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检测:(9)赤壁赋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检测:(9)赤壁赋

赤壁赋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B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C .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解析:选C C 项||,“骤”||,屡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 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 D.⎩⎨⎧固一世之.雄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解析:选C C 项||,都是介词||,在||。

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B 项||,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

D 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

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B.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

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C.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D.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答案】C【解析】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A项||,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B项||,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D项||,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顺流而东.也C.侣.鱼虾而友.麋鹿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解析:选D A项||,“西”“东”||,名词作状语;B项||,“东”||,名词用作动词;C项||,“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D项||,“藏”||,宝藏||,没有活用||。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被新党污蔑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

之后||,他再次被贬||。

④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⑤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A.②④⑤①③B.⑤②④①③C.⑤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⑤【答案】C【解析】通读供排句可知||,⑤句是总句||,应为首句||。

①③两句都是对总句的解说||,根据③句中的“又”可知||,①句在③句前||。

④句中的“这首词”指的是②句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此②句在④句前||。

故正确选项为C||。

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慕乎A .客有吹洞箫者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 .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选C C 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 项||,定语后置句;B 项||,被动句;D 项||,状语后置句||。

8.广播稿既要求通俗化、口语化||,又要求语意连贯||。

请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广播稿||。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曾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研究极广||,学术成就极大||,著述颇丰||,尤以豪放词独开一派||。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答案】苏轼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是北宋文学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眉州眉山人||,眉州现属于四川省||。

苏轼曾经担任杭州通判||,后来因为所作的诗歌有讽刺朝廷的意思||,被贬到黄州||。

苏轼的研究很广泛||,学术成就也很高||,著作丰富||,特别是他写的豪放词开创了一个流派||。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 ||, ||。

”(3)《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 ”||。

答案:(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

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

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

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项||,“望”是农历十五||,“既望”是农历十六||。

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B.“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江水、明月与对英雄人物业绩的联想||,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C.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文中的“客”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可见“客”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于“挟飞仙”“抱明月”的空想||。

项||,理解不正确||,“哀吾生之须臾”和“羡长江之无穷”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问题||。

正是因为“长江之无穷”||,才显示出“吾生之须臾”||。

“客”对长江的“羡”反衬出人生短暂的“哀”||。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坐||。

(2)“缪”||,缭||,盘绕;“此”||,这地方||。

我不禁感到凄怆||,整理衣服端坐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2)山水盘绕||,草木茂盛青苍||,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相关主题