说说,然后引导学生,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在看书,小朋友和他们一样在看书,就是“我也在看书”,体会“也”的用法。
⑵让学生做“拿”和“捧”的动作,比较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体会小朋友一家对书本的喜爱。
⑶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一读,然后让他们进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的精彩。
⑷结合课文内容,编故事,把编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回忆,再进行交流。
(五)实践活动⑴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在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⑵布置学生看外书,喜欢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谁看的书最多。
一年级语文上册《绿色的金鱼》教学设计【内容简析】这首诗歌写“我”画了绿色的金鱼,教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
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课文有两幅插图,与课文内容相一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认“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颗”十一个字,会写“了、五、后、会”四个字。
认识“亅”基本笔画。
3.培养学生从小爱想象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会写四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插图、录音机、字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1.你们见过的金鱼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还奖给他一颗五角星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2.出示课文题目,读题。
二、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
2.学生小组分节读,互相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1.让学生自制字卡,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当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2.教师检查。
了解学生哪个字最难写,就指导学生先写哪个字。
3.指名分节读,纠正读音。
四、看图学文老师为什么奖给我一颗五角星?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并学习。
如:(1)看图一:你看了这条绿色的金鱼,有什么话要说吗?(2)出示第一句话,指导读。
(要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
)(3)看图二:老师看了说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导读。
(4)出示“我”的话,思考:为什么我笑着说?指导读。
五、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分角色表演读,大家评一评。
六、拓展延伸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金鱼?画一画。
七、总结一年级语文上册《自己去吧》教学设计教学主题:阅读课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建议学时数:2学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9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二、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爬树;小鸭在**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课文语言简朴,富有生活意味。
让学生读后受到从小要自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教学难点是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学生分析:学生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但是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让学生在获得基本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受到从小要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四、设计思路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自己去吧》。
首先复习这一课的生字。
(开火车)二、新授过渡语:小朋友读得这么棒,老师特别高兴,决定带小朋友们去参观动物王国,好不好?闭上眼睛,我们坐上宇宙飞船,一分钟就到了。
(出示图画)你们一定觉得奇怪,动物王国怎么一只动物都没看见呢?哦,原来它们看见小朋友都害羞了,藏了起来,我们把它们一个一个找出来,好不好?打开书85页,想一想:第一节写了谁?它想干什么?1.学习第一节:(精讲)①第一节中写了谁?(板书:贴小猴)②小猴想干什么?(自由朗读)③猴妈妈是怎样对它说的?(指名读,读出亲切的语气,再齐读)④猴妈妈为什么让它自己去摘果子呢?而不是去帮它摘呢?⑤后来,小猴听了妈妈说的话,又怎样了?⑥分角色朗读第一节。
过渡语:小猴真聪明,为了树上的果子,自己学会了爬树的本领。
动物王国里的动物还有很多,我们看看又找到谁啦!接着学习第二节,小朋友们自由读,读完后每组的小朋友讨论黑板上思考题。
(师读题)2.学习第二节。
(引导)①第二节写了谁?它想干什么?②它的妈妈是怎样说它的?③它的妈妈为什么让它自己去呢?④后来,它听了妈妈的话,又怎样了?⑤男女分角色朗读第二节。
过渡语:小鸭多勇敢呀!为了要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洗澡,它学会了游泳的本领。
还有一只动物朋友等着我们去找它呢,好吗?自学第三节。
3.学习第三节。
(自学)〈1〉出示填空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中有一个代表答题。
)①第三节写了(),它想()。
②它的妈妈说:“()。
”③它学会了()。
〈2〉集体订正。
(订正第②题时,问:它的妈妈为什么让它自己去呢?订正完齐读填空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齐读)5.小结:小猴为了吃果子,学会了爬树;小鸭想在池塘里洗澡,学会了游泳;小鹰想去山那边看风景,学会了飞翔。
(完成板书)三、总结:刚才,小朋友表演得很棒,小猴、小鸭、小鹰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生活的本领。
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你学会了什么本领?一年级语文上册《轻轻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散文,讲爸爸昨天上夜班,,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我”和妈妈轻轻地穿衣、走路、开门、说话,怕影响爸爸的休息。
课文用多个“轻轻地”营造出一种恬静、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课文内容贴近生活,感情真实,渗透亲情教育,学生阅读后,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力求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悬念疑团,诱发儿童的求知欲。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表演活动,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轻、穿、鞋、知、道、昨、夜、工、作、晚、才、回、正”13个生字。
会写“工、正、才、回”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拼读、合作交流、练习、组词、书写等掌握本课中的生字。
2、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识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分角色表演、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并在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及他人。
2、培养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懂得要关心父母的道理。
2、难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表演轻轻走路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是怎么走路的?2、出示课件:早晨,在一个恬静、幸福的家庭里,爸爸睡得正香,“我”和妈妈的动作说话显得很轻很轻。
看了这幅图,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空间。
)3、引入课题。
你们真聪明,知道关心爸爸、妈妈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轻轻地》,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快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生字词。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可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字向同学请教。
2、同桌相互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比一比,看谁进步快,读的好。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主动识字。
)3、再自由地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4、然后四人一组,每人轮流读一篇课文。
其他的学生认真听,小组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
(激发读书兴趣,让学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
引导学生互帮互学,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课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2)“我”和妈妈轻轻地做什么?(3)“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6、围绕问题再读课文,互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